- 武漢大學819宏微觀經濟學知識板塊歸納與重點名詞解釋大全
- 圣才電子書
- 1700字
- 2021-05-28 13:00:22
成本論相關名詞解釋
1Opportunity cost
【考點】成本論(高鴻業第6版第5章第1節)
【解析】
Opportunity cost,即機會成本,是指將一種資源用于某種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時所放棄的最大預期收益。機會成本的存在需要三個前提條件:①資源是稀缺的;②資源具有多種生產用途;③資源的投向不受限制。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考察生產過程時,廠商需要將生產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項目,從而避免帶來生產的浪費,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
2Explicit cost
【考點】成本論(高鴻業第6版第5章第1節)
【解析】
Explicit cost,即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例如,某廠商雇用了一定數量的工人、從銀行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貸款,并租用了一定數量的土地,為此,這個廠商就需要向工人支付工資、向銀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這些支出便構成了該廠商生產的顯成本。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講,這筆支出的總價格必須等于這些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將相同的生產要素使用在其他用途時所能得到的最高收人。否則,這個企業就不能購買或租用到這些生產要素,并保持對它們的使用權。
3Implicit cost
【考點】成本論(高鴻業第6版第5章第1節)
【解析】
Implicit cost,即隱成本,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或者說,隱成本是指不需要企業支出貨幣的投入成本。當廠商利用自己有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時,便放棄了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這便是廠商從事當前生產的機會成本。但是,由于事實上這筆成本不發生貨幣支付而被忽視,故被稱為隱成本。
4Sunk cost
【考點】成本論(曼昆第7版第14章第2節)
【解析】
Sunk cost,即沉沒成本,指已經發生而且無法收回的成本。例如,專用設備的成本支出、埋在地底下的自來水管道的成本支出,等等。這類成本一旦支出,便無法回收。或者說,即便廠商退出生產也無法使沉沒成本消失。所以,沉沒成本不應該影響廠商的未來生產決策。
5Expansion path
【考點】成本論(高鴻業第6版第5章第2節)
【解析】
Expansion path,即擴展線,是廠商在長期擴張或收縮生產時所必須遵循的最優路徑。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他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與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顯然,擴展線上每一個生產均衡點都滿足成本最小化和產量最大化的均衡原則: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兩要素的價格比例,即有MRTSLK=MPL/MPK=w/r。
6Diseconomies of scale
【考點】成本論(高鴻業第6版第5章第4節);2013年已考
【解析】
Diseconomies of scale,即規模不經濟,也被稱作內在不經濟,指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后,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產生規模不經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生產規模過大,使得生產的各個方面難以得到協調,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它可以表現為企業內部合理分工的破壞,生產有效運行的障礙,獲取生產決策所需的各種信息的不易等等。
與此相對應的概念是規模經濟,也被稱作內在經濟,指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產生規模經濟的主要原因有勞動分工與專業化,以及技術因素。
一般來說,在企業擴張的開始階段,產生規模經濟,在生產擴張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產生規模不經濟,正是長期生產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作用,決定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
7External economy
【考點】成本論(高鴻業第6版第5章第4節)
【解析】
External economy,即外在經濟,企業的外在經濟是由于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得到改善而產生的。例如,整個行業的發展,可以使行業內的單個廠商從中受益。相反,如果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惡化了,則為企業的外在不經濟。例如,整個行業的發展,使得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交通運輸緊張,從而給行業內的單個廠商的生產帶來困難。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的位置。具體來說,外在經濟使LAC曲線下移;外在不經濟使LAC曲線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