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東黎《微觀經濟學》(第3版)筆記和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2161字
- 2021-06-04 18:38:31
3.2 習題詳解
一、名詞解釋
1需求
答:需求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根據定義,如果消費者對某種商品只有購買的欲望而沒有購買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需求必須是指既有購買欲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影響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有商品價格、消費者收入、其他商品價格、消費者偏好、預期價格等。
2需求量的變化
答:需求量的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需求量的變動表現為商品的價格-需求數量組合點沿著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移動。
圖3-11 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
如圖3-11所示,當一種產品的價格變化時,將引起需求量的變動,如需求曲線D0上點的移動。
3需求的變化
答:需求的變化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需求的變動表現為需求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如圖3-11所示,當任何一種其他影響購買計劃的因素變動時,將引起需求曲線移動和需求變化。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從D0到D1),需求減少使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從D0到D2)。
4消費者剩余
答: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有一個愿意付出的貨幣總額,還有一個實際付出的貨幣總額。在一般情況下,消費者愿意付出的貨幣總額大于實際付出的貨幣總額,其間形成一個差額,就是消費者剩余。由于消費者消費不同數量的同種商品所獲得的邊際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對不同數量的同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費者在市場上所面臨的同種商品的價格往往卻是相同的,這樣,消費者為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和他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就會有一定的差額,這一差額就構成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剩余可以用圖3-12來表示。
圖3-12 消費者剩余
如圖3-12所示,反需求函數Pd=f(Q)表示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消費者剩余可以用消費者需求曲線以下、市場價格線以上的面積來表示,即圖3-12中的陰影部分面積所示。
5需求法則
答:需求法則是有關物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系的法則。該法則的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成反方向變動,即需求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增加。一般而言,物品的價格下降,其需求量上升。以縱軸為價格,以橫軸為需求量,那么需求曲線一般是向右下傾斜的。大多數的一般商品都會滿足上述需求定律,但現實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滿足需求法則,例如:①吉芬商品,如愛爾蘭災荒時期的馬鈴薯;②炫耀性物品,如鉆石。
6替代效應
答: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即是指在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由于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替代效應是價格變化的效應之一,還有一個是收入效應。替代效應一般在程度上比收入效應大,在正常商品的情況下,兩種效應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價格下降,替代效應引起消費者購買數量增加,收入效應也引起消費者購買數量增加。一般而言,替代效應總是負的,就是說,在實際收入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商品的價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變動。
7收入效應
答:收入效應是指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N商品價格下降可能產生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提高的效應,因為消費者因價格下降而導致的實際購買力的提高使得他有可能改變商品的購買量。比如,X商品價格提高,消費者名義收入水平雖沒有變化,但實際收入水平(消費者能夠購買的X商品的數量)降低了。這樣消費者將因為實際收入水平降低而改變對商品X和Y的購買,這就是收入效應。
8需求價格彈性
答: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蛘哒f,表示若消費者收入及其他條件不變,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動百分之幾。對于需求函數Q=f(P),其公式為:
需求價格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率/價格變動率
即:
對需求函數Q=f(P)而言,依需求法則,ΔP>0(價格提高),則ΔQ<0(需求量減少);ΔP<0(價格下降),則ΔQ>0(需求量增加)。因此,
恒小于0。為了簡便運算,習慣上總取其絕對值,即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廣泛性、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等。
需求價格彈性與商品銷售總收益有密切的關系。如果需求價格彈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彈性,其銷售總收益與價格是反方向變動的,即銷售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價格彈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彈性的,該商品銷售總收益與價格是同方向變動的,即銷售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增加,隨價格的降低而減少。如果需求價格彈性等于1,即商品是單位彈性,降低價格或提高價格對廠商的銷售總收益都沒有影響。
9需求收入彈性
答:需求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蛘哒f,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價格及其他條件不變時,消費者收入增加百分之一,會使商品需求量增加百分之幾。如果用EM表示需求收入彈性系數,用M和ΔM分別表示收入和收入的變動量,Q和Δ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變動量,則需求收入彈性公式為:
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值來判斷該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還是劣等品。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大于1,即EM>1,表示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則該商品為奢侈品;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小于1而大于0,即0<EM<1,表示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則該商品為必需品;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小于0,即EM<0,表示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此種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則該商品為劣等品。
10需求交叉彈性
答: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簡稱為需求交叉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當X商品價格和消費者收入均不變時,Y商品價格變動百分之一會使X商品需求量變動百分之幾。如果用EXY表示需求交叉彈性系數,用ΔQX表示商品X的需求量的變化量,ΔPY表示相關商品Y的價格的變化量,則需求交叉彈性公式為:
EXY=(ΔQX/ΔPY)·(PY/QX)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若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則一種商品的價格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同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交叉彈性系數為正值。
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若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則一種商品的價格與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反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交叉彈性系數為負值。
若兩種商品之間不存在相關關系,則意味著其中任何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都不會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作出反應,相應的需求交叉彈性系數為零。
二、單項選擇題
1若需求缺乏彈性,而價格上升,則總收入會( ?。?。
A.上升
B.下降
C.不變
D.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
【答案】A
【解析】需求缺乏彈性,表明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小于1,提價會導致需求量下降,但價格上升的幅度將會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因此總收益會增加。
2如果需求曲線富有彈性,其確切的含義是價格上的上升會引起( )。
A.購買者購買量的下降
B.購買者購買量的增加
C.購買者總支出增加
D.購買者總支出減少
【答案】D
【解析】需求富有彈性,表明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大于1,提價導致需求量下降,但此時價格上升的幅度將會小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因此生產者的總收益會減少,消費者的總支出減少。雖然價格上升會引起購買者購買量的下降,但是這與需求曲線是否富有彈性無關,因此不是富有彈性所要說明的確切含義。
3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的( )。
A.實際所得
B.意愿支付與實際支付的差額
C.沒有購買的部分
D.消費者剩余的部分
【答案】B
【解析】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4下列哪種屬于需求有彈性的情形?( ?。?/p>
A.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大于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
B.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小于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
C.需求曲線是垂直的
D.價格上升減少了總支出
【答案】B
【解析】需求價格彈性表示若消費者收入及其他條件不變,當價格變動百分之一時,需求量變動百分之幾。需求有彈性表明需求量的調整對于價格的變動更加敏感,即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要大于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5伴隨消費者預算線的平移,連接消費者諸均衡點的曲線稱為( ?。?。
A.需求曲線
B.價格-消費曲線
C.收入-消費曲線
D.恩格爾曲線
【答案】C
【解析】預算線的平移表明收入的變動,相應的均衡點的連線是各個收入水平下均衡消費量的變化,故為收入-消費曲線。價格-消費曲線表示在消費者收入和一種商品價格不變而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時,消費者均衡點變動的軌跡。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一種商品的均衡購買量與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
6吉芬商品表現為( )。
A.需求收入彈性和需求價格彈性都是正值
B.需求收入彈性和需求價格彈性都是負值
C.需求收入彈性為正,需求價格彈性為負值
D.需求收入彈性為負,需求價格彈性為正值
【答案】D
【解析】吉芬商品的需求量隨價格上升而增加,需求價格彈性為正值;同時,作為劣等商品,當收入提高時,會減少對它的需求,即需求收入彈性為負值。
7決定需求彈性大小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產品是否為高價商品
B.產品是否為奢侈品
C.產品用途的多寡
D.能否獲得替代品
【答案】D
【解析】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廣泛性、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等。能否獲得替代品直接關系到消費者能否選擇另一種商品以替換原有商品,如果不能,消費者只能選擇該商品,那么對于這種商品的需求將是完全缺乏彈性的,即需求曲線將是接近垂直的。
8在收入給定的條件下,Y商品價格不變,而X商品價格變動(X商品數量為橫軸),這時的價格-消費線是與橫坐標平行的直線,X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為( )。
A.大于1
B.等于0
C.小于1
D.等于1
【答案】D
【解析】價格-消費曲線是指在消費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與某一種商品的不同價格水平相聯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由題目知,Y商品的價格和消費數量都沒變,即用于Y商品的花費未變,總收入一定,表明用于X的花費也未變,即PXX=I(_)。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可得,需求價格彈性為1。
9從甲地到乙地的汽車票價為10元,火車的乘客為12萬人,當汽車的票價從10元減至8.5元時,火車乘客與汽車票價的交叉彈性為0.8,則乘客坐火車的人數減至( )。
A.10.54萬人
B.10.50萬人
C.10.56萬人
D.10.97萬人
【答案】A
【解析】由于票價的降價幅度大,所以采用弧彈性的計算公式:
解得:ΔQ=-1.46(萬人)。乘坐火車的人為:12-1.46=10.54(萬人)。
10沿直線型的需求曲線移動,隨價格的下跌,收益會( ?。?。
A.保持不變
B.減少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C
【解析】需求曲線上的點價格彈性是不同的,在高價區間(中點左邊)價格彈性大,在低價區間(中點右邊)價格彈性小。中點處的需求彈性為1,當降價時,收益先上升,直到中點處達到最大,隨著彈性變小,價格下降,使得收益下降。
11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出現許多觀眾買不起票的現象,這些觀眾大約占可買到票的觀眾的15%,采取以下何種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電影又能買得起票的觀眾都買到票?( ?。?/p>
A.電影票降價10%
B.電影票提價15%
C.電影票提價10%
D.電影票降價15%
【答案】A
【解析】票價為4時,買不起票的觀眾/可買到票的觀眾=15%,要使全部想看電影的觀眾都買到票,則需求量應上升15%。增加需求量的辦法是電影票降價,由于需求價格彈性為1.5,降價10%,可使需求量上升15%。
12當工資率下降,替代效應( ?。?。
A.減少閑暇時間,收入效應加強這種作用
B.增加閑暇時間,收入效應加強這種作用
C.減少閑暇時間,收入效應抵消這種作用
D.增加閑暇時間,收入效應抵消這種作用
【答案】D
【解析】工資率下降,則閑暇的相對價格下降,因為閑暇是正常商品,則替代效應是增加閑暇時間減少工作;而工資率下降,在商品價格不變時,意味著消費者實際收入下降,這會迫使消費者減少閑暇時間,抵消替代效應。
13某消費者花在某商品上的消費支出隨著該商品的價格上升而增加,那么,我們可以推斷該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一定是( )。
A.|E|<1
B.|E|=1
C.|E|>1
D.|E|→0
【答案】A
【解析】價格上升導致需求量下降,需求缺乏彈性時,價格上升的幅度大于需求減少的幅度,此時生產者的收益或消費者的支出將增加。dE/E=dP/P(1-|E|),因為要求dE/E>0,dP/P>0,故|E|<1。
14小麥歉收導致小麥價格上升,在這個過程中( ?。?/p>
A.小麥供給的減少引起需求下降
B.小麥供給減少引起需求量的下降
C.小麥量的減少引起需求下降
D.小麥供給量的減少引起需求量的下降
【答案】B
【解析】小麥歉收表現為供給的減少,而不是供給量的減少,供給曲線左移,需求曲線不變的情況下,導致價格水平上升,進而引起需求量下降。
15某低檔商品價格下降時,( )。
A.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都將導致該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B.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都將導致該商品需求量的減少
C.替代效應傾向于增加該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應傾向于減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應傾向于減少該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應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答案】C
【解析】低檔商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反,收入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同,當價格下降時,替代效應增加需求量,而收入效應是減少需求量。
16若商品價格不變,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將導致( ?。?/p>
A.需求的增加
B.需求量的增加
C.需求的減少
D.需求量的減少
【答案】A
【解析】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收入增加對需求的影響表現為需求的增加而不是需求量的增加。
17若兩種商品的需求交叉彈性小于零,則表明這兩種商品是( )。
A.替代商品
B.互補商品
C.既非替代又非互補
D.正常商品
【答案】B
【解析】需求交叉彈性小于零,說明一種商品的提價會引起對另一種商品需求的減少,表明這兩種商品是互補品,如汽油與汽車。
18已知銷售商品X的總收益(R=PQ)方程為:R=60Q-Q2,則需求的點價格彈性為-2時的邊際收益MR等于( )。
A.10
B.20
C.-10
D.40
【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P=60-Q,ED=-P/Q=-(60-Q)/Q=-2,得Q=20,P=40,故MR=60-2Q=20。
三、判斷題
1直線型需求曲線的斜率不變,因此其價格彈性也不變。( ?。?/p>
【答案】×
【解析】需求曲線上點的位置也會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對于直線型需求曲線,價格越高,彈性的絕對值越大。設線性需求曲線為Q=a-bP,則價格彈性為:Ed=(dQ/dP)·(P/Q)=-b·(P/Q)由于P/Q隨P和Q的變化而變化,價格彈性也隨之而改變。
2劣質商品一定是吉芬商品,但吉芬商品不一定是劣質品。( )
【答案】×
【解析】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為負,收入效應為正,屬于劣質商品。但一般劣質商品的收入效應小于替代效應,而吉芬商品的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因此劣質商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3一般說來,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奢侈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要小。( ?。?/p>
【答案】√
【解析】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的原因:①生活必需品對消費者非常重要,無法舍棄;②其購買支出在消費者收入中比例較小。
4當需求富有彈性時,降低價格可以增加利潤。( )
【答案】×
【解析】當需求富有彈性時,價格下降的幅度將小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此時總收益增加,但需求量增加的同時也增加了總成本,因此利潤是否增加是不確定的。
5偏好改變導致人們的需求量沿著需求曲線上下移動,而收入改變則引起需求曲線本身位移。( )
【答案】×
【解析】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圖形上表現為需求曲線的移動。偏好與收入對需求的影響都表現為需求曲線本身位置的移動。
6如果兩種商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為負數,則這兩種商品為替代品。( )
【答案】×
【解析】需求交叉彈性為負,表明一種商品價格的變動與該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成反比,因此這兩種商品是互補品。替代品之間的需求交叉彈性為正數。
7消費者預期某商品的未來價格要下降,則會減少對該商品當前的需求。( )
【答案】√
【解析】商品的預期價格下降,當前的價格顯得相對昂貴,消費者會減少對該商品的當前需求。
8需求曲線為直線時,在單一彈性點上總收益達到最大。( ?。?/p>
【答案】√
【解析】總收益最大化要求邊際收益等于零,即MR=P+Q·(dP/dQ)=P(1-1/|Ed|),單一彈性點上,|Ed|=1,此時邊際收益等于0。
9消費者實際收入增加,會帶來商品需求的普遍上升。( ?。?/p>
【答案】×
【解析】對于正常商品而言,其收入彈性為正值,收入增加將使得其需求上升。但對于劣等商品,其收入彈性為負值,實際收入上升,對劣等品的需求反而會下降。
10同一種商品的價格提高會導致消費者剩余的減少。( )
【答案】√
【解析】同一種商品的價格提高,將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也就是說,需求曲線不移動。在需求不變的前提下,價格提高會減少消費者的剩余。
四、計算題
1假設X商品的需求曲線為直線,QX=40-0.5PX,Y商品的需求曲線也為直線,X與Y的需求線在PX=8的那一點相交,在PX=8的那一點上,X的需求彈性的絕對值只有Y的需求彈性的絕對值的一半,請根據上述條件求Y的需求函數。
解:當PX=8時,QX=36,且|EX|=0.5×8/36=1/9,故|EY|=2/9。
設Y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Y=a-bPY。由此可得|EY|=b×8/36=2/9,即b=1,此時36=a-8,得a=44,故Y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Y=44-PY。
2證明需求曲線P=a/Q上的點均為單一彈性。
證明:需求曲線為:P=a/Q,則Q=a/P,dQ/dP=-aP-2,需求價格彈性為:
Ed=(dQ/dP)·(P/Q)=-aP-2·P/aP-1=-1
故|Ed|=1,為單一彈性。
3消費X、Y兩種商品的效用函數為U=XY,X、Y的價格均為4,消費者的收入為144,求X價格上升為9,所帶來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解:根據效用函數可得:MUX=Y,MUY=X,效用最大化的條件為MUX/PX=MUY/PY,解得:X=Y。又因為4X+4Y=144,得X=Y=18。
在X價格為9時,根據均衡條件:Y/9=X/4。為保持總效用不變,有9X2/4=18×18,解得:X=12,Y=27。因此,替代效應為X減少6單位。
價格總效應:當PX=9,PY=4時,MUX=Y,MUY=X,Y/9=X/4且9X+4Y=144,得X=8,Y=18。由此可見價格總效應使X商品的購買減少10單位,收入效應為X減少4單位,替代效應為X減少6單位。
4某消費者消費X和Y兩種商品時,無差異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處處是Y/X,Y是商品Y的消費量,X是商品X的消費量。
(1)說明對X的需求不取決于Y的價格,X的需求彈性為1;
(2)PX=1,PY=3,該消費者均衡時的MRSXY為多少?
(3)對X的恩格爾曲線形狀如何?對X的需求收入彈性是多少?
解:(1)消費者均衡時,MRSXY=Y/X=PX/PY,即PXX=PYY,又因為PXX+PYY=M,故X=M/(2PX),可見對X的需求不取決于Y的價格。
由于dX/dPX=-M/(2PX2),則X的需求彈性為:
|EX|=-(dX/dPX)·(PX/X)=1
(2)已知PX=1,PY=3,消費者均衡時,MRSXY=PX/PY=1/3。
(3)因為X=M/2PX,所以dX/dM=1/(2PX)。若以M為縱軸,X為橫軸,則恩格爾曲線是從原點出發,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其斜率是dM/dX=2PX。
對X的需求收入彈性為:EM=(dX/dM)·(M/X)=1。
5X公司和Y公司是機床行業的兩個競爭者,這兩家公司的主要產品的需求曲線分別為:PX=1000-5QX,PY=1600-4QY,這兩家公司現在的銷售量分別為100單位X和250單位Y。
(1)求X和Y當前的價格彈性。
(2)假定Y降價后,使QY增加到300單位,同時導致X的銷售量QX下降到75單位,試問X公司產品X的交叉價格彈性是多少?
(3)假定Y公司的目標是謀求銷售收入最大化,你認為它降價在經濟上是否合理?
解:(1)由題可知:PX=1000-5×100=500;PY=1600-4×250=600,價格彈性為:
EdX=(dQX/dPX)·(PX/QX)=(-1/5)×(500/100)=-1
EdY=(dQY/dPY)·(PY/QY)=(-1/4)×(600/250)=-0.6
(2)由題設,QY′=300,QX′=75,則PY′=1600-4QY′=400,ΔQX=-25,ΔPY=-200。于是
(3)根據(1)得知Y公司產品在價格PY=600時,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為0.6,說明需求缺乏彈性,這時降價會使銷售收入減少,故降價不合理。
五、問答題
1影響個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需求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根據定義,如果消費者對某種商品只有購買的欲望而沒有購買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需求必須是指既有購買欲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一種商品的需求是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自身價格。一般說來,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越小。相反,價格越低,需求量就會越大。
(2)相關產品的價格。消費者計劃購買的商品數量部分取決于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如果一種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上升,人們就少買這種替代品而多買該種商品,從而使該種商品的需求曲線右移。如果互補品的價格下降,人們就買更多的該種商品和互補品,從而該種商品的需求曲線將右移。
(3)預期的未來價格。如果預期一種產品的價格在未來會上升,而且,如果這種產品可以儲藏,那么,為未來使用而在現在得到這種產品的機會成本就低于價格上升時得到它的成本。有了價格上升的預期,人們會在價格上升前,現在多購買這種產品(并在以后少買),因此,對這種產品的現期需求增加了。
(4)消費者的收入。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時,消費者多購買大多數產品,而當收入減少時,他們少購買大多數產品。
(5)預期的未來收入。當預期未來的收入增加時,現在的需求將會增加。
(6)消費者對商品的偏好。需求取決于偏好,偏好是個人對產品與勞務的態度。人們對某種產品或勞務更為喜好時,該產品或勞務的需求將增加;反之則減少。
2何謂消費者剩余?它與消費者均衡的區別何在?
答:(1)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由于消費者消費不同數量的同種商品所獲得的邊際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對不同數量的同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費者在市場上所面臨的同種商品的價格往往卻是相同的,這樣,消費者為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和他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就會有一定的差額,這一差額就構成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剩余可以用圖3-13來表示。反需求函數Pd=f(Q)表示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消費者剩余可以用消費者需求曲線以下、市場價格線以上的面積來表示,即陰影部分面積。
圖3-13 消費者剩余
(2)消費者均衡是指消費者的效用達到最大并維持不變的一種狀態,其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中以獲得最大的效用。消費者剩余與消費者均衡的區別在于:消費者均衡是指獲得最大效用的購買量,而消費者剩余是指這個購買中凈效用即消費者福利的多少。最大效用的獲得是在價格既定條件下不同購買方案選擇的結果,而消費者福利的大小則完全被動地取決于價格的高低。另一方面,消費者剩余是以消費者均衡為前提的。
3價格變動的兩重效應分別是什么?以正常商品為例,作圖說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答:(1)價格的雙重效應可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替代效應是指在消費者實際收入不變時,商品價格的變動引發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導致對該商品需求量的改變;由于一種商品價格變動而引起的消費者實際收入發生變動,從而導致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的改變,稱為價格變動的收入效應。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如圖3-14所示。橫軸X1和縱軸X2分別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數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X1′是價格變化前消費者對商品1的需求量。商品1的價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增加到X1?。商品1需求量的增加量為X1′X1?,這便是商品1的價格下降所引起的總效應。
如果作一補償線FG,使該線與價格變化后的預算線AB′平行,并與價格變化前的無差異曲線U1相切,則切點處c對應的對商品1的需求量X1″就是在商品價格變化后,剔除了收入效應的消費量。因此,X1′X1″就是商品1價格下降后的替代效應,X1″X1?就是商品1價格下降后的收入效應。
圖3-14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可以看出,對于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應必定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4需求價格彈性與廠商銷售收入之間關系如何?在何種情況下,薄利可以多銷?
答:(1)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和提供該商品的廠商的銷售收入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可歸納為以下三種情況:
①當Ed>1,即需求富有彈性時,銷售收入與價格反向變動,即它隨價格的提高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這是因為,當Ed>1時,廠商降價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價格的下降率。這意味著價格下降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價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廠商提價時,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減少的。
②當Ed<1時,即需求缺乏彈性時,銷售收入與價格同向變動,即它隨價格的提高而增加,隨價格的降低而減少。這是因為,當Ed<1時,廠商降價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價格的下降率。這意味著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價格下降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所以,降價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減少的。相反,在廠商提價時,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增加的。
③當Ed=1時,銷售收入和價格的變動沒有關系。這是因為,當Ed=1時,廠商變動價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率和價格的變動率是相等的。這樣一來,由價格變動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或減少量剛好等于由需求量變動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或增加量,所以,無論廠商是降價還是提價,銷售收入值是固定不變的。
(2)當Ed>1,即需求富有彈性時,銷售收入與價格反向變動,降低價格將會使得銷售收入增加,此時適合薄利多銷。
5所有收入用于消費X、Y的消費者的效用函數U=XY+X,當PX=2,PY=1時,對于這一消費者來說,X是哪種類型的商品?
答:設收入為M,預算約束式為2X+Y=M,則效用極大化的條件為:
MUX/MUY=PX/PY?(Y+1)/X=2
解得:X=(M+1)/4。
需求收入彈性為:
由于0<M/(M+1)<1,所以X是正常品且為必需品。
6某消費者原來每月煤氣開支為50元,煤氣的某些用途如取暖等可用電來代替?,F在煤氣價格上漲100%,其他商品價格不變,政府給予消費者50元作價格補貼,試問該消費者處境改善了還是惡化了?為什么?
答:消費者處境改善了。如圖3-15所示,原來的預算線為MN,無差異曲線為U1,最優點處煤氣開支必然為50元,即為圖中的E1點。當價格上漲100%,則預算線變為MN′,政府給與消費者50元作為價格補貼,此時消費者仍然能夠選擇E1點的商品組合,因此新的預算線必然通過E1點,另外,由于其他商品的價格未變,這意味著預算線與價格變動后的預算線MN′平行,此時與新的無差異曲線U2相切于(x2,y2),此時U2>U1,消費者的境況改善了。
圖3-15
7在價格效應中,吉芬商品與劣質商品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答:相同之處在于,劣質商品與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即當商品價格下降時,替代效應傾向于增加對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應傾向于減少對商品的需求量。吉芬商品是特殊的劣質商品。二者不同之處是,劣質品的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因此,劣質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總體上是增加的;而吉芬商品的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因而吉芬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總體上是減少的。具體分析如下:
(1)劣質商品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如圖3-16所示,橫軸X1,商品1是低檔物品。商品1的價格P1下降前后,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分別為a、b點,因此,價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為X1′X1″,這是總效應。P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使消費者由均衡點a運動到均衡點c,相應的需求增加量為X1′X1?,這就是替代效應,它是一個正值。而P1下降引起的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使消費者由均衡點c運動到均衡點b,需求量由X1?減少到X1″,X1?X1″就是收入效應,它是一個負值。
圖3-16 劣質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2)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如圖3-17所示,商品1是吉芬商品。商品1的價格P1下降前后,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分別為a點和b點,相應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減少量為X1′X1″,這就是總效應。通過補償預算線FG可得:X1″X1?為替代效應;X1?X1′是收入效應,它是一個負值。而且,負的收入效應X1?X1′的絕對值大于正的替代效應X1″X1?的絕對值,所以,最后形成的總效應X1′X1″為負值。在圖3-17中,a點必定落在b、c兩點之間。
圖3-17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8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農業要歉收。但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以后谷物要漲價,收入會增加。對這兩種議論你有何評價?
答:相對于第二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不全面的,因為農民的最終收入取決于兩個方面:產量和價格。氣候不好必然會導致產量下降,但是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價格因素,從而就不能對最終的收入作出準確判斷。會出現第二種說法的根本原因在于: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當農產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農產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彈性的。
如圖3-18中,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農產品的歉收使供給曲線由S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下,農產品的均衡價格大幅度地由P1上升為P2。由于農產品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大于農產品的均衡數量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農民總收入量增加??偸杖氲脑黾恿肯喈斢趫D中矩形OP2E2Q2和OP1E1Q1的面積之差。
圖3-18
- 2020年全國法律碩士《498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2019年經濟師《旅游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
- 新能源汽車試驗學
- 公共關系學(第3版)
- 纖維化學與物理
- 陳傳明《管理學原理》(第2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寧波市軌道交通山嶺隧道勘察技術
- 機械基礎
- 李廉錕《結構力學》(第5版)(上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管理創新的理想化評判:基于TRIZ方法
- 汪流《電影編劇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數據分析與可視化
- 建筑工程施工圖實例解讀(第三版)
- Access數據庫與程序設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