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3字
- 2021-05-21 22:18:31
第二章 自然觀與古代文學意識
2.1 復習筆記
本章考點:
1.日本人的色彩觀
2.日本人的美意識
3.自然觀如何孕育出日本原始文學意識
內容索引:
一、古代美意識源于色彩和自然
二、色彩觀在古代文學中的表現
三、文學上自然美的相位
四、自然觀孕育文學意識的河床
五、總結
主要內容:
一、古代美意識源于色彩和自然
人對美的感覺和感動,首先是與自然和色彩的美的素材聯系在一起的。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學意識也是首先與色彩和自然的美的素材聯系在一起的。
日本美的相位,首先是自然美和色彩美的相位。日本人對自然的感受,首先是對自然的色的感覺。確切地說,就是色彩的感覺。
二、色彩觀在古代文學中的表現
1.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覺的基本色
日本的色名的起源是赤(明〉、黑(暗〉、白(顯〉、青(暈)四種顏色,這是明與暗、顯與暈兩組明顯對立的色,表現了兩種光的譜系。也就是說,這四種色,是由對光的感覺而形成的,這是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覺的基本色。
2.在古代文學中的表現
①從《古事記》所記載的神話故事中可以證明,古代日本人最初只認定白、黑、青、赤四種色,以白與黑、青與赤的對稱來表現色彩的體系。
②古代的日本壁畫中的白虎、玄武、青龍、朱雀四種就是根據這四色觀念而來的。
③《萬葉集》所涉及的色名,也主要是這四種基本色調。
④日本古代文學美意識的核心是“雪、花、月”,僅從色彩審美的角度來說,也可以看出這與日本人熱愛白的美相位有直接關系。
3.日本人的色彩觀
①白色
·象征美神的圣潔。
·白的色相來表示美的理想,白是象征清明、純潔的,同時又代表生命的力量。
·以白表示潔白的善,表示和平與神圣,它與黑表示惡形成強烈的對比。這里就存在原初文學包含了善惡的道德意味和美意識的萌動因素。
②青色
與白色的誘惑有同樣的魅力。日語“青”這個詞包括從青、綠、藍、至灰,有時甚至包括近于白的色,日本人的視界里,“青”是一種非常廣泛的色。
③赤色
是具有兩重或多重性格的。一方面赤是代表血色、火 色,屬兇惡的顏色,和黃屬于同一色系,多禁用;另一方面,赤色的表征是紅太陽,又是一種神秘性的色。歌人以紅表示一種熱烈的感情色彩,形容愛心和戀情,現在也是。
④紫色
日本人對紫色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而且認為紫色帶有一種“因緣”的意味,常常以紫作為戀人的象征。也就是說,以這種色作為戀愛的媒介,表示愛戀之真切,是非常容易讓人親近的色。另外,日本人對紫有其特殊的概念,他們重視紫的自然色素,給人一種穩定感。
在日本人的色譜系中,白是超越時代而受到日本人的絕對尊重的,而紫是僅次于白,占有重要的色的美相位。
4.日本人色彩觀的演變
以上幾種顏色成為平安時代以前日本人的色彩美意識的主體。
平安末期到桃山時代,喜愛艷麗的顏色,如金色。
到江戶時代,漸漸回歸自然,還原日本傳統基本色(赤、青、紫),更多地喜愛暈色、朦朧的色。這種色彩美意識不僅影響及江戶文學,而且一直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文學上自然美的相位
①日本人固有的神道信仰先祖神,首先就是太陽神和樹神,這表現了日本人尊重自然的原始自然觀和尊重自然的原始美意識。他們愛自然,嫌人為,認為自然是本來的美與真實。這種自然觀與日本最早的文學意識“まこと”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系。
②特征
·日本人在自然的五種元氣中,最先發現自然美的是從樹木開始,就成了最初的自然美,成了日本的文化歷史和文學藝術創造的源泉。
·日本人重木的同時,也十分尊重與木相連的其他植物界。他們認為植物通過種子、發芽、成長或開花結果,不斷輪回,以維系生命,表現出對生的強烈意識和幽雅的美。
·人與自然的親和與一體化,人與自然共生則是日本人的美意識的另一個特征。
③自然美包括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人的感情乃至人體的美,即宇宙萬物。但日本文學尤以“雪、月、花”作為其自然美乃至整個美意識的核心。
四、自然觀孕育文學意識的河床
1.日本人的季節感
日本人以這樣親和的感情去注視自然、接觸自然和捕捉自然,自然就成為日本人產生季節感的媒介。由于這個緣分,日本人對四季懷有很大的關心,產生一種對自然極其敏銳的反應力。所以日本人對自然、特別是四季的變化、植物世界的變化,有著極其纖細而多彩的感受性,這就是日本人的自然觀最重要的特征。
2.季節感在日本文學中的體現
①日本古代和歌的藝術思想源泉就是攝取自然景物及其在四季中的變化。
②日本文學有效地利用季節變化中的自然美,加深作品內涵和豐富人物的思想世界。平安時代的物語文學所表現的季節感情含有更復雜的意義。
③室町時代能樂大師世阿彌的能藝論《風姿花傳》等都與四季的植物世界直接相聯系,以松木喻作賀曲,以櫻花喻作幽曲,以紅葉喻作戀曲,以冬木喻作哀曲,以杉木喻作闌曲。
④日本的散文世界更是與四季自然風物分不開,其中平安時代中期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和鐮倉時代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被公認為是日本散文文學的雙璧,他們對四季自然變化表現了極其纖細和多彩的感受性。
3.季題意識
①產生:在和歌、物語文學、散文發展到俳句的過程中,日本文學的四季感逐漸萌生季題的意識。季題的意識起源于季節感。
②演變
·季題意識可以遠溯萬葉時代,《萬葉集》已經出現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分類所吟詠的種種季物的題。不過當時仍屬于季節感的性質,其季題的意義尚不明確,非常曖昧。
·中世《百人一首》〈1235〉才開始形成詠季的歌,出現朦朧的季題意識。
·日本詩歌發展到近世的俳句,就必須完全賦予季題了。俳句明確規定兩項創作原則之一就是加入季題。
③意義
日本文學對季和季物的親和與敏感,一般都帶有深厚的人情味,使自然人情化。
4.日本文學的自然觀
①日本文學對自然的感受方法與思維模式,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融進自然之中,人豈止不需要征服自然、戰勝自然,而且需要順從自然,與自然對話,與自然和諧。
②在日本文學中,人與自然的融合,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將自我投入自然之中,叫做“投入自然”;一是將自然吸收到自我之中,叫做“吸收自然”,無論哪一類,都是將人與自然一體化,即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人化的統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人合一”。
③日本文學的自然觀的特點:不是直觀而是靠情緒、靠想象力去感受自然。
五、總結
日本文學將“雪月花”和四季自然,與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緒乃至想象力協調而開拓自然美,進而升華為藝術美,成為日本文學思想的潛質。同時,將他們對自然的強烈愛好和親和感情,都看作是人的一種美德和情愫,這樣使得自然美在文學上的美意識中顯得更加重要。日本人的上述自然觀成為孕育日本原始文學意識的河床。
- 動畫素描(第2版)
- 公共關系學(第3版)
- 2020年考研英語(二)英漢翻譯高分特訓100篇【命題分析+答題攻略+強化訓練】
- AIGC應用實戰(慕課版)
- 互動媒體項目教學實戰
- 書籍裝幀設計(微課版)
- 劉豪興《農村社會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20年天津市選聘大學生村官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對外漢語重點語法教程(上)
- 2019年成人英語三級高分范文100篇【命題分析+答題攻略+強化訓練】
- MATLAB 2020信號處理從入門到精通
- Altium Designer 18印制電路板設計實用教程
- 2020年浙江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核心詞匯全突破【附高清視頻講解】(中)
- 高等數學(獨立院校用)·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