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課后習題詳解

1.如何理解“經濟人”假設的內涵?經濟人假設對于經濟學研究的意義是什么?

答:(1)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分析的邏輯起點,是指經濟活動中的任何個體和組織都是以利己為動機,總是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取自身最大的經濟利益,即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經濟人假設包括以下內容:

在經濟活動中,個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標是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費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滿足;生產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潤;生產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報酬。這就是說,經濟人主觀上既不考慮社會利益,也不考慮自身非經濟的利益;

個人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有意識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經驗型和隨機型的決策。因此,經濟人又被稱為理性人;

經濟人擁有充分的經濟信息,每個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經濟活動的條件與后果。因此,經濟中不存在任何不確定性。獲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各種生產資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門之間、地區之間流動。

經濟人的利己主義假設并不等于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自私自利”,即該假設并不意味著這些市場活動個體只會關心自己的錢袋子,相反,他們會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過程中,自然地、必然地為社會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客觀地實現一定的社會利益。

(2)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分析的邏輯起點,是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它存在于經濟學幾乎所有的理論之中。“經濟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基礎,是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石之一。

2.如何理解資源稀缺性與資源配置的關系?

答:稀缺性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相對于人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不足的。人類消費各種物品的欲望是無限的。滿足這種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而隨意取得,稱之為自由物品,如陽光和空氣。但絕大多數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為世界上的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有限,這種有限的、為獲取它必須付出某種代價的物品,稱之為“經濟物品”。一方面,人類對經濟物品的欲望是無限的;另一方面,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經濟物品卻是有限的。相對于人類的無窮欲望而言,經濟物品或生產這些經濟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

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指把稀缺性的資源配置到相互競爭的各種用途上,主要解決三個問題:生產什么、怎樣生產以及為誰生產。

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的欲望與需要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這樣,就導致經濟學家們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使用有限的資源來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和經濟物品都是以稀缺性為前提的。從稀缺性出發,西方經濟學一般認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任務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抉擇,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土地、勞動、資本品,如機器、技術知識)來生產各種商品并把它們分配給不同的社會成員提供消費”。

3.價格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答:微觀經濟學對單個經濟單位的考察,是在三個逐步深入的層次上進行的,而這三個層次都與價格因素有關:

(1)第一個層次是分析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它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進行最優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的生產決策以獲得最大的利潤。這里面都涉及到了價格問題,對消費者來說,其消費必須考慮到自己的預算約束問題,預算約束問題使消費者不得不考慮自己所要消費的產品的價格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對生產者來說,他的生產決策也必須考慮到產品當前的價格問題,高價格會使其增加投資,增加產量,低價格會使其減少投資,減少產量。

(2)第二個層次是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決定問題。單個市場的價格決定,是作為單個市場中所有的消費者和所有的生產者的最優經濟行為的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出現的。在第二個層次中,價格是核心。

(3)第三個層次是分析所有單個市場的價格的同時決定。這種決定是作為所有單個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出現的。單個市場的核心是價格,那么多個市場的核心將仍然為價格。

價格在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決策中是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所決定的價格又調節了消費者的要素供給和生產者的要素需求,而產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所決定的價格又調節了生產者的產品的供給和消費者的產品需求。正是價格最終使整個微觀經濟學得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微觀體系得以順利流轉。

4.實證經濟學包括道德觀或者價值觀嗎?它與規范經濟學的關系如何?

答:(1)實證經濟學不包括道德觀或價值觀;實證經濟學中應用的是實證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方法研究經濟現象是什么,即是對客觀事物的狀況以及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的真實性陳述,因此實證經濟學不包括道德觀或價值觀。

(2)規范經濟學應用的是規范分析方法,規范分析方法研究經濟現象應該是什么的問題,這一方法強調科學及其發展是與價值觀密切相關的。

(3)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的區別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規范分析在研究經濟事物的同時樹立一個判別標準,以便能對分析結果做出好與壞的判斷。而實證分析則只對經濟運行過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與壞的判斷。

二者要解決的問題不同。規范分析要說明經濟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價值標準。實證分析則要解決經濟“是什么”的問題,要研究經濟變量的規律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并對未來做出預測。

規范分析沒有客觀性,其結論受到價值標準的影響;實證分析的內容具有客觀性,其結論可以接受事實的驗證。

盡管有上述區別,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二者之間仍相互聯系。規范分析以實證分析為基礎,而實證分析則以規范分析為指導。實證分析的結果往往要以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最終目標,而規范分析的結論往往又是實證分析的出發點。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共同構成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兩者相互補充,共同完善,對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起到相互完善的作用。綜上所述,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既有區別又相互補充完善。

5.簡述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階段。

答: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時期,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時期。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期,是新古典經濟學時期,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基時期。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時期,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建立體系時期。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時期。第五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深化時期。這五個階段的特點分別如下:

(1)第一階段:微觀經濟學的萌芽時期

微觀經濟學的發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價值論的研究初期。這一時期,西方經濟學在對資本主義經濟活動作宏觀考察的同時,也對其作了微觀的探討。在西方經濟學的初創時期,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是經常混合在一起的,兩者沒有明確的界限。

(2)第二階段:微觀經濟學的奠基時期

19世紀初期到20世紀中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基時期。微觀經濟學研究取得的成就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形成和發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觀經濟活動者行為理論;提出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建立了一般經濟均衡的理論框架;創立了當今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壟斷競爭理論以及一般經濟均衡理論的數學基礎。這些研究初步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3)第三階段:微觀經濟學的建立體系時期

20世紀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廠商理論為主體形成了理論體系。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張伯倫的“不完全競爭理論”、無差異曲線的應用對需求理論的修正、一般均衡分析對局部均衡分析的補充以及福利經濟學的建立,標志著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該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4)第四階段:微觀經濟學的發展、擴充和演變時期

20世紀60年代開始,微觀經濟學在價格理論、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等方面都有所擴展,福利經濟學成為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5)第五階段:微觀經濟學的深化時期

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進一步深化,一些新的經濟學理論隨之產生,如交易成本理論、產權理論、非均衡理論、資產定價理論、尋租理論、非對稱信息理論以及顯示性偏好理論等。

6.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出現了哪些新的趨勢?

答:方法論的變化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微觀經濟學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出現了以下趨勢:

(1)分析工具的數理化趨勢

經濟學與數學的結合本來不是始于20世紀,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是如此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從而使經濟學這個大廈體系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計量經濟學的崛起;

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大規模運用;

博弈論的引入。

(2)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基礎,是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該假定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充實。可是,在20世紀中,“經濟人”的假定條件也被不斷地修改和拓展,甚至遭到批評和攻擊。例如,西蒙認為經濟人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理性”的;貝克爾拓展了“經濟人”的假定,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萊本斯坦一反“利潤極大化、效用極大化、成本極小化”的經濟人的傳統假定,認為上述假定在完全競爭下是適用的。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了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3)研究領域的超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方法論的演進并非完全建立在對前一種方法或另一種方法的否定之上,而更多的是隨著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而變化。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演變中出現的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其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分析范疇,經濟分析的對象擴展到幾乎所有人類行為,小至生育、婚姻、離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對于經濟學研究領域的這種帝國式的“侵略”與擴張,有人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

(4)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在西方經濟學中,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但是,20世紀西方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唯一性,既通俗易懂,又代代相傳,成為一種象征。科斯定理是通過一個簡單的“牛群到毗鄰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來完成的;197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米德在論述外部性的發生與補償時,給讀者講述的是“蜜蜂與果園”的例子;同樣論述外部性,庇古的舉例更為浪漫與優美,是“火車與飛鳥”的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城| 乐亭县| 乐东| 平邑县| 安乡县| 芜湖市| 双城市| 桃源县| 周口市| 固始县| 增城市| 化隆| 克山县| 大荔县| 嫩江县| 临武县| 叙永县| 云阳县| 手机| 贵溪市| 容城县| 抚顺县| 洛隆县| 安徽省| 伊通| 宁都县| 长白| 罗甸县| 灵寿县| 集安市| 潍坊市| 安乡县| 德州市| 崇明县| 天长市| 沾化县| 盐城市| 福海县| 游戏| 深水埗区|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