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5年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

1.專門貿易

答:專門貿易是指以關境作為統計對外貿易標準時的一國一定時期內進出口活動的總和。根據這個標準,外國商品進入關境之后才列為進口,稱為專門進口;凡是離開關境的商品都要列為出口,稱為專門出口。專門出口額和專門進口額相加稱為專門貿易額。

2.從量稅

答:從量稅是指按照商品的重量、數量、長度、容量和面積等單位征收的關稅。從量稅的優點有:手續簡便,無須考慮貨物的規格、價格差異,可以節約征稅成本;當進口價格下跌時,關稅仍保持一定水平,從而不影響保護作用;可防止進口商謊報進口價格以逃避關稅。從量稅的缺點有:對同稅目的商品不論等級、品質、價格,一律按同一稅率征稅,稅負不合理;由于按數量征稅,因而稅率固定無彈性,稅額不隨物價漲落而變化,失去稅收的價格調節機能。

3.要素豐裕度

答:要素豐裕度是指一國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要素豐裕度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的相對豐裕程度,或者說是一個國家資源的相對供給量。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某種生產要素豐裕,其價格就便宜。

衡量要素的豐裕度有兩種方法:以生產要素供給總量衡量,若一國某要素的供給比例大于別國的同種要素供給比例,則該國相對于別國而言,該要素豐裕;以要素相對價格衡量,若一國某要素的相對價格和別的要素價格的比率低于別國同種要素的相對價格,則該國該要素相對于別國豐裕。

4.混合型國際投資

答:混合型國際投資是一種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結合的直接投資方式。一般來說,目前企業進行國際直接投資,并不單純是水平型投資或垂直型投資,而是兩者兼有,進行混合型投資。發達國家之間的直接投資往往以水平型為主要形式,而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則以垂直型為主要形式。

5.提供曲線

答:提供曲線是指在各種貿易條件下,一國為了達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進行的各種進出口組合。提供曲線既可以看成一國的出口供給曲線,也可視為一國的進口需求曲線。作為出口供給曲線,它表示在不同貿易條件下,一國愿意提供的出口產品的數量。隨著出口產品相對價格的上升即貿易條件的改善,一國愿意出口的商品數量會增加;作為進口需求曲線,它表示在不同的貿易條件下,一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量。隨著進口產品相對價格的降低,一國愿意進口的商品數量會增加。從此意義上說,提供曲線又常常被稱為相互需求曲線。

6.國際市場細分

答:國際市場細分是指企業按照一定的細分標準,把整個國際市場細分為若干個需求不同的產品和營銷組合的子市場,其中任何一個子市場中的消費者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特征,企業可以在這些子市場中選擇一個或多個作為其國際目標市場。國際市場細分是企業確定國際目標市場和制定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的必要前提。

國際市場細分是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市場細分概念在國際營銷中的運用。與國內市場相比,國際市場購買者更多,分布范圍更廣,作為企業由于自身實力的限制,往往更難滿足全球范圍內顧客的需要。為此,就需要對國際市場按照某種標準進行劃分。

7.國際分銷模式的標準化

答:略。

8.壟斷優勢論

答:壟斷優勢論由美國經濟學家海默和金德爾伯格提出。壟斷優勢理論認為市場的不完全性是對外直接投資的根本原因,同時跨國公司的壟斷優勢是對外直接投資獲利的條件。市場的不完全性產生于四個方面:產品市場不完全;生產要素市場的不完全;規模經濟引起的市場不完全;由于政府的有關稅收、關稅、利率和匯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場不完全。壟斷優勢包括:市場壟斷優勢;生產壟斷優勢;規模經濟優勢;政府的課稅、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產生的市場進入或退出障礙,導致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利用其壟斷優勢;信息與網絡優勢。

二、論述題

1.論述國際交易磋商中構成有效發盤的基本條件。

答:發盤是指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特定的人報價的行為,《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發盤的定義是:“凡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的訂立合同的建議,如果其內容十分確定,并且表明發盤人在其發盤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約束的意思,即構成發盤。”

構成有效發盤的基本條件有:

(1)發盤必須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特定的人是指在發盤中指明個人姓名或公司名稱的受盤人。發盤必須指定可以表示接受的受盤人。受盤人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這一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把發盤同普通商業廣告及向大眾散發的商品價目單等區分開來。

(2)發盤的內容十分確定

一項發盤至少應該列明這三項:貨物的名稱、數量及價格。缺少任何一項,發盤都無法真正成立。另外,一項發盤一般還應該規定一個明確的發盤時效,一旦超過了這個時效,發盤人就不再受其約束了。

(3)發盤必須表明嚴肅的訂約意思

即發盤人應該表明在得到接受時,將按發盤條件承擔與受盤人訂立合同的法律責任。這種意思可以用發盤、遞盤等術語和語句加以表明,也可以不使用上述或類似上述術語和語句,而按照當時談判情形,或當事人之間的業務交往情況或雙方已經確立的習慣做法來確定。

(4)發盤必須送達受盤人

送達是指將發盤內容通知特定的受盤人或送交受盤人,送達的標志是將發盤送交特定受盤人的營業場所或通訊地址,如無營業場所或通訊地址,則送交受盤人的慣常居住地。《公約》第十五條規定,發盤于送達被發盤人時生效。發盤在未送達被發盤人之前,即使受盤人已經知道該項發盤的內容,他也不能接受此項發盤。

2.論述進口配額與等效進口關稅在經濟效應方面的異同。

答:(1)進口配額和等效進口關稅在經濟效應方面的相同點

小國征收進口關稅的經濟效應

a.關稅的價格效應

在圖1中,曲線S、D分別表示國內供給和需求曲線;表示征收關稅前的世界價格,即自由貿易下的價格;表示征收關稅后的國內價格;假設關稅為從量稅,t表示對單位進口商品所征收的關稅,則征收關稅后國內價格可表示為:

b.關稅的生產效應

圖1  小國進口關稅的經濟效應

征收關稅前,生產者的剩余為三角形的面積所示;征收關稅后,生產者剩余為三角形的面積所示,那么征收關稅前后,生產者剩余增加了,增加部分為梯形的面積a,此即為征收關稅后生產者福利所得。

c.關稅的消費效應

圖1中,征收關稅后,國內消費量為,與征收關稅前的消費量相比,消費量減少了。消費量的下降對消費者的福利有不利的影響,圖1中,征收關稅前后,消費者剩余分別為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所示,所以消費者福利的損失為梯形的面積(a+b+c+d)。

,此即為關稅的貿易效應。

d.關稅的稅收效應

所謂稅收效應是指政府由于征收關稅而獲得的財政收入。征收關稅所獲得的收入=進口量×關稅率,在圖1中,關稅收入為,即等于矩形AEFB的面積c。至于對福利的影響,則要看政府如何使用這部分稅收而定,如果政府將關稅收入全部用于補貼消費者,則可以抵消消費者的部分損失。

e.關稅的凈福利效應

由圖1,關稅各種福利效應的凈值=生產者福利增加-消費者福利損失+政府財政收入=a-(a+b+c+d)+c=-(b+d)<0。所以,對于小國而言,關稅會降低社會福利水平,社會福利的凈損失為(b+d)。

小國進口配額的效應

圖2  小國進口配額的效應

由于小國在市場中只是既定價格的被動接受者,而非價格的決定者,即它對于國際貿易市場中的價格事實上沒有多大影響。

a.保護效應(生產效應):其數量為圖2中的,是在進口配額保護下國內生產的增長,也稱為進口替代效應或生產效應,即以國內生產替代的那部分進口商品。

b.消費效應:在圖2中其數量為,由于價格上升造成需求下降,從而消費水平收縮,從而消失的部分消費。

c.貿易效應:保護、消費效應之和,即替代進口的部分加上消費減少造成的進口下降。即之和。

d.國際收支效應:因進口下降引起的對外支付降低,即外匯的節約,其數量等于

e.生產者剩余:增加了a部分;

f.消費者剩余:減少了部分;

g.配額的凈福利效應:

h.配額凈損失:

因此,在小國情形下,配額和關稅的經濟效益相同。

(2)進口配額和等效進口關稅在經濟效應方面的不同點

作用機制上,關稅只是改變市場機制的作用,而配額則完全替代了市場機制。

保護效果上,進口關稅的貿易效應是不確定的,從而對生產者提供的保護是不確定的;進口配額是由政府確定的,對進口數量的限制也是明確的,因而對生產者提供的保護也是確定的。

競爭效應及對福利的影響上,進口關稅在發揮保護作用時,由于不能完全隔絕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從而限制了生產者對本國市場的壟斷權力,生產者不可能無限制地提高價格。因為只要價格超過了國際價格和關稅之和,消費者就會無限制地購買進口商品;但實行進口配額時,由于與國內競爭的進口商品不可能超過配額,所以國內生產者可以非常容易地確定為獲取最大利潤應該增產的目標。

管理方法的差異。關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動進行的,因為關稅并沒有排除價格機制的作用。征收進口關稅,帶動進口價格的變動,出口國的供給和進口國的需求相應地得到調節,關稅收入則流進了國庫;而配額則牽涉到進口許可證的分配。

在大國條件下,關稅的凈福利效應取決于政府的稅收效應大小與消費者和生產者扭曲大小之比,若稅收效應更大,則凈福利效應為正,反之,則為負。在配額情形下,外國出口供給彈性較大時,會惡化本國貿易條件;外國出口供給彈性較小又十分依賴于該大國的市場時,該大國實行配額控制進口,可能會改善本國貿易條件,使出口國貿易條件惡化。

3.論述跨國公司對其母國經濟的影響。

答:(1)跨國公司對母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母國的國際收支因國外收益的回流得到改善。

如果在國外的子公司形成對母國的生產設備、中間產品和輔助產品等類似產品的需求,跨國公司也能夠改善母國的國際收支。

跨國公司對母國的利益還來自就業效應。與國際收支一樣,當國外的子公司形成對母國的出口需求時,就會產生有利的就業效應。比如說,豐田公司在歐洲投資汽車生產線,受益的是日本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因為豐田公司直接從日本進口了歐洲境內汽車生產線所使用的零部件。

當母國的跨國公司因為身處外國市場學到了有價值的技能之后,就可以將這種技能轉移回母國。

這就相當于逆向的資源轉移效應。通過接觸外國市場,跨國公司能夠學到更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更先進的產品與流程工藝。這些資源都可能轉移到母國,有利于提高母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2)跨國公司對母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國際收支受到損害。母國的國際收支可能會從以下三個方面受到損害:

a.在最初為跨國公司提供資金從而導致資本流出時,母國的國際收支會受到損害。然而,這個效應通常要小于后來對外投資收益流入的數額。

b.如果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是為母國市場尋找一個低成本的生產地點,那么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也會受到損害。

c.在對外直接投資替代直接出口的情況下,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也會受到損害。

就業效應

當對外直接投資成為國內生產的替代品時,就會產生最嚴重的問題。海外直接投資可能會造成母國就業機會的喪失,特別是傳統工業部門。從長期看,“刺激效應”的作用增加了新興工業部門和第三產業部門的就業機會,提高了科技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在就業人數中所占的比重。事實上,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更可能是增加而不是減少了母國的就業機會。因此,就業數量的增減并不能衡量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對投資國的就業效應,就業結構的改進以及相應的就業質量的提高才是真正影響就業效應的因素。

可能會出現產業空心化

關于產業空心化的定義有兩種表述:第一種是狹義的產業空心化,指一國傳統產業已經衰退,而新興產業還沒有充分發展,且新興產業的發展不能彌補傳統產業衰退造成的損失,而導致的經濟萎縮的狀況;第二種是廣義的產業空心化,指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導致國內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迅速下降,第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升。產業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無序產業外移,削弱原有產業基礎;其次是忽視技術創新,優勢產業被趕超。

4.論述國際產品差異化策略及其優點。

答:(1)國際產品差異化戰略

國際產品差異化戰略是指為使企業產品與競爭對手產品有明顯的區別、形成與眾不同的特點而采取的國際化戰略。這種戰略的重點是創造被全行業和顧客都視為獨特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企業形象。實現差異化可以有許多方式,如產品設計、名牌形象、技術特點、顧客服務、銷售渠道及其他方面的獨特性。最理想的情況是公司在幾個方面都有其差異化特點。應指出的是,產品差異化戰略并不意味著公司可以不考慮成本,但成本在此不是公司的主要戰略目標。

(2)產品差異化戰略的優點

只要條件允許,產品差異是一種可行的戰略。企業奉行這種戰略,可以很好地防御五種競爭力量,獲得競爭優勢。

實行差異化戰略是利用了顧客對其特色的偏愛和忠誠,由此可以降低對產品的價格敏感性,使企業避開價格競爭,在特定領域形成獨家經營的市場,保持領先。

顧客對企業(或產品)的忠誠度形成了強有力的進入障礙,進入者要進入該行業需花很大氣力去克服這種忠誠度。

產品差異可以產生較高的邊際收益,增強企業對付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

由于購買者別無選擇,對價格的敏感度又低,企業可以運用產品差異戰略來削弱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由于企業具有特色,又贏得了顧客的信任,在特定領域形成獨家經營的市場,便可在與代用品的較量中,比其他同類企業處于更有利的地位。

三、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面材料,運用專業知識分析進口鼓勵措施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

材料:

APEC峰會前中國宣布鼓勵進口措施

韓碧如

中國向出席本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貿易伙伴拋出了一塊“骨頭”,它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高新技術進口提供更多銀行信貸,以及加快審批肉類和海鮮進口。

齊聚北京開會的APEC領導人都有意進入中國這個大市場,中國加大設備進口將對美國、日本和韓國產生吸引力,而加大水果、海鮮和肉類進口將受到鄰近的臺灣、東南亞特別是澳大利亞的歡迎。

中國國務院表示,高科技設備的進口將有助于提升中國的工業能力。這項支持出臺之際,許多國有企業正艱難應對北京方面下達的穩增長任務。近年來的擴張和升級改造使得這些企業背負沉重債務,如果所在行業產能過剩,它們還在獲取新貸款時還會受到限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進口信貸支持力度,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進口,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表示。《意見》敦促能源和資源企業進行海外投資,保障戰略資源的供應。近年來出現一股收購熱潮之后,除與俄羅斯達成的天然氣協議外,中國的海外能源投資已趨于枯竭。

答:(1)進口鼓勵措施

對于國內缺乏、進口價格偏高而又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商品,政府也采用鼓勵進口的政策。鼓勵進口是為了保護國內稀缺資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

進口鼓勵的政策措施有進口補貼和消費補貼。進口補貼是政府為了某種目的,對進口商品實施的財政補貼。進口補貼包括:該國從國外按世界市場價格購買商品,在本國低價銷售,其差價(購銷倒掛差價)由財政進行補貼。這種“政策性虧損”由政府來承擔。政府的直接支出。如果政府是進口補貼商品的購買者時,情況就會是這樣。它影響到進口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和本國的生產。消費補貼則是通過給消費者補貼,增加其購買力,從而間接地鼓勵進口。

(2)進口鼓勵措施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

積極影響

a.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工業能力,加快產業轉型

材料中中國在APEC峰會上提出對高新技術進口提供更多銀行信貸,這有助于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進而加速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b.有利于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

材料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表示會加強督促能源和資源的海外投資,這有利于緩解我國資源枯竭的局面,滿足能源和資源的供應,為工業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支持。

c.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要

材料中中國在APEC峰會上提出要加快審批肉類和海鮮的進口,這有利于促進農產品的進口,更好的滿足14億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物質保障。

d.有利于緩和國家關系,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

材料中,中國的一系列鼓勵進口措施有利于緩解中國常年保持貨物貿易順差的局面,有利于緩解中國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進而改善中國的雙邊與多邊貿易關系,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

e.加快國內同行業的競爭,促進國內同類行業企業發展

材料中的一系列進口鼓勵措施,都會使國內同類產業、行業在本國市場上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這會刺激國內企業、商家不斷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與生產率,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消極影響

a.競爭的負面效應不利于本土企業的發展

材料中,中國進口鼓勵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國國內同類行業的企業面臨進口產品的競爭,由于國外企業在高新技術等方面存在優勢,會迅速擠占本國市場,甚至壟斷本國市場,這不利于本土企業與民族經濟的成長發展。

b.不利于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材料中,中國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的進口,由于國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相對來說,中國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中國居民和企業難免對進口的優質產品與服務產生依賴,使得中國本土企業喪失自主創新能力。

c.對我國的國家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高新技術產業一般會涉及到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部門,這些重要行業和部門與國家的安全利益息息相關,中國必須把這些行業企業牢牢抓在手上,一旦鼓勵這些行業產品的進口,會對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產生不利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灵璧县| 滁州市| 宝鸡市| 西贡区| 卓资县| 六安市| 大石桥市| 周口市| 宁津县| 安化县| 南丹县| 宁化县| 西乌珠穆沁旗| 龙江县| 和林格尔县| 富锦市| 视频| 建水县| 武义县| 赤峰市| 泸州市| 平湖市| 克拉玛依市| 和静县| 于都县| 新和县| 康平县| 泸定县| 台安县| 揭阳市| 临城县| 赣州市| 织金县| 龙泉市| 民权县| 府谷县| 开鲁县| 木兰县| 华池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