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景霖《國際貿易實務》(第10版)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927字
- 2021-04-30 14:56:15
第二章 貨物的數量
1在國際貿易中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哪幾種?各種常用計量單位之間如何換算?
答:(1)國際貿易中常用的度量衡制度
在國際貿易中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米制、英制、美制和在米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際單位制這四種方式。
(2)常用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常用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 常用重量單位換算表
表2 常用長度單位換算表
表3 常用容量單位換算表
2在國際貿易中,計算重量的方法有哪幾種?
答:在國際貨物買賣中,以重量為單位計數較為廣泛,采用重量計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毛重
毛重是指貨物自身的重量加包裝的重量,是凈重和皮重的總重量。有些單位價值不高的商品經常采用按毛重計量的方法,即按毛重作為計算價格的基礎,如糧食、飼料等。因此,這種方法也稱為以毛作凈。
(2)凈重
凈重是指貨物自身的實際重量,不包括皮重。在國際貿易中,以重量計算的商品,大部分是以凈重計價。凈重的計算方法是用貨物的毛重減去皮重(包裝的重量)。計算和去除皮重的方法有以下四種:①實際皮重;②平均皮重;③習慣皮重;④約定皮重。
(3)公量
公量是指使用科學方法,抽去商品中的水分,再加上標準含水量所求得的重量。這種重量計算方法適用于經濟價值較高,而含水成分又極不穩定的商品,如生絲、羊毛等。為了準確計算這類貨物的重量,國際上通常采用按公量計算的方法,即以貨物干量(指貨物去掉水分的重量),加上國際公認回潮率與干量的乘積所得出的重量,即為公量。
(4)理論重量
某些有固定和統一規格的貨物,只要規格一致,尺寸符合,其重量大致相同,根據長度或面積或件數即可求出的重量,這種方法稱為理論重量,適用于馬口鐵、鋼板等。
3什么是數量機動幅度?如何規定?數量機動幅度如何計價?
答:(1)數量機動幅度
數量機動幅度是指由于某些商品,如農副產品和工礦產品,因本身特性和自然條件的影響或者受包裝和運輸工具的限制,實際交貨數量往往不易符合原定交貨數量。為了避免爭議,方便合同的履行,對于一些數量難以嚴格限定的商品,通常是在合同中規定交貨數量允許有一定范圍的機動幅度。
(2)數量機動幅度的規定方法
①溢短裝條款
溢短裝條款是指在買賣合同中的數量條款中明確可以增減的百分比,但增減幅度以不超過數量的百分比為限。
②“約”量
“約”量是指在交貨數量前加“約”字的規定機動幅度方式。采用這種規定方法,也可使具體交貨數量有適當的機動,可以多交或少交約定數量的一定的百分比。
(3)數量機動幅度的計價
在數量機動幅度范圍內,多裝或少裝貨物,一般仍按合同規定的價格計算,即多交多收。但是,對于價格波動頻繁、幅度較大的大宗商品,為了防止掌握溢短裝條款選擇權的一方,利用機動幅度故意增加或減少數量以取得額外收益,也可以規定增減部分按裝運時某種市場價格計算。按照國際慣例,合同中如未對溢短裝部分規定作價辦法,溢短裝部分應按照合同的價格結算。
4訂立數量條款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在對外交易時,除了應符合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并同國內的生產能力以及貨源供應情況相適應外,在訂立數量條款過程中,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掌握成交貨物的數量
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價值規律在市場規格、價格決定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利用國外市場供求變化規律,正確掌握成交貨物的數量,才能通過國際貨物的買賣取得更大效益。就出口業務而言,應掌握數量條款的以下幾個原則:適應進口市場需求量與容納量;保持經常的均衡供應;適應季節性和臨時性需要;適應國外客戶的資信與經營能力。
(2)數量條款各項內容的規定應明確具體
在訂立數量條款時,關于計量單位、計算方法以及機動幅度等項內容的規定必須明確具體,避免使用含義籠統的字眼,使買賣雙方的責任分明,以避免履約時的糾紛。同時,還必須掌握有關國際慣例的規定。如《UCP600》規定:“在信用證未以包裝單位件數或貨物自身件數的方式規定貨物數量時,貨物數量允許有5%的增減幅度,只要總支取金額不超過信用證金額。”
5如按每箱100美元的價格出售某商品1000公噸,合同規定“數量允許有5%上下,由賣方決定”。試問:(1)“數量允許有5%上下”是什么條款?(2)我方最多可裝多少才?最少應裝多少箱?(3)如我方實際裝運1030公噸,對方應付多少貨款?
答:(1)溢短裝條款是指在買賣合同中的數量條款中明確可以增減的百分比,但增減幅度以不超過數量的百分比為限。根據溢短裝條款的含義,可以看出,“數量允許有5%上下”是溢短裝條款。
(2)根據溢短裝條款的規定,我方交貨數量在1000公噸5%上下幅度范圍內皆可。因此,我方最多可裝箱數為:,最少應裝箱數為:
。
(3)根據溢短裝條款的規定,在數量機動幅度范圍內,多裝或少裝貨物,一般仍按合同規定的價格計算。因此,如我方實際裝運1030公噸,對方應付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