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李權《國際貿易實務》(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1602字更新時間: 2021-04-30 14:55:08
第2章 貿易術語和商品的價格
2.1 復習筆記
1貿易術語
(1)貿易術語的含義
貿易術語又稱貿易條件、價格術語或價格一交貨條件,它說明價格的構成及買賣雙方有關風險、費用和責任的劃分,以確定買賣雙方在交貨和接貨過程中應盡的義務。
(2)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貿易慣例
①《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1936年國際商會首次公布《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別做出了補充和修訂。
a.2000年《通則》
2000年有13種貿易術語,分為E組(EXW)、F組(FCA、FAS、FOB)、C組(CFR、CIF、CPT、CIP)和D組(DES、DEQ、DDU、DDP)。在這些術語中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第一,賣方承擔運輸風險的只有D組;
第二,賣方有投保義務的術語是CIF、CIP;
第三,只適用于水上運輸(海洋運輸及內河運輸)的術語是FAS、FOB、CFR、CIF、DES、DEQ;
第四,清關責任和費用的承擔者一般出口是賣方,進口是買方;例外的是EXW(出口清關責任和費用由買方承擔)、DDP(進口清關責任和費用由賣方承擔)。
b.2010年《通則》
2010年《通則》按照運輸方式的不同,將貿易術語分成兩組:
第一,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的術語,包括EXW、FCA、CPT、CIP、DAT、DAP和DDP;
第二,僅適用于水運的術語,包括FAS、FOB、CFR、CIF。
相對于2000年《通則》而言,新增項是DAT和DAP,刪除項為DAF、DES、DEQ、DDU;原來的E組、F組、C組術語基本沒有變化。
c.《l932年華沙一牛津規則》
該規則由國際法協會制定,簡稱W.0.Rules 1932。該規則規定了CIF合同的性質以及買賣雙方所承擔的費用、責任和風險。它對《通則》的重要補充作用體現在,《通則》并不涉及所有權的轉移問題,而W.O.Rules1932規定:所有權轉移的標志是賣方將裝運單據(提單)交給買方。
d.《l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
《l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簡稱《美國定義》)。《美國定義》對Ex Point of Origin(原產地交貨)、FOB、FAS、C&F、CIF和Ex Dock等六種貿易術語做了解釋,被美國、加拿大和一些拉美國家采用。
(3)六種常用的貿易術語
①適用于水上運輸的三種常用貿易術語
包括FOB、CFR、CIF,其異同點如表2-1所示。
表2-1 FOB、CFR、CIF的異同點
②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的三種貿易術語
包括FCA、CPT、CIP三種,其后都跟“指定地點”。這三種術語對買賣雙方義務的規定分別對應于FOB、CFR和CIF三者風險劃分的界限以承運人為界,貨交承運人則風險從賣方轉移到買方;都屬于象征性交貨。FCA是成本價,,
。
與FOB、CFR、CIF相比較,FCA、CPT、CIP在風險和費用的劃分、交貨地點和單據處理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2商品的價格
(1)價格換算公式
(2)作價方法
①固定作價
完整的固定作價由計量單位、金額、計價貨幣和貿易術語四部分組成。
固定作價有明確、具體、肯定和便于核算的特點,但它易受到價格變動風險的沖擊。為減少價格風險,在采用固定作價時,應注意:
a.應對價格前景作出準確判斷,以此作為定價依據;
b.要慎重選擇訂約對象,對客戶的資信情況要有把握。
②非固定價
a.暫不固定價格
這種作價方式缺乏明確的作價標準,容易給合同帶來較大的不穩定性,一般只應用于雙方有長期交往,已形成比較固定的交易習慣的合同。
b.暫定價格
c.滑動價格
對于成套設備、大型機械以及一些初級產品等貨物,從合同成立到履行完畢需較長時間,可能因原材料、工資等變動而影響生產成本,導致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大。為避免承擔過大的價格風險,保證合同的順利履行,可采用滑動價格。
(3)外貿效益核算指標
①出口商品換匯成本(換匯率)
a.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后)=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定額費用一出口退稅收入。
b.增值稅:以商品生產流通和勞務服務各個環節的增值額為課稅對象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c.定額費用:包括銀行利息、工資支出、郵電通信費用、交通費用、倉儲費用、碼頭費用以及其他管理費用等。
定額費用=出口商品購進價×費用定額率(5%-10%不等,由各外貿公司按不同出口商品實際經營情況自行核定)。
d.出口退稅收入=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1+增值稅率)×退稅率。
②出口商品盈虧率
③出口創匯率
該指標常用于“三來一補”的貿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