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筆記和典型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6131字
- 2020-09-25 17:46:28
1.2 典型題詳解
一、名詞解釋
1中共一大
答:中共一大,全稱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召開,由于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國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會議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艇上舉行。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且堅持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從而同崇拜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主張走議會道路的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劃清了原則界限。大會還選舉產生了由陳獨秀等3人組成的黨的領導機構,即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李達、張國燾分管宣傳和組織工作。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它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2中共二大
答:中共二大,全稱為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2年7月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對中國經濟政治狀況的分析,揭示出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大會指出,為了實現反帝反軍閥的革命目標,必須組成“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中共二大的突出貢獻是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和黨的章程。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包括“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最高綱領”,即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逐漸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最低綱領”主要包括:①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②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打倒中華民族的完全統一;③統一中國本部(包括東三省在內)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中共二大的歷史意義是巨大的:它正確的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走;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預示著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必將來臨。
二、簡答題
1為什么說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答: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這是因為:
(1)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夕的近八十年中,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先進分子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國家出路,先后發動了大平天國運動?義和四運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歷史證明,無論是舊的農民階級?地主階級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都無力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不僅沒有解決,而且日益激化,這就決定了革命必然要繼續。既然舊民主主義革命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必然讓位于工人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2)中國工人階級是伴隨著外國在華企業的設立和民族工業的發生發展而不斷成長壯大的。到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由辛亥革命前60萬激增至200多萬。中國工人階級除具有國際工人階級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深受三重壓迫?和農民有天然聯系等而致的集中性、反抗性等一些特殊的優點。隨著自身力量的發展壯大,工人運動逐步發展起來,并逐漸從單純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這預示著中國民主革命即將進人新的階段。
(3)陳獨秀?李大釗等發動和領導的,以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白話文?提倡新文學為主要內容的新文化運動,啟發了人民的民主主義覺悟,激起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徑的熱情。這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作了充分的思想和輿論準備。
(4)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和勝利,使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國先進分子產生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探索,終于找到了新的救國真理。這樣,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成為歷史的必然。
(5)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以此為轉折點,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階段過渡到新民主主義階段。
2闡述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條件。
答:(1)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近代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提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必然會驅使千百萬中華兒女去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在這個斗爭過程中,一些民族民主革命組織或改革團體就會產生出來。如洪秀全拜上帝會,康有為強學會?保國會,孫中山同盟會?中華革命黨等,就是這樣的組織團體。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同樣反映了這種客觀歷史必然性。它的成立,首先是為了進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斗爭,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把人民從封建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在這一根本點上,它是和中國近代相繼涌現的其它一些民族民主革命組織是相同的,都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土壤之中。而正是這—點,決定了中共產生于中國近代的歷史必然性。
(2)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條件
中國共產黨是辛亥革命之后?“一戰”期間和九四運動前后,中國工人階級成長壯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逐漸廣泛傳播的結果。
①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
“一戰”前,全國產業工人約60萬。“一戰”后,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已發展到200萬人。工人階級開展政治斗爭,如1915年上海工人反對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斗爭,1916年天津工人反法國強占老西開的斗爭,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工人運動的初步開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②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十月革命后,中國最早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杰出代表,就是李大釗。1918年7月他就發表了中國第一篇宣傳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同年11月,即十月革命一周年之際,他又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重要文章,進一步熱情歌頌了十月革命。這時,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新青年》雜志的主編陳獨秀,在十月革命和工人運動的推動下,也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新青年》成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③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帶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這也是五四運動最偉大的歷史功績。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大量涌現;
b.出現了許多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團體;
c.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比較系統地介紹到中國;
d.形成了一支日益擴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隊伍。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馬克思主義者隊伍的逐步擴大,加快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的步伐。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產生了各地的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后,為建黨進行了一系列準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組織上的準備。至此,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了。在此基礎上,1921年7月,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3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
答:繼承和發揚五四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途徑主要包括:
(1)五四運動作為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
愛國救亡是五四運動的旗幟,它激勵了那個時代的熱血青年為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奮斗。今天,我們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精神,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愛國主義的內容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五四時期,中國內有封建壓迫,外有列強欺凌,反帝反封建就成了當時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今天,中國的歷史條件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早已被推翻。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已經成了現時代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在黨的領導下,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傳統的最基本要求。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社會主義的旗幟才是當代愛國主義的旗幟,社會主義的方向,才是當代青年運動的方向。
(2)五四青年要堅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和與工農運動相結合的道路
五四運動中的先進青年,不僅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且到工人運動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從而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這是知識分子成長和實現自身價值的正確道路。這對于立志振興中華,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當代青年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4簡述辛亥革命的意義。
答: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和它取得的成功,證明帝國主義列強畢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國的命運。
(1)辛亥革命的積極意義
①它不僅推翻了清皇朝,而且使幾千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從此結束,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中國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②被推翻的清皇朝既是封建統治勢力的總代表,又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馴服工具。人民戰勝了這個賣國的封建的專制政府,就一下打亂了中國原有的反動統治秩序,使它再也無法重新穩定下來,從而為此后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的弱點
①它沒有能提出一個明確而完整的反對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政治綱領,沒有能比較廣泛地發動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下層勞動群眾,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地領導這場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原因是: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實在太微弱了,并且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有著難以完全割斷的聯系,而同廣大的下層勞動群眾嚴重脫離。這就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勇氣也沒有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進行到底。
②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妥協告終。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并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中也沒有出現一次社會大變動。中華民國雖然成立了,革命果實卻落到帝國主義所中意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里。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然處在極端貧窮落后的狀態。
5共產主義小組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了哪些準備?
答:1920年10月,李大釗、張國燾等在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北京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李大釗為書記。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以后,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到工人中去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他們的主要活動包括:
(1)創辦和利用刊物,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從1920年9月起,《新青年》雜志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開辟“俄羅斯研究”專欄,介紹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維埃俄國的經驗。上海、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還積極進行馬克思主義著作的譯介工作。
(2)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展開論戰
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日益擴大,一些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派別也打起社會主義的旗號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為了劃清科學社會主義同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界限,爭取那些有著愛國、進步要求而一時接受了其他思想派別影響的人站過來,擴展馬克思主義的陣地,共產主義小組不得不同這些思想派別展開斗爭。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論戰,實際上也是一場同它們爭奪群眾的斗爭。這些論戰,幫助當時一批傾向社會主義的進步分子劃清科學社會主義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派別的界限,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3)在工人中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一成立,便以相當大的力量直接投身到工人中去,從事比較深入的群眾工作。為了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創辦了一批專門供工人閱讀的刊物,還創辦了各種形式的工人學校。共產主義小組的成員大多是知識分子出身。因此,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識分子同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運動。
(4)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0年8月,在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下,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為書記。其后,北京、天津、武昌、漢口、長沙等地也成立團的組織。各地青年團組織團員學習馬克思主義,參加實際斗爭,造就了一批后備力量,為中共共產黨的誕生作了干部上的準備。
三、論述題
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答: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于中國北京的一場愛國運動。它的導火線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后,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后來得到了各地學生以及各界的廣泛支持,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罷市、罷工還有學生罷課活動,從而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愛國運動,并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和約。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是因為:
(1)從時代特點來看,五四運動以后,中國革命處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
十月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十月革命以后,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發生的反對帝國主義,即反對國際資產階級、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革命,就不再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而是屬于新的世界革命的范疇,即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這種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經不能當作世界資本主義反革命戰線的同盟軍而改變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戰線的同盟軍。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因此從革命陣線上來說,它已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
(2)從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來看,五四運動以前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者是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這時,中國無產階級還沒有作為一個覺悟了的獨立的階級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還是作為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追隨者參加革命。中國無產階級在五四運動及其以后迅速地作為一個覺悟了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開始發揮革命領導階級的作用,并且很快有了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而使中國革命有了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中國革命領導權由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轉移的這種歷史變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重要條件,這就使中國革命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誰手中,是區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
(3)從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來看,五四運動以后,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指導者曾先后以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舊三民主義等思想指導中國革命,但都最終歸于失敗。五四運動時期,一批贊成十月革命和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對五四運動起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指導作用。他們用以指導行動的思想武器已經不再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從而保證了中國革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4)從中國革命的前途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
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的社會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在第一階段上建立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這就是說,中國革命經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達社會主義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