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獻樞《國際法》(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9字
- 2021-05-21 19:31:18
第三章 國際法的主體
3.1 復習筆記
一、概說
1.國際法主體的概念
國際法主體,是指具有直接享受國際法上權利和承擔國際法上義務的能力的國際法律關系的獨立參加者。國際法主體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獨立參加國際法律關系的能力;
(2)有直接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的能力;
(3)有直接享受國際法上的權利的能力。
2.國際法主體的歷史發展
(1)傳統國際法認為,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只有國家才具有承受國際上的權利和義務的能力,因而國家是國際法的惟一主體。這是19世紀實在法學派的觀點。
(2)進入20世紀以后,“國家是惟一國際法主體”的理論,無法對國際組織的出現、爭取解放民族的地位以及區域一體化等新問題作出較圓滿的解釋。
(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國際法學界出現了另一種主張,認為國際法主體的范圍,除國家外,還包括個人。
綜上所述,當代國際法主體包括國家、爭取獨立民族和政府間國際組織。但是,這些不同的主體,承受國際法的權利和義務的能力是有差別的。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而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民族,只是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才是國際法主體。
二、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
1.國際法基本主體的含義
國際法的基本主體是指在國際法律關系中處于主要地位和起著主要作用的主體。
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意味著國家在國際法律關系中處于一種主要的、根本的地位。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是由國家的特性和它在國際法律關系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以及國際法的特點決定的。
2.國家是國際法基本主體的依據
(1)國家是構成現代國際關系的基本要素;
(2)國家具有完全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3)國際法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
(4)國際法的實施主要依靠國家。
三、國際組織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國際組織在全球的迅速增加以及某些組織在一定范圍內參與國際法律關系的事實,表明國際組織,特別是某些負有重大國際責任的國際組織,已經成為國際法主體。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組織在一定范圍內有獨立參與國際法律關系的能力
所謂在“一定范圍”內,是指在其組織約章規定的職權范圍之內,在此范圍之內,有權參加國際法律關系。
2.國際組織在其職權范圍內具有國際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1)國際組織有權與其他國際法主體交往,建立正式關系,派遣和接受外交代表,締結雙邊或多邊條約,享受外交特權與豁免權等。
(2)國際組織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已為許多國際條約和其他國際文件所確認。
(3)國際組織是現代國際法主體的觀點,已為國際法學界普遍接受。
(4)國際組織雖然是國際法主體,但國際組織又不同于作為國際法基本主體的國家。國際組織是一種有限的、派生的國際法主體。是一種不同于國家的特殊的國際法主體。
(5)這里所說的國際組織僅指政府間國際組織。
四、爭取獨立的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1.爭取獨立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問題,是在非殖民化過程中提出來的。
2.民族自決原則是爭取獨立民族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的法律基礎。
除國際法基本原則之一的民族自決原則對民族解放組織適用之外,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武裝沖突法也適用于民族解放組織。
3.爭取獨立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實際上已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
4.爭取獨立民族雖然擁有國際法主體資格,但與具有完全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國家相比,實際上仍有一定局限性。
爭取獨立的民族是一種準國家的或過渡性的國際法主體,是一種特殊的主體。
5.承認爭取獨立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是對傳統國際法的突破,是國際法的新發展。
五、關于個人是不是國際法主體的問題
在國際法的某些個別領域,個人實際上已經直接承受了國際法上的某些個別權利、義務和責任。表現在:
1.有關國際人權公約對個人權利的規定;
2.有關國際犯罪的公約對個人責任的規定;
3.某些解決爭端公約對個人在解決爭端程序中訴訟地位和權利的規定。
在特定情況下,個人可以成為部分國際法律關系的主體?;蛘哒f,個人只是在以上有限范圍內成為國際法的特殊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