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首諫秦策
- 法家忠魂
- 孤憤難言
- 3267字
- 2020-01-11 01:23:39
韓非明白蒙恬提出的問題也是在座的秦國君臣共同關心的問題。就算秦王能理解《韓非子》中的君王之術,能明白其中的價值,但是其他的臣子們只關心韓非到底能不能給秦國帶來實利!如果不能,沒有人會信服自己,自己的思想根本得不到推廣!
“蒙將軍年輕有為,韓非佩服,蒙將軍所提之疑,乃韓非今日要進獻給秦王之言,以報秦王對韓非之厚愛!”韓非說著轉向秦王,“稟秦王,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癁槿顺疾恢?,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雖然,臣愿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韓而成從,將西面以與秦強為難。臣竊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謂乎!臣聞之曰:‘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天下之府庫不盈,囷倉空虛,悉其士民,張軍數(shù)十百萬,其頓首戴羽為將軍斷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卻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賞罰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有功無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耳。聞戰(zhàn),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于前者皆是也。夫斷死與斷生者不同,而民為之者,是貴奮死也。夫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百可以千,千可以對萬,萬可以克天下矣。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shù)千里,名師數(shù)十百萬。秦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與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故秦戰(zhàn)未嘗不克,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開地數(shù)千里,此其大功也。然而兵甲頓,士民病,蓄積索,田疇荒,囷倉虛,四鄰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此無異故,其謀臣皆不盡其忠也。
臣敢言之:往者齊南破荊,東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韓、魏,土地廣而兵強,戰(zhàn)克攻取,詔令天下。齊之清濟濁河,足以為限;長城巨防,足以為塞。齊,五戰(zhàn)之國也,一戰(zhàn)不克而無齊。由此觀之,夫戰(zhàn)者,萬乘之存亡也。且聞之曰:‘削跡無遺根,無與禍鄰,禍乃不存。’秦與荊人戰(zhàn),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荊王君臣亡走,東服于陳。當此時也,隨荊以兵,則荊可舉;荊可舉,則民足貪也,地足利也,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晉。然則是一舉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鄰諸侯可朝也,而謀臣不為,引軍而退,復與荊人為和。令荊人得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令率天下西面以與秦為難。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軍華下,大王以詔破之,兵至梁郭下。圍梁數(shù)旬,則梁可拔;拔梁,則魏可舉;舉魏,則荊、趙之意絕;荊、趙之意絕,則趙危;趙危而荊狐疑;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晉。然則是一舉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鄰諸侯可朝也,而謀臣不為,引軍而退,復與魏氏為和。令魏氏反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令率天下西面以與秦為難。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國之兵而欲以成兩國之功,是故兵終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內,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
趙氏,中央之國也,雜民所居也,其民輕而難用也。號令不治,賞罰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盡其民力。彼固亡國之形也,而不憂民萌,悉其士民軍于長平之下,以爭韓上黨。大王以詔破之,拔武安。當是時也,趙氏上下不相親也,貴賤不相信也。然則邯鄲不守。拔邯鄲,管山東河間,引軍而去,西攻修武,逾華,絳代、上黨。代四十六縣,上黨七十縣,不用一領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有也。以代、上黨不戰(zhàn)而畢為秦矣,東陽、河外不戰(zhàn)而畢反為齊矣,中山、呼沲以北不戰(zhàn)而畢為燕矣。然則是趙舉,趙舉則韓亡,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荊、魏不能獨立,則是一舉而壞韓、蠹魏、拔荊,東以弱齊、燕,決白馬之口以沃魏氏,是一舉而三晉亡,從者敗也。大王垂拱以須之,天下編隨而服矣,霸王之名可成。而謀臣不為,引軍而退,復與趙氏為和。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強,棄霸王之業(yè),地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國。是謀臣之拙也。且夫趙當亡而不亡,秦當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謀臣一矣。乃復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兵弩,戰(zhàn)竦而卻,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軍乃引而復,并于孚下,大王又并軍而至,與戰(zhàn)不能克之也,又不能反,軍罷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內者量吾謀臣,外者極吾兵力。由是觀之,臣以為天下之從,幾不能矣。內者,吾甲兵頓,士民病,蓄積索,田疇荒,囷倉虛;外者,天下皆比意甚固。愿大王有以慮之也。
且臣聞之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慎一日,茍慎其道,天下可有?!我灾淙灰玻课粽呒q為天子,將率天下甲兵百萬,左飲于淇溪,右飲于洹溪,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與周武王為難。武王將素甲三千,戰(zhàn)一日,而破紂之國,禽其身,據(jù)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傷。智伯率三國之眾以攻趙襄主于晉陽,決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鉆龜筮占兆,以視利害,何國可降。乃使其臣張孟談。于是乃潛行而出,反智伯之約,得兩國之眾,以攻智伯,禽其身,以復襄主之初。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shù)千里,名師數(shù)十百萬。秦國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此與天下,可兼而有也。臣昧死愿望見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從,舉趙,亡韓,臣荊、魏,親齊、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鄰諸侯之道。大王誠聽其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北,霸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國,以為王謀不忠者也?!表n非唾沫橫飛,慷慨激昂的將天下大勢剖析給秦王!
“哈哈哈……列位卿家還有何話說!”秦王興奮的站起來,眼冒星光的看著韓非!
“臣等拜服,王上萬歲!”整個大殿異口同聲!但是所有的大臣也都如坐針氈!韓非把既往所有的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之戰(zhàn)全部歸結為謀臣沒有盡忠,言下之意現(xiàn)在的謀臣該如何去做就要自己掂量了,為了與既往的謀臣沒有盡忠劃清界限,所以所有的大臣都附和叫好,畢竟那是既往的戰(zhàn)爭,當下怎么樣就要看當下的戰(zhàn)事了!
“哈哈哈......好,趙高,奏樂,上酒!”秦王興奮地對著旁邊的太監(jiān)喊道。
原來這個人就是趙高,韓非忍不住細細地打量了一下趙高。趙高身高中等,比秦王稍矮一點,身材勻稱,面龐白凈細膩,兩腮略肥,雙眼炯炯有神,充滿著光芒。韓非搖頭嘆息,這才是“八奸”之中的大奸,可是秦王渾然不覺!
“奏樂,上酒!”細膩高揚的聲音從趙高的口中發(fā)出。
頓時兩邊的鐘鼓之聲便清脆的響了起來,順著聲音可以看到,大殿的兩側有一個鐘室和一個鼓室,兩室中有很多的樂人打擊著不同的樂器。眾樂人配合精妙無誤,聲音空靈使人沉醉!伴隨著鐘鼓之聲,一群婀娜多姿的舞女揮舞著長袖在大殿中央偏偏起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賞。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悠揚的歌聲從舞池中傳出。秦王與整個大殿的大臣都沉醉在這透人靈魂的歌聲當中。歌停舞罷,秦王端起早已斟滿的酒樽,站起來走下臺階,走到韓非的桌前。韓非見狀也趕緊端起酒樽站起來。
“韓非先生,我大秦百姓曾經歷經苦難,但我大秦百姓不畏強敵,團結一致,終有今日之強秦。但如今的天下百姓和我大秦的百姓一樣,也同樣經歷著苦難!貴族不除,苦難不除,貴族爭利是天下百姓苦難的根源!根除貴族爭利,唯有天下一統(tǒng)。嬴政希望先生能向商鞅輔佐孝公一樣輔佐嬴政,助嬴政一統(tǒng)天下,讓商鞅的法家思想惠及天下所有的百姓!嬴政先干為凈!”說著秦王一飲而盡。
“韓非怎能和商君相比,大秦人才濟濟也不缺韓非爾,秦王英明神武更是天下無人能及,韓非的支言片語如能打動秦王,韓非死而無憾了!”韓非說著也是一飲而盡!韓非的眼睛早已閃爍著感動的淚花,面對如此雄主韓非有心輔佐而不能,此乃歷史之憾事!
“哈哈哈,好!”秦王轉向大殿中央,“列位卿家,大秦今日得韓非先生相助,如虎添翼,寡人今日與大家同醉,來,干!”
就在秦王說話的同時趙高早已經將秦王和韓非的酒杯斟滿了,趙高的靈活有眼力也讓韓非佩服!
“王上鴻福,大秦萬歲!”大殿下又是一片歡呼,大臣們也都一飲而盡!
酒過三巡又是音樂歌舞,這一次蒙恬自告奮勇地彈起自己創(chuàng)造的秦箏為池中的歌女助樂。秦箏之聲清脆輾轉,秦風之歌悠揚纏綿!整個大殿的文武百官早已不知是酒醉還是音醉,感覺早已飄飄欲仙!
這一夜整個秦國的文武百官徹夜無眠,因為韓非而徹夜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