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秦國宴
- 法家忠魂
- 孤憤難言
- 2622字
- 2020-01-10 17:03:00
韓非和李斯兩兄弟在韓非新的豪宅里面談笑風生。中午蘭兒給他們準備了簡單的小菜,兩人一時論道,一時回憶蒼山之往事。不知不覺已盡黃昏了,離秦王之約已經很近了,李斯提醒韓非,該入宮赴宴了!韓非趕緊收拾一下,脫下今日之韓衣換下普通的衣服,因為今晚乃秦國宴會,并不是正式朝堂,如果穿老式韓衣未免有些另類。
收拾完畢,韓非、蘭兒和李斯便向秦王宮走來。韓非的宅院與秦王宮并不是很遠,他們沒走多久便就到了秦王宮腳下了。這真的只能說是腳下,因為王宮實在太高了,紅毯階梯之高似乎已經插入云霄,宮殿似乎位于天空之中,好似天宮一樣!階梯寬度估計百匹馬并排奔跑都不嫌擁擠。
韓非他們涉階而上,不知走了多久他們終于來到了宮殿的平層。好在韓非和蘭兒都有武功的底子,而且平時韓非一直保持按時鍛煉,就這樣爬完這些階梯,韓非也覺得小腿肌肉發硬,好在呼吸還算勻稱,蘭兒也無大礙。再看李斯,早已經雙手扶著膝蓋在那大力的喘氣。
“哈哈哈......秦王逼迫大臣鍛煉,確實有一招!當年在蒼山蘭兒拉著你鍛煉,你都不肯,如今不得不為也,真是不聽師父言吃虧在眼前了吧,哈哈哈......”蘭兒見李斯氣喘吁吁的樣子,又嘲諷了一把!
“李斯后悔當年不聽嫂師父之言,真是少壯不努力,老大來補齊!如今李斯每天都要經歷這煉獄般的階梯。李斯現在的狀態已經是好的了!當初第一次爬完這個階梯的時候,我趴在大殿的門口愣是起不來了,后來是秦王派人把我抬進大殿的,說來真實慚愧呀!”李斯羞愧地搖搖頭。
“我說斯弟到了秦國怎么變得結實了,要想在秦國做官沒有強健的體魄,看來是不行的!”韓非也插了一句。
“就是就是,商君什么都好,就是這個咸陽王宮蓋得太高,一般的文弱書生只能望而卻步了!”李斯慢慢地恢復了順暢的呼吸!
再看這宮殿的平層,宮殿門口到這長長階梯之間是一塊寬廣的廣場。實際上咸陽王宮是一個方形的高臺式建筑,整個階梯高臺的東西南北四面是正梯形的形狀,高臺的上下兩面是上小底大的正方形,而宮殿就處在上面平臺的正中央。宮殿四周的平臺全是石頭開鑿打磨的平整的路面,石頭大小均一,接縫整齊沒有半點出入。
站在階梯的邊緣遠看宮殿正門口的這一塊廣場,可以看到整個路面是有雕琢的紋路的。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出,其圖案正是“玄鳥殞卵”的圖騰,這里的玄鳥指的是燕子,蟜氏之女華吞燕卵而生伯益,伯益乃秦人的祖先,所以“玄鳥殞卵”便是秦人的圖騰。
他們踏著“玄鳥殞卵”的圖騰往宮殿的正門走去,靠近大殿便有一股威嚴凌人的氣勢撲來!大殿高大雄偉氣勢磅礴,正門一側便有百余根黑色大柱子支撐起整個宮殿的檐廊,站在其中東西望不到盡頭!每個大柱子上面都有不同的雕刻,有青鷂,有禾苗,有戈,還有雙手供奉之狀等等。大柱子約有十丈之高,視力不錯的韓非抬頭根本看不清頂上的花紋。
越過檐廊向大門走去,映入眼簾的便是正對門的秦王寶座。大殿非常的寬長,其實大門離寶座的距離非常之遠,目測百丈不止,但是依舊能看清寶座的金光閃閃,光彩奪目!寶座坐落在高高的臺階之上,可以使秦王俯視群臣,居高臨下!一條長長的紅毯從大門處穿過大殿中央直通寶座,紅毯的兩側是文武百官的座席,目測左右各有百余座!
文武百官幾乎已經到齊,座位差不多已經全滿了!從進門方向看去,左手文官整齊劃一,坐姿筆挺;右手武將盤坐如山,各個身材魁梧,雄赳赳氣昂昂。秦王還沒有來,整個大殿鴉雀無聲,沒有任何的切切私語!
李斯領著韓非和蘭兒走到丞相王綰的身邊,王綰是丞相,位于文官之首。王綰的下一個座位便是李斯的,李斯沒有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而是拉著韓非繼續往前走,涉階而上,向王座的方向走去。在通向王座的方向上還有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比王座低,但是比所有百官的位置都要高,這個位置離秦王的寶座最近,這個平臺上有一個座位。李斯指著這個座位對韓非說:“非兄,請吧,這是王上單獨為你準備的座位!”
“秦王厚愛,韓非無以為報價”韓非看看下面整肅的文武大臣,也不好推辭喧嘩,只能安靜的坐下。沒有見過這等陣勢的蘭兒,緊緊地拉著韓非的手,手心早已經出汗了,蘭兒緊挨著韓非坐下。李斯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
“秦王駕到!”一個太監的聲音細膩而高揚!伴隨著這個聲音,秦王緩緩地從王座的右側走了出來。
秦王頭戴垂簾王冠,身穿黑色的王袍,手扶腰間的長劍,目光犀利,面色威嚴地走向王座!秦王仗劍站在寶座之前,俯視群臣。
“臣等參見我王,我王萬歲!”群臣齊聲跪拜!
“眾卿家平身!”秦王手一揮,然后坐在了王座之上。
“謝,王上!”群臣異口同聲。
“各位卿家,今日國宴主要是為韓非先生接風洗塵。韓非先生洞徹千古,乃當今天下之奇才,其文章思想將商君之法分析的極為透徹,而且在商君思想上又有了新的延伸,應當是我大秦將來的發展方向!韓非之書,我已讓李斯命人傳抄萬分,供我大秦的子民閱讀。列為都有看過,不知意下如何?”秦王看著列為大臣。
“稟王上,臣有話要說!”丞相王綰第一個站了起來,“韓非先生之書卻有延承商君法家思想之意,但是其術治太過,將君主親近之人比作八奸,將國之賢才比作奸劫弒臣,慫恿君主猜忌臣下,大有離散我君臣之心之嫌!我大秦正當一統天下之時,王上切不可被其迷惑心性,以致君臣相背,請王上明察!”
“請王上明察!”眾臣異口同聲。
秦王看看韓非沒有說話。
“稟秦王,韓非來回答丞相之言!”韓非見狀站了起來,“丞相讀韓非之書未免有些斷章取義!韓非所指八奸及奸劫弒臣皆是心術不正之人,心術不正之人為求私利不惜禍國殃民!有些心術不正之人,但是又是有才能之人,君主若想用其能,就必須正其心術,正其心術唯有法術,嚴苛的法術可以使心術不正之人不敢作奸犯科謀求私利。這種心術不正卻擁有才能之人,天下數不勝數,所以君主不得不防。子之、田常不可謂沒有才能之人,然子之亂燕,田常代齊,乃君主昏聵不明也!韓、趙、魏三家之祖不可謂不賢也,然三家分晉,乃晉之法術不彰也!有才之人善于投君主之所好,避君主之所憎,從而迷惑君主,致使賞罰失衡!因此君主始終保持防范的措施,推行嚴明的法術,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也!如果王上用人之才,而不避人之奸,秦即便一統天下,也未必還是贏姓之天下!”韓非一番話說的整個大殿鴉雀無聲!秦王也是漠然沉默。韓非說完這些話才明白為什么衷心耿耿的王翦要在帥軍南下之時,不停的向秦王索要封賞,以消秦王對自己的猜忌了。不是君主好猜忌,實在是不能不猜忌!
“韓非先生雖文采斐然,然對我大秦卻無實質之利!我大秦意欲東出一統天下,不知韓非先生有何計策可助我大秦一臂之力?”年輕的蒙恬打破了大殿的寂靜,提出了眼下最實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