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故鄉里頭說團圓
- 由韁
- 霧里朝霜
- 1609字
- 2021-02-20 00:48:41
原計劃里,雖未確定這一篇什么時候寫,但也絕不會是這么早的,有些事還需處理。
再原計劃,其實07這一位置在存稿箱里已有了,字不算多不過一百零七個字,想了想,還是及時記錄起當下的感念。
為什么不稱之為感想呢,個人理解哈,感想一詞更多的還是一種有感而發,其側重點在于‘感’,而感念則是感與念并重。
或許會有人認為想與念是一個意思,而這兩個字在本篇當中與筆者眼中并不相同,如何以具體的文字來解釋一時間有點卡殼,只是腦海中浮現了點畫面。
想:沏了一壺茶獨自飲起無聊是想,切了點水果沒吃完無人再可分享是想,是后來同旁聊起種種情節時掛在嘴邊,是……
念:久了點,深了點,余味無窮了點,個中摻雜的情緒與情感要更為深厚與復雜了點。
好吧,表達是表達在文字里,但貌似回頭捋一下發現又沒什么格外明顯的區別……不過也無所謂,隨筆正是個人觀點的其一表現形式,放在這里就當作探討,也更歡迎不盡相同的看法。
之所以破天荒動筆,還要歸因于十分鐘前看的一個節目,那算是非常難得的能被我從頭看到尾的作品了,這一期的中段穿插了些皮影戲。
皮影戲,有人感興趣,有人根本不了解那究竟是個啥玩意,這就像是一只粽子,它生來便無害地蹲在那里,即便粽子里面包裹著可口的東西,也總歸有人不喜歡,也總歸有人喜歡。
看皮影戲是她常做的事情之一。
村子里的夜晚總是那樣黑黢黢的,哪怕門口與大路紛紛掛著亮堂的燈,可是沒有什么能夠比高墻之上斑駁的樹影更要嚇人了。
那些樹影張牙舞爪著,仿佛下一秒就會將匆忙跑出來上廁所的慌亂小兔飛快抓走,連微小的幾乎感知不到的風都仿佛成了怪物的助力,夜里的樹枝子稍微那么一搖曳,準要引來一聲驚呼,接著東屋的門簾啪地落地,感到自己劫后余生的兔崽子撫了撫心口。
“嚇死我了……”
“看你那小膽兒,”奶奶的吐槽總是前后腳,“去,給你老太調電視。”
而后電視屏幕上的畫面就從熱鬧的家庭倫理劇變成了安安靜靜的皮影戲。
皮影戲有啥好看的呢,兔崽子看不懂不過也并不想問,因為兔崽子很清楚,自己問是可以問的,但一定得不到回答,因為吐槽永不缺席,吐槽也密密集集。
兔崽子只有乖乖地趴在被火炕煲地極暖的被子上頭,左側是盤著腿低頭織毛衣的奶奶,右側是一臉入神地瞧著皮影戲的她。
她不是很愛說話,且每每說話說不到兩句就得伴上一聲哮喘,正如那屏幕當中的皮影戲,相比于浮世要靜默萬分,內里個中的精彩卻不會少了絲毫。
多年前,每每回想起她,確切地說不是回想,而是被迫感知,與她有關的不是重重難以脫離的困厄夢境就是里親表親的無意或有意的提起,是數不勝數的無法入眠的夜。
多年以后,當那些本不應當同良善如她掛鉤的夢魘盡數退散,當七大姑八大姨間的紛紛擾擾大半減退,這份感念才算是姍姍來遲,七載爾爾。
雖遲但到。
……
說說故鄉好了。
時常在故鄉,并不想故鄉,但故鄉這兩個字從不曾在我的心中淡去,想必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早年聽到的一句話,算是卦辭么,還是什么,總之叫人印象深刻。
人們對于自身故鄉的定位不盡相同,有人覺得自己出生的地方是故鄉,有人認為自己憧憬中抵達的地方才是故鄉。
熱鬧喧囂而燈紅酒綠的地界兒算是故鄉么,也不是,也是,好說歹說戶口本上寫著的;可每當深覺疲累沉思靜坐時,直欲飛速到達的地方并不是那里。
晴空萬里而恣意放聲的地界兒算是故鄉么,也不是,也是,好說歹說血親在那兒出生并成長多年的;可是即便穿越幾近千里,也并無法產生任何魂歸故里的感覺。
草原壯美且廣闊,叫人未身臨其境便甘愿存在其中當那風中奔跑的一匹孤狼,天空是那樣的令人心馳神往,終究也是不能久待的。
“我爸他們說,老太(太奶奶)這么一走,這個家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散了。”表妹盯著車窗外冰冷的地面,白雪身旁混合著無數人或匆忙或悲傷或心事重重而留下的泥。
“是嘛,應該不至于吧,畢竟幾個家里的老人還是在的。”
“聽他們說,沒了老太就沒了根。”
石墻還是那高聳的石墻,村莊還是那時而嘈雜時而靜謐的村莊,故鄉卻不再是那個每逢節假便要回返的故鄉,大概,從某些時候起,故鄉便不再存在于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