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信訪可謂是當代中國權利救濟體系中的一項特有制度。但是,制度設計之初并非如此。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信訪制度主要發(fā)揮著政治參與的功能,是一種政治動員型信訪。20世紀80年代初的信訪工作主要圍繞的是解決“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冤假錯案”問題,表現(xiàn)為撥亂反正型信訪。自9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權利意識增強,大量社會矛盾以案件形式涌向司法機關,涉法涉訴信訪日益凸顯,信訪制度逐漸表現(xiàn)為權利救濟的工具。“1986—2006年法院一審、二審、再審的收案總量為9690萬件,而法院信訪的總量為13779萬件,遠遠超過訴訟的數量。”朱景文:《中國訴訟分流的數據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8(3),79~94頁。尤其是自2004年以來,涉法涉訴問題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圍繞信訪制度的存廢,各方專家、學者爭論激烈。

一方面,在一部分社會弱勢群體眼中,涉訴信訪的確是一部分社會弱勢群體眼中權利救濟的綠色通道。上訪群體的構成主要以農民和城市少量弱勢群體(如下崗工人)為主,大多數人所掌握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資源相對貧乏,在司法體制尚不健全的今天,他們在訴訟中處于不利地位。而信訪制度,因其沒有正式司法訴訟那樣的程序限制,而且成本較低,可及性強,從而得到這些弱勢群體的青睞,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司法體制的不足,發(fā)揮著權利救濟的功能。

但另一方面,信訪制度的存在,也的確沖擊著尚不完善的現(xiàn)代司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司法權威,成為影響法治進一步發(fā)展的不利因素。人們在司法體系內,已經走完上訴、再審程序之后,可以將信訪作為超級上訴程序,不受時間、次數、理由等任何程序約束,毫無顧忌地不斷上訪。這使得法制無法得到遵從,法院作為法律尊嚴的維護者,卻不得不頻繁地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處境尷尬。

由于信訪問題關系社會的穩(wěn)定,中央政府極為重視,涉訴信訪問題已經成為法院的工作重點之一。近年來,到最高人民法院上訪的數量,逐年上升,2003年,到最高人民法院上訪的總量是20636件次,同比增長31.4%;2004年為39763件次,同比上升92.7%;2005年是40151件次,同比增長0.98%;2006年為47142件次,同比增長17.4%;2007年為50258件次,同比增長6.6%;2008年是53945件次,同比增長7.3%;2009年是73496件次(此處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9月向省市派出的工作組進行就地接訪的案件量,派出小組一共在當地接訪6733件次),同比增長36.2%。將2009年和2003年的上訪數量進行對比,上訪量已經翻了三番。

針對信訪的功能預期及治理效果問題,姜明安認為:“它解決了少量的問題、矛盾、爭議和糾紛,但卻對大量的問題、矛盾、爭議和糾紛無所作為或無能為力,甚至引發(fā)出新的問題、矛盾、爭議和糾紛。”姜明安:《信訪制度及其解決爭議的機制應該創(chuàng)新》,《法制日報》,2004-02-12。而于建嶸的調查也表明,“實際上通過上訪解決的問題只有2‰”趙凌:《信訪改革引發(fā)爭議》,《南方周末》,2004-11-18。

帶著沒能解決的問題,數量龐大的上訪者長期、不斷地持續(xù)奔走于相關機構和部門,如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地方法院、政法委、政府機關等,經歷著從起訴到判決,再進行上訪,法院重新裁判,結果不服,重復上訪的循環(huán)過程,陷入了一個“訴訪循環(huán)”的怪圈。

在這個循環(huán)中,信訪人看似是事件的主要推動者,但事實上,每次信訪行動都是在法官行為(包括裁判、調解、不處理等)之后做出的。一而再的循環(huán)事實上是民眾在既有制度框架內對法官行為的一種回應。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官行為深嵌于“訴訪循環(huán)”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那么,為什么法院一次次的判決不能解決糾紛、平息爭端?尤其是在民眾上訪后,面臨群眾信訪的壓力,一般情況下,法官可能會更為認真地處理涉訴信訪案件,但為什么依然無法解決他們的問題,從而“息訪罷訴”?而且情況恰恰相反,自2004年以來,法院接待的涉訴信訪案件數量在持續(xù)增長。其中,法官作為一個關鍵的行為主體,不可忽視。他們的行為如何導致了從訴到訪的過程,并使其循環(huán)不止?本書的核心旨趣就在于,試圖探究當代司法體制下的法官行為,尤其是裁判行為,究竟在“訴訪循環(huán)”的過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他們是如何周旋于黨政機關和上訪人之間,采用怎樣的行動策略,從而影響甚至推動這個“訴—訪”過程循環(huán)往復的?

二、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首先,本研究有助于豐富涉訴信訪的成因分析理論。在涉訴信訪的成因分析方面,很多學者從規(guī)范研究的角度,提出傳統(tǒng)文化、司法腐敗、民眾法律意識、司法程序不健全等是導致涉訴信訪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而本書以質的研究為方法,詳細描述了信訪前后法官與上訪人的互動過程,從法官行為的角度揭示了訴訪循環(huán)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并根據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理論,最終將原因導向司法制度設計的缺陷。這種對涉訴信訪成因的動態(tài)考察,是目前涉訴信訪研究較欠缺的,可能會對其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其次,本研究有助于豐富中國的法官行為理論。關于法官行為的研究,西方法學界一直較為關注。在較新近的研究成果《法官如何思考》中,波斯納綜述了九種法官行為的理論,如態(tài)度理論、戰(zhàn)略理論、社會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經濟學理論、組織理論、實用主義理論、現(xiàn)象學理論和法條主義理論等。這些理論對美國乃至西方國家的法官行為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但是不足以解釋中國的法官行為。而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見。本書在借鑒西方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法官的行為邏輯,有助于彌補國內在法官行為理論方面的研究不足。

最后,本書以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為分析框架,是該理論在中國應用的一次有益嘗試。理性選擇制度主義作為新制度主義的三大流派之一,在西方政治學家占據顯要地位。國內對此雖進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以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為分析框架的文章并不多見。本書以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為理論基礎,分析司法制度下的法官行為在“訴訪循環(huán)”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豐富了該理論分析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實踐應用。

(二)現(xiàn)實意義

首先,涉訴信訪是信訪問題的重中之重,涉訴信訪問題的研究將有助于國家信訪問題的解決。2004年,胡錦濤在相關專題討論中總結的五大類信訪問題,涉法涉訴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據統(tǒng)計,2002年以前,法院每年的信訪量為每年一萬多人次(此處人次可能有重復,并未排除一人多次上訪)。而自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法院信訪量也隨著全國信訪量的井噴而成倍激增。2003年年底,法院統(tǒng)計的信訪案件已經超過2萬多件次(因法院改革登記程序,此處為純案件數,無重復統(tǒng)計)。此后每年遞增一萬件次。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信訪案件平穩(wěn)控制在5萬件次。到2009年,案件已增至7萬件次。而每年,涉訴案件占全國信訪案件的比重都超過1/3。因此,涉訴信訪問題如果得以有效解決,全國信訪案件量將大大減少,極大地緩解國家目前面臨的信訪壓力。

其次,涉訴信訪是當前法院和法官工作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一方面,涉訴信訪工作需要消耗法院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法院不僅要安排專門的法官負責接訪,在某些特殊時期還要有專人上京截訪。正如有些法官所描述的:“逢年過節(jié)或者是有什么重大會議或活動時,我作為信訪負責人,幾乎是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信訪對象身上。也了解有些單位為了實現(xiàn)信訪工作零進京,不惜花重金24小時雇人看牢盯死,不讓信訪對象進省或進京。”徐力英:《涉訴信訪處理權運行之思考——從基層法院內部之解決途徑為視角》,載萬鄂湘主編:《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研究》,816頁,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此外,涉訴信訪又為當事人打開了一條“超級上訴”渠道,法官在辦理正常訴訟案件的同時,還要處理相當數量的信訪案件,從而大大增加了法官的工作負荷。另一方面,面對信訪案件,法官往往在忠于法律和注重社會效果之間的抉擇上,充滿困惑,不知所措。對涉訴信訪和法官行為的研究,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法官們減少現(xiàn)實的工作壓力和負擔,使司法工作步入正常的軌道。

最后,涉訴信訪問題研究,有助于擺正信訪與司法權威的關系,對中國的法治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沿著法治化的道路向前發(fā)展,在民主法治建設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和司法制度的健全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方面,在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的中國,公民對法律的信仰尚未完全樹立;另一方面,一些不公正的司法裁判,使民眾喪失對法律的信心。而涉訴信訪的出現(xiàn),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緊張關系,使司法權威面臨巨大挑戰(zhàn)。有些學者就指出:“黨政權力基于上訪壓力不得不對司法決策過程進行干預,這不僅與司法獨立的法治原則不相符合,而且會進一步加劇司法的附屬性和邊緣化,這無疑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短期行為。”李宏勃:《法制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信訪》,10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本研究有可能在處理信訪與司法權威的矛盾關系上,提供有益的解決思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成武县| 寿阳县| 济宁市| 桂东县| 韶山市| 光泽县| 克东县| 灌南县| 长白| 万州区| 莲花县| 塘沽区| 广州市| 桃园县| 通城县| 南溪县| 邳州市| 科技| 宣城市| 潜江市| 禹城市| 邛崃市| 县级市| 贞丰县| 武强县| 苍山县| 铅山县| 临武县| 镇平县| 安远县| 贞丰县| 清流县| 龙海市| 盖州市| 乌恰县| 丁青县| 驻马店市| 镇远县| 马山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