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道隣法政文集 (漢語法學文叢)
- 徐道隣
- 6字
- 2020-11-28 22:48:05
下卷
中國法律制度
引言
中國的法律制度,可分兩個時期。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室命沈家本、伍廷芳等,參照外國法律,改定律例,是中國法律歐化的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在這個時期以前,是中國固有法律制度的一個很悠長的時期,我們現在要敘述的,就是這個時期里的中國法律制度。
這個法律制度,若是從周秦說起,到了清末,前后不下兩三千年。時間雖長,但是它有非常健全的發展,很靈活的適應了和控制了這個時期的社會,最可注意的,它和很多的其他文化系統不同,它始終維持了非常高度的純一性(Homogcucity),它所受的異族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中國許多文化產物中,都有各種時期或朝代的特色,而中國的法律系統是始終維持其一貫性的。
我們要研究中國固有的法律制度,兩三千年的歷史,從何處說起?但是這里我們有一個簡便的方法。就是就唐朝的法律制度加以研究。我們有兩個理由要這樣做:一、唐律是最能代表中國法律制度的;二、唐律是過去許多朝代中最好的法律制度。
中國法律,比較成了一個系統,有了一部成文法典,應當首推戰國時李悝所制的《法經》六篇(約400B.C.)。后來商鞅傳之至秦(359B.C.),改“法”為“律”,是為秦律。蕭何相漢,加上三篇,為“九章之律”,是為漢律(201B.C.)。后來經過魏律(約227),晉律(268),北魏律(481?),北齊律(564),隋律(583),傳之至唐,一脈相傳的,都是這一個系統。
中國法律,到了唐代,發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以后就再沒有多大的變化。五代及宋,完全是承用唐律。元朝時只有極少的更改。明律(1397)的內容,十之七八,全是唐律,清律(1646)更是因襲明律。唐朝以后的法律,條目間有增損,刑名偶有輕重,但其整個系統精神,基本觀念,實在從來沒有離開過唐律的軌道一步,所以中國過去的法律制度,唐律是最有代表性的。
中國過去的法典,現在還存在的,應當推唐律為最古。宋朝承用唐律,自己未制律。元律支離瑣碎,不成系統。明律嚴刑峻法,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結果是輕罪愈輕而易犯,重罪愈重而多冤。清律是步趨明律的。清末薛允升云階先生著有《唐明律合編》,沈家本子惇先生著有《明律目箋》,都是一條一條的對照,明白地指出明(清)律不如唐律的地方。后來有人說,三代之后,管理之法式,未有逾于唐律者,或者說,古今之律得其中者,唯有唐律。
所以說,唐律是過去許多朝代中最好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