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讀唐律有四益說

《唐律疏議》一書,世人但知其為一中國古代刑法典,視之如宋刑統元典章然,能以之與明清律等觀者已希矣。而余則有意上書政府,定唐律為大學生必讀之書,尤愿當世之士,能人人皆一取而讀之,其理有四:

1.我國積弱者近百年,其原因固在于科學不發達,而尤病于政治太落后。而人民之政治程度如何,則又全視其守法之精神為斷。我國之漢唐,普魯士之建國,日本之明治維新,方其國勢發揚之頃,蓋無不有全國上下守法精神為之基礎。我國人民法治觀念之薄弱,已不止百年,如不能于今急有所更張,即據有全世界最多最新之武器及機械,軍旅不能堅精,工業不能發達,而富強無從而致也。而現代之法律學,淵源于羅馬法系者也。重權利,偏個人,務形式,其對于社會之影響,大可懷疑,西洋近代論法律哲學者,已久病之矣。唐律本于禮教,合乎道德,以社會為本位,以義務為原則,合乎挽近所謂公法觀念者也。故讀唐律可以培養合乎現代理想之法律觀念,此其一。(參見本文第六部分)

2.不平等條約之成立,中國司法制度,實為列強口實。(1902年中英續訂通商條約:“中國深欲整頓本國律例,以期與各西國律例改同一律。……一俟中國律例情形……皆臻妥善,英國即允棄其治外法權。”)浸淫漸久,國人亦遂自以為中國法典無系統,思想太頑固,刑罰慘酷,法官顢頇。殆皆將盡棄其所學矣。今之刑曹俊彥,法學師儒,侈談羅馬法,德國法,瑞士法,英美法,如數家珍,而了然于官當之制,減贖之法,容隱之屬,科比之用者,有幾人乎?不知中國歷代立法,無不以唐律為宗。而唐律者:十二律隱括三典,其系統精嚴,無異優帝法典。其說難問答,論斷深刻,不遜羅馬諸賢。(參見本文第十四章第一目)而笞杖不過二百,非有站籠夾棍之刑,流不過三千里,無充軍煙瘴之制。役不過四年,無終身獄禁之說。死刑不出絞斬,不聞凌遲磔尸。緣坐限于父子,不聞族誅孥戮,此外朝廷歲取明法之士,州府員定法曹之官。徒囚蓋皆經覆審,大獄每取議三司。(參見本文第十四章第二目及第十章)其制度之謹嚴精慎,實不遜近代最新學說。國人一般對中國法律之誤解,一讀唐律,當可恍然大悟。此其二。(輕刑慎殺一節,唐律大勝明律。此亦余所以取唐而棄明也。)

3.我國現行法制,多接受外國法,而于中國法源,未甚措意。以故實施有年,終未能盡適國情,如債權法不及“會”,物權法不言“老佃”,及“先買”,商法不言“鋪底”。且土地登記未行,物權法之規定皆虛設,戶籍登記未廣,行為能力何從稽考?法院不遍設,宣告禁治產,皆屬具文。(江翊云語,見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1057頁。)故求我國法治發達,其現有法典,或尚須有待于調整。一國之法律成就,絕不能由外鑠而來,亦非可一蹴而就,各國之法制史,皆不鮮明例。而我國幅員之廣,宗族之眾,習慣之殊,宗教之別,豈以一外國成法所能籠括?而唐律者,為制于中國者,千有余年,影響所及者,遍及東亞諸國,不僅達于邊隅遼遠已也。(參見本文第二章及第四章)我國茍欲從事改良法典,必先于唐律,努力研究。此其三。

4.我國過去學風,皆重詞章而忽經濟,而欲習經濟之學,必從典章制度入手。中國之典制,唐稱尚矣。然兩書諸志,六典、會要及三通者,卷帙浩繁,從何入手?唐律者,諸法令格式之總匯精選也。(“有違于令及格式者,皆斷于律。”見新《唐書·刑法志》。)故言征人即及府兵之制,言漏口即知戶籍之法,因貢舉而明乎考銓之制,以博戲而知其習射之風。讀此一書,唐代一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情形,歷歷在目,絕非一外國古代刑法典所可比擬也。此其四。

依上所述,讀唐律,一舉可得四益。然讀古書者,貴會通其精神,而不拘泥乎文字,探求其思想,而不局囿于制度。此則存乎其人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泾川县| 谷城县| 禄丰县| 林周县| 墨脱县| 浦县| 朝阳县| 惠水县| 公安县| 五峰| 江陵县| 陆良县| 金山区| 清镇市| 长子县| 方城县| 图木舒克市| 陇西县| 晋江市| 马公市| 福建省| 石柱| 德令哈市| 博野县| 绩溪县| 苍山县| 商都县| 祁门县| 蓬莱市| 丹寨县| 定州市| 清苑县| 昭通市| 攀枝花市| 海南省| 南部县| 洛川县| 茂名市| 于都县|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