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微信OS
在小程序測試階段,很多人就認為微信想基于小程序打造一個龐大的應用分發平臺,借此與蘋果應用商店抗衡。很多人樂觀地認為,這樣第一批做小程序就會有不少流量紅利。小程序上線前夕,張小龍明確表明微信不做平臺做工具的態度后,很多人又開始悲觀起來,覺得小程序可能沒有期待的那么好。其實這都是對微信戰略的不理解,張小龍口中的工具只是看似低調的表述,而實際上想打造一個可以運轉程序的程序,這個被稱為工具的程序本質上是一個操作系統,遠比一個應用商店的想象空間大得多。
張小龍的野心或者說情懷實現的第一步就是小程序的順利推廣,一旦小程序的接受程度能夠達到公眾號的體量,微信已然就是實質意義上的操作系統了。張小龍說:“我其實之前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去寫程序,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程序員,所以我一直認為做程序員的那段時間特別寶貴,因為當你做一個程序的時候可以進入一個不太一樣的世界,你用一個程序的語言在虛擬世界里構造一個完全虛擬化的產品出來。我相信很多程序員都會有一個夢想,除了自己去寫一個程序,我們能不能再去寫一個能運行程序的程序,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來說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通常意味著是一個操作系統,我并不認為我們有能力去做一個操作系統,但是我們可以有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一個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那對一個程序員來說,是非常自豪和興奮的,我今天就是懷著這樣的一種心情。”
在這里,張小龍一貫低調地表達自己不奢望有能力做一個操作系統,但自己會努力去做一個類操作系統的程序,一個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不管張小龍主觀上多么低調,客觀上可以理解為微信已經以小程序為突破口開始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了,我們可以稱其為WOS。
如果能基于現在的操作系統框架搭建一個獨立的類操作系統,必然是互聯網發展史上具有革命意義的一個事件。不過,這種基于底層操作系統做類操作系統的嘗試并非微信的創舉,很早之前就有類似的嘗試。可以說,構建自己的生態是每一個互聯網流量巨頭的夢想,但大部分都以失敗而告終。
從Web時代開始,國內外瀏覽器、搜索引擎的巨頭就開始嘗試打造自己的OS。瀏覽器的嘗試基本都失敗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hrome關于ChromeOS的嘗試,后來國內瀏覽器巨頭也做過此類嘗試,效果同樣差強人意。瀏覽器的產品核心價值是為用戶獲取資訊。在用戶的認知中,這只是一種提供單向信息流動的解決方案,無法像社交產品一樣解決信息互動的問題,當然更不可能像社交產品一樣具備構建用戶關系鏈的能力。通過瀏覽器入口嘗試鏈接一切場景很難,在PC鼎盛時代就無法實現,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瀏覽器失去流量寡頭地位的時候就更無法實現了。在瀏覽器從提供獲取信息解決方案到嘗試提供服務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有明顯的組織能力和資源能力的不匹配,也存在產品核心價值的不匹配,失敗是必然的。
搜索平臺也做過不少嘗試,比瀏覽器略好,但也都以失敗告終。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百度的直達號。搜索引擎的核心價值是為用戶提供自主搜索獲取信息的解決方案,做搜索的企業比做瀏覽器的企業更容易做生態和Web化解決方案。理論上講,谷歌和百度做直達號這種類似的Web化服務解決方案的勝算要大于Chrome,畢竟用戶在搜索某個關鍵詞時其實也是一個可能和服務鏈接的場景。不過百度并沒有投入太大的資源,再加上PC時代過渡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已經不再是移動端的一個超級流量入口,百度直達號的嘗試也并沒有成功,但已經離今天的小程序又進了一步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本是社交控制流量入口,而微信基本占據了熟人社交的龍頭地位,活躍度過8億人就可以看出微信用戶的高黏性。一旦在平臺內部建立了社交關系鏈,微信自然就具備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壟斷地位。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產品最容易成為廣泛的場景鏈接工具,無論是微信還是QQ、微博、陌陌、釘釘,甚至是人人,但相對而言,微信的可能是最大的,也是最早開始嘗試的。
微信通過社交工具的屬性構建了海量高黏性的用戶關系鏈和海量的用戶數據,只要小程序和公眾號產品可以更廣泛地接入各類服務提供商并提供各類場景的技術支持能力,很容易實現裂變。所以搜索、瀏覽器推不動的超級APP內Web解決方案,微信是可以推進的。
不過,占據了流量的入口不代表就能立刻占據用戶的心智。微信想打造的生態不能是單向的,還應該讓用戶可以從心理上接受微信是一個OS量級的產品。在高性能智能手機還沒有完全普及的今天,通過應用市場下載APP來解決自己需求的用戶畢竟還是少數。這個階段如果微信能夠快速打動用戶,讓用戶認為微信是可以提供一切在線服務的一個平臺,實現既定目標會更容易一些。
這個過程是拉攏部分用戶也是透支另一部分用戶的過程。過多的嵌入功能和改變產品形態,會使產品變得比較臃腫。有可能很多用戶會因為關系鏈綁定不得不使用微信,但同時會從心理上排斥微信作為一個超級生態的存在。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排斥心理的用戶會重新啟用其他APP來解決其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釘釘、支付寶甚至其他某個新的平臺。當然更多的用戶會慢慢習慣微信生態的存在。一旦微信建立了這個生態壁壘,任何一家互聯網產品都無法撼動其地位了。
構建WOS的生態不是一步到位的。WOS的雛形其實在之前說的資訊平臺的階段就出現了,雖然新媒體的崛起未必是微信意料之中的,但經過這三年多的沉淀,微信已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內容消費和內容創業的生態圈。當我們再說內容創業時,基本都是指基于微信生態的內容創業。
截至目前,沒有一家互聯網平臺可以聚合這么多的媒體資源,并扮演這么重要的媒體功能。微信已經替代了絕大多數的內容類網站和APP,在內容領域其實已經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了。但內容消費只是人們生活場景中很小的一部分,微信布局小程序才是WOS正式揭開序幕的時候,也就是小程序時代。微信布局小程序的同時,也會助力公眾號、微信社群的再次成長,形成掎角之勢。這是微信走向世界互聯網巔峰的機會,可能也會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張小龍說過:“我們是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說我們要建造一個自己的宮殿出來。森林是一個環境,能讓一些生物在森林中自由生長,但它們不是我們培育出來的。”微信成長至此,已經具備了顛覆很多互聯網生態的可能。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承認,一旦WOS初具規模,中國互聯網的未來將會再也離不開微信和它的小程序。屆時再回望今日,創業者必然會感慨此刻的關于小程序的一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