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革命
1.1 從PC到微信
這是一場來自互聯網后半場的創業革命。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自此創業圈像炸了鍋一樣熱鬧非凡,和圈內朋友相聚有一種無小程序不成局的感覺。在絕大多數互聯網圈內的人看來,微信小程序的上線在互聯網發展史上是一個分水嶺,自此互聯網的后半場開啟了。
但互聯網行業畢竟只是一個狹小的圈子,相對于微信小程序即將給整個商業領域帶來的變革,互聯網人敏銳地先行一步最多只能算得上聽到了第一聲春雷。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微信等超級APP的寡頭壟斷,中國互聯網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歷程,只有明白了中間走過的每一步,才能明白微信小程序即將帶給商業領域的翻天覆地變化。
個人計算機時代是互聯網發展的前身,那個時候互聯網還沒有普及,個人計算機最主要的作用是娛樂和工作的工具。后來很多知名的互聯網人在那個時期以做PC端軟件為主。互聯網沒普及意味著PC還不存在鏈接各類生活場景的能力,早期PC軟件主要是為了方便使用計算機。很多響當當的人物都是那個時期崛起的,求伯君之于WPS、張小龍之于Foxmail、史玉柱之于巨人漢卡。除了這些,還有很多PC端的游戲和視頻壓縮、播放工具等。說起來已經是20世紀的事情了。
進入了Web時代后,計算機除了用于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上網,通過網絡實現用戶娛樂和生活的需求。當然PC時代的軟件依然在繼續發展,但與此同時更多的Web網站開始崛起。PC軟件和Web網站之爭拉開序幕,那時很多人購買計算機的首要目的是上網和娛樂,而Web網站的出色內容和資源聚合能力漸漸把大部分的PC軟件淘汰或替代。
張小龍在2000年把Foxmail賣給了一家叫博大的公司,很多PC軟件也都逐漸消失于用戶的計算機桌面。新浪、搜狐、優酷等門戶級別的網站慢慢崛起。PC軟件之所以在Web網站興起后沒落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后者更方便,而且“幾乎能解決一切問題”;而前者的使用體驗就明顯差多了。首先,PC軟件需要下載、安裝;其次,PC軟件需要不斷更新;最后,很多PC軟件存在各類安全隱患,下載的時候隨時可能面臨計算機中毒的危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網絡帶寬有了明顯的提升,直接通過Web“解決一切”的可能性得到極大的提升,Web網站在線郵件管理系統完全可以解決用戶需求,而且既不用下載也不用升級維護。Web網站的時代其實是滿足了用戶更為便捷地上網和使用計算機的需求。PC軟件走下坡路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時候不會考慮使用PC軟件了。
Web時代的搜索、電商、新聞門戶是最主流的模式,共同奠定了那個時候的互聯網格局。當然以下幾類PC軟件也依舊活得很好,例如,殺毒軟件、辦公軟件,還有社交軟件等。
第三個階段應該說是由喬布斯引領的智能手機時代。喬布斯的蘋果手機開啟了全球智能手機的時代,而智能手機無論是功能還是體驗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替代PC,尤其是只滿足上網和生活需求的時候。
于是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手機來替代PC的很多功能,逐漸,互聯網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上半場和PC軟件時代很像,APP軟件之于智能手機和PC軟件之于PC基本是一個道理。很快,除了獨立APP, PC時代的網站巨頭也開始進軍智能手機領域,UC、百度、搜狐、新浪都開始做移動端的APP。但不同于PC時代,這些網站時代的巨頭并沒有成為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的巨頭,由于種種原因,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移動社交APP成為了移動互聯網上半場最大的流量入口,無論是微信還是微博、陌陌,都是強社交屬性的APP。
智能手機時代互聯網領域的格局基本上是以社交為主的,電商次之,而搜索和門戶已經被弱化,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生活服務類APP,如美團、去哪兒等,還有更多不出名卻有部分忠實用戶的APP。
第四個階段就是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同樣也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也就是超級APP時代。通過超級APP作為流量入口,同時基于超級APP的Web化解決方案來實現用戶的所有需求。微信和它的小程序開啟了這個時代。
從微信公眾號時代開始,微信已經開始引領了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預熱,但公眾號只是替代了資訊類的APP和PC端的很多新聞門戶,并沒有全方位地替代所有APP。小程序無論是開放接口,還是從微信本身的用戶儲備上,都足矣撼動大部分Web網站和絕大多數APP。可以說,小程序具備顛覆絕大多數互聯網應用的能力。當然,雖然微信基于小程序的Web化解決方案邁出了第一步,但其他超級APP,如微博、支付寶、今日頭條、陌陌、釘釘、UC,也同樣有機會在自己的平臺上構建小程序,共同邁進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