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輔導班會方案叢書:心理班會課是這樣設計的:24堂成長課的奇跡(小學高段篇)
- 孫晶
- 2267字
- 2020-11-28 17:46:12
四、活動素材庫
1.設計背景
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兒童幾乎每天都在以消費者的身份去參與經濟生活。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媒體和網絡的普及,各種產品的信息吸引著孩子們。面對誘惑,學會甄別與自控,合理有效地支配和使用財物,做理性而聰明的消費者,是個體在商品經濟社會不斷適應且幸福、健康生活的前提和基本能力。引導和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消費的常識,形成健康的消費觀,可以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為未來生活做準備。
本堂課以廣告作為探討合理消費的切入點,通過多種有趣的活動來設計促使學生思考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自主討論、歸納如何做出正確的消費選擇,促使對自身不當消費行為的調整和改變,并通過對商品質量的鑒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消費自我保護意識。
2.理論支持
(1)相關概念
① 廣告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體,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廣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廣告包括非經濟廣告和經濟廣告。
② 非經濟廣告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廣告,又稱效應廣告,如政府行政部門、社會事業單位乃至個人的各種公告、啟事、聲明等,其主要目的是推廣。
③ 狹義廣告僅指經濟廣告,又稱商業廣告,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的廣告,通常是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溝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業占領市場、推銷產品、提供勞務的重要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擴大經濟效益。
④ 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合理消費是指與國情及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對于個人和家庭來說,是指與收入水平及社會風尚相適應的消費。反之,則是不合理消費,也可以說是高消費。在本堂課中是指學生在與家庭收入水平不相適應的情境下,沒有充分合理的理由所產生的各種消費行為。
(2)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當學生進入小學高年級后,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漸漸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變得比較獨立,他們不希望老師和家長把他們當小孩來對待,但他們仍希望獲得教師的注意和喜愛。這個階段的學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師的權威,他們可能會在背后批評教師。他們非常在意規則及處罰是否明確。如果發現規則和處罰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時,他們就會抱怨、表達不滿。隨著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逐漸發展和辯證思維的初步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他們不僅想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發展了內化的行為準則來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開始從對自己的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的評價。
(3)小學高年級學生思維的發展
此時學生們思維的獨立性增強,開始喜歡標新立異,發表獨立見解,但觀點常常偏激,難免片面化和表面化。高年級學生對他人的想法和觀點一般表現為不輕信和不盲從,觀察事物具有目的性和系統性,能探究事物的本質和各種主要細節,從事物因果關系上分清主次。思維的批判性有所發展,學生不再循規蹈矩、人云亦云,而是學會跟老師展開討論。
(4)美國的理財教育
美國在學校開設理財教育課程,并取得了相應的成績。美國學校的理財教育定位比較明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理財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培養青少年的正確價值觀和理財觀,內容比較充實。
美國的理財教育不是斷開的,是一直持續進行的,在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在進行,而且其理財教育目標非常明確,具體到某一種具體的經濟活動,比如制訂開銷計劃,學會使用銀行術語等。美國青少年理財教育的具體目標如下:“3歲: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么來的;6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7歲:能看價格標簽;8歲:知道通過工作賺錢,會儲蓄;9歲:能夠制訂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11~12歲時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理財事實,懂得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13歲至高中畢業: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打工等賺錢實踐。”
(5)不合理的消費行為
① 重物質輕精神;② 盲目消費;③ 攀比性消費;④ 炫耀性消費;⑤ 從眾消費。
(6)消費注意的幾個方面
① 依照經濟承受能力,合理消費;② 考慮商品的實用意義,理智消費;③ 貨比三家,聰明消費;④ 物盡其用,適度消費。
3.可替代活動
(1)趣味猜謎(可以替代活動1)
【輔導要點】
促進團隊成員互動,引出主題。
【活動內容】
① 教師提前準備小商品,商品種類數與組數相同,同類商品數與小組人數相同。
② 每組派一名成員看商品,并僅通過肢體語言把商品表達出來,小組成員猜是什么商品。
③ 競猜成功的小組可以獲得相應商品。
④ 引出活動課主題。
(2)商標設計師(可以替代活動2)
【輔導要點】
通過組內討論、合作,增強學生溝通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廣告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活動內容】
① 各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于規定時間內完成命題商標設計。
② 最好是接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產品,給這一產品設計一個新商標,展現使用該產品之后有什么益處。
③ 要求學生盡量夸大益處,以增加吸引效果;同時,對這一產品進行描述,努力做到讓人讀完你的描述后很想購買這種產品。
④ 各組展示作品,教師組織評比,選出“最具影響力的商標”。
⑤ 組內討論:廣告在日常消費中對自己有何影響。
(3)家庭消費調查報告(可以作為課前作業;可以替代活動2;也可以作為課后延伸作業)
【輔導要點】
通過調查家庭一個月的消費情況,掌握有關商品的價格、選擇理由、購買途徑和使用角度等等,增進對消費活動的了解。
【活動內容】
① 了解并記錄家庭一個月的消費情況。
② 盡可能詳細記錄,包括商品的價格、選擇理由、購買途徑和使用角度,最好制成表格。
③ 最后寫成消費情況簡報,并簡短說明自己的收獲。
④ 小組討論:消費中要注意哪些角度。
⑤ 教師總結。
4.活動記錄單
消費觀察站

慧眼識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