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售基金定投好簡單:如何三分鐘讓客戶理智開戶做定投
- 沈紹煒
- 3201字
- 2020-11-28 14:46:01
三、美國股市翻了80倍,但為什么70%的散戶卻被消滅了
略知美國股票市場的人可能都知道:1950年,美國的散戶投資者持股比例曾高達94%;到1980年,這個數字還有63%;但是到了2016年,美國的散戶卻不到30%。
70%的散戶是怎么被消滅的呢?
因為股市波動嗎?不是!以道瓊斯指數為例,在1950年最后一個交易日道瓊斯指數僅為235.42點,而2016年的道瓊斯指數已經快接近20000點了,足足翻了80倍,那為何散戶卻被消滅了70%呢?

圖1-3 百年道瓊斯指數走勢圖
有人認為是因為美國的注冊制,也有人認為是因為散戶的弱點才導致其在這個市場上無法生存!
美國的散戶為什么沒能在股票市場近半個世紀持續走牛的時候繼續獲利,反而被市場踢出,也許對我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散戶虧錢有很多原因。
1.散戶的貪婪
貪婪就是貪得無厭,贏得小利還要大利,賺了一倍還想賺更多。一波行情完成后,特別是在行情的后期階段更是拼命想賺取市場最后的一份利潤,散戶不能夠把握自己以及交易的節奏,往往得不償失,已獲得的交易利潤最終被貪婪所吞沒,當清醒的時候,已經喪失再次交易的權利。
2.散戶的恐懼
恐懼就是對風險過度恐慌,特別是初入市場的散戶,往往會違反交易中的原則之一——重勢不重價,每次的交易都要與現實生活中的價格尺度進行比較,一次甚至數次的虧損將其多年的積蓄損失掉,就會變得視期貨如洪水,這種心態導致出現悲觀保守的情緒,從而坐失良機。
3.散戶的吝惜
吝惜就是吝惜資金,這種心態常常發生在散戶短期被套,虧損額度逐漸放大的前提下,最終的結果是坐失及時割肉止損的良機,以至于被深深地套牢,喪失了大部分的資金。
4.散戶的從眾性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爭論,而在爭論的群體中又分為三種人:先知先覺者、后知后覺者和不知不覺者。當一部分人的觀點得到市場的驗證時,散戶就會長時間地關注并跟從這部分人,而這樣又會影響更多的人,因此,隨大流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往往大部分散戶都能看清方向的時候,就是行情要發生突變的時候。
不管是什么原因,散戶投資股市,賺錢概率是很小的,而投資炒股虧錢那更是家常便飯了。虧錢了,這種投資體驗自然是不好的,正如中國古語所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散戶的投資體驗不好,那么散戶自然就陸續離場!

圖1-4 客戶投資體驗圖
其實,投資炒股和我們平時購買其他商品是一樣的。試想一下,你去某家餐廳吃飯,吃完后上吐下瀉,你將來還會去這家餐廳吃飯嗎?我估計就算給你錢,你也不會去的!因為上次的體驗太差了!
散戶炒股也是如此,不僅很難賺到錢,而且還要經常忍受股市上下波動的折磨,自然投資體驗很差。這樣的股市,散戶自然就慢慢敬而遠之了!
那么,什么是投資體驗呢?
我們如何投資,才能夠有好的投資體驗呢?
案例分析一
為什么巴菲特買中國石油賺了,而“中國大媽”卻虧得一塌糊涂
中國石油,也許是中國很多散戶投資者心中永遠的痛。有人曾調侃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國石油。如若當初沒割肉,而今想來愁更愁。”
為什么會這樣呢?
機構投資者曾從中國石油賺得盆滿缽滿,而散戶投資者卻在中國石油的投資中虧得片甲不留。
我們來看看,同樣是投資中國石油,為什么巴菲特能賺得盆滿缽滿,而這一次中國散戶投資者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巴菲特投資中國石油賺了近10倍
在2008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他談到對中國石油的投資:“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爾用4.88億美元買入中國石油公司1.3%的股權。按這個價格,中國石油公司的價值大約為370億美元。查理和我當時都感覺該公司的內在價值大約應該為1000億美元。到2007年,兩個因素使得它的內在價值得到很大提高——油價顯著攀升,以及中國石油的管理層在石油和天然氣儲備上下的大功夫。到2007年下半年,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750億美元,是我們在與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比較以后,認為它應該有的價值。所以,我們把手里中國石油的股票賣了40億美元。”
資本的天性是追逐高投資收益率。在股票市場上,獲得收益的根本秘訣只有一個:低買高賣。巴菲特也是如此,但他并不是預測股價漲跌,而是通過分析公司內在價值來判斷股價相對于價值是低估還是高估了,以此決定低買還是高賣。
其實,很多機構投資者也是采用巴菲特的這種投資方法。對于中國石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當時我剛入行,我所服務的基金公司手里面拿了不少中國石油的票,中國石油上市不過幾天,價格就超過了40元。那一天,我正好陪我們公司的副總裁去拜訪機構客戶,途經天安門廣場時談及中國石油。當時作為才入行的小散戶,說實話我也看不懂,雖然我在中國石化工作過,但當年中國石油一個大慶油田的利潤就抵得上中國石化的總利潤,所以,我也認為中國石油是很好的投資標,可是我們副總裁等投委會人員卻堅持要賣中國石油,他甚至直接打電話給基金經理們,讓他們清倉。有一些基金經理持反對意見,他告訴他們如果不賣,他就要動用投委會的權力清倉中國石油。后來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雖然沒有賣在最高點,但也是在40元賣的。如今回過頭來看,那是一個很好的賣點!多年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記憶猶新,機構投資者判斷是否買賣,其實很多時候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做出的判斷,而不是一時的價格漲跌,而這一點散戶是很難做到的!

圖1-5 巴菲特投資中國石油小結
中國散戶投資者投資中國石油虧損80%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登陸A股,當天最高價達到48.62元;2008年11月4日,中國石油收報10.35元;而到2017年,中國石油已經跌破10元,僅為8元。在過去10年中,中國石油從最高點累計跌幅80%。

圖1-6 2007—2017年中國石油股票走勢圖
甚至,中國石油的董事長為此事向散戶道歉。然而,其道歉并沒有得到中小股民的諒解。有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石油上市前的路演過于強調過去的業績,“亞洲最賺錢公司”的光環更是一遍又一遍地宣傳,而對未來的風險警示不足。這一系列過分的宣傳讓中小股民對中國石油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向往,也為他們在中國石油上市后的天價接盤埋下了禍根。
只要虧錢,散戶是不會接受道歉的!
這個時候,散戶又開始發揚“樂觀主義精神”了,要把中國石油當成“傳家寶”了!
最高價被套,張先生無奈留下“傳家寶”
福建的張先生是一個非常敬業的辦公室職員,對社會上很多新鮮事物都具有較強的“抵抗力”。不過2007年10月,在A股沖破6000點直看萬點的誘惑下,張先生還是很不情愿地走到一家證券營業部開了股票賬戶。
幾天之后,中國石油的網上申購開始了,“零風險、高利潤”,朋友們的解釋讓還沒明白股票是怎么回事的張先生生平第一次入市炒股,不過很不幸,他的1萬多元沒有申購到中國石油的股票。大約1個星期后,中國石油即將上市,張先生決定,申購不到就買一點吧。11月5日早上9點剛過,他生平第一次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屏幕前打開了股市行情,16.7元/股發行的中國石油卻已經超過了48元,張先生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趕緊照著屏幕上“買入價”一欄的最高價格填單——48.6元,他想都沒想就掛了出去。
如今,張先生還是每天忙著自己的工作,仍然對很多新鮮事物不屑一顧。談起股票,張先生仍然和當初一樣茫然。他的交易賬戶上仍然只有100股的“中國石油”和100多元的余額,不過賬戶的市值已經從5000元縮水至不到1000元了。張先生說,他從來對股票就不感興趣,這次炒股就當給自己一個教訓,今后再也不會碰任何股票了,那賬戶上的“中國石油”不回本就堅決不賣,無論需要多少年,甚至是留給自己的孫子。此時,張先生剛剛27歲,結婚未滿1年。
同樣是投資中國石油,巴菲特賺了10倍,而中國散戶投資者卻虧損了80%!
很多第一次投資股票的散戶投資者總把虧損歸結于運氣不好,挑錯了股票,其實不然。即使挑對了股票,很多散戶也是拿不住的,根本無法等到翻倍乃至10倍,可能賺了10%~20%時就賣出了。想一想曾經有多少散戶拿過萬科或格力電器的股票,按照復權后的價格,這些公司不止漲了10倍,最高峰時甚至超過100倍。即便在2016年,指數回到3000點,也有幾十倍的收益,但是真正能有多少人持有那么久呢?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無論在牛市或者熊市中,散戶投資者都是很難賺到錢的,而資本市場發展歷史越久就越成熟,散戶投資者的比率應該是不斷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