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文學辨體

此篇以阮氏《文筆對》為主,特所引群書,以類相從,各附案詞,以明文軌。

《晉書·蔡謨傳》:文筆論議,有集行于世。

《宋書·傅亮傳》:高祖登庸之始,文筆皆是記室參軍滕演,北征廣固,悉委長史王誕。

《北史·魏高祖紀》:有大文筆,馬上口授。

《魏書·溫子昇傳》:臺中文筆,皆子昇為之。

《北史·溫子昇傳》:張皋寫子昇文筆,傳于江外。

《北齊書·李廣傳》:畢義云集其文筆十卷。

《陳書·陸琰傳》:其所制文筆多不存本。

《陳書·劉師知傳》:工文筆。

《陳書·徐伯陽傳》:年十五以文筆稱。

據上九證,知古云文筆,猶今人所云詩文、詩詞,確為二體。

《南史·顏延之傳》:宋文帝問延之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筆,測得臣文。”

據上一證,知文之與筆,弗必兩工,猶今工文者,弗必工詩也。

梁元帝《金樓子·立言篇》云:夫子門徒,轉相師受,通圣人之經者謂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長卿之徒,止于辭賦,則謂之文。今之儒,博窮子史,但能識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謂之學。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

又云:筆,退則非謂成篇,進則不云取義,神其巧惠(案:惠、慧古通),筆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而古之文筆,今之文筆,其源又異。

劉勰《文心雕龍·總術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據上三證,是偶語韻詞謂之文,凡非偶語韻詞概謂之筆。蓋文以韻詞為主,無韻而偶,亦得稱文。《金樓》所詮,至為昭晰。

《漢書·樓護傳》:長安號曰“谷子云筆札”。

《梁書·任昉傳》:尤長載筆。

《南史·沈約傳》:彥昇工于筆。

《陳書·徐陵傳》: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

《陳書·陸瓊傳》:討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敕付瓊。

《唐書·蔣偕傳》:三世踵修國史,世稱良筆。

據上六證,是官牘史冊之文,古概稱筆。蓋筆從“聿”聲,古名“不聿”,“聿”、“述”誼同。故其為體,惟以直質為工,據事直書,弗尚藻彩。《禮·曲禮篇》曰:“史載筆。”孔修《春秋》亦曰“筆則筆,削則削”。后世以降,凡體之涉及傳狀者,均筆類也。陸機《文賦》,詮述詩賦十體,弗及傳記,亦其明征。

《南史·孔珪傳》:與江淹對掌辭筆。

《陳書·岑之敬傳》:雅有辭筆。

據上二證,均辭筆并言,“辭”字作“詞”,“詞”與“文”同。《說文》云:“詞,意內而言外也。”《周易·乾文言》曰:“修辭立其誠。”又《系辭上》曰:“系辭焉以盡其言。”修飾互文,系輟同情,是詞之為體,迥異直言。屈宋之作,漢標《楚辭》,亦其證也。是知六朝之辭,亦以偶語韻文為限。

《梁書·劉潛傳》:字孝儀,秘書監孝綽弟也。綽常曰“三筆六詩”,三即孝儀,六孝威也。

《梁書·庾肩吾傳》載簡文《與湘東王論文》曰:詩既若此,筆又如之。

《北史·蕭圓肅傳》:撰時人詩筆為《文海》四十卷。

《杜甫集·寄賈司馬嚴使君詩》:賈筆論孤憤,嚴詩賦幾篇。

趙璘《因話錄》: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于五言,時號“孟詩韓筆”。

據上五證,均詩筆并言。蓋詩有藻韻,其類亦可稱文;筆無藻韻,唐人散體概屬此類。故昌黎之作,在唐稱筆;后世文家,奉為正宗;是均誤筆為文者也。

《南齊書·晉安王子懋傳》:文章詩筆,乃是佳事。

據上一證,是筆與詩、文并殊。

劉禹錫《中山集·祭韓侍郎文》:子長在筆,予長在論。

據上一證,是筆與論殊。蓋筆主直書,論則兼尚植指,故《文賦》隸論于文,于記事之體則否。

合前列各證觀之,知散行之體,概與文殊。唐宋以降,此誼弗明,散體之作,亦入文集。若從孔子正名之誼,則言無藻韻,弗得名文,以筆冒文,誤孰甚焉。又文苑列傳,前史僉同。唐宋以降,文學陵遲,僅工散體,恒立專傳,名實弗昭,萬民喪察,因并辨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平舆县| 娱乐| 九龙坡区| 吴桥县| 望江县| 即墨市| 龙山县| 钦州市| 弥渡县| 琼海市| 阜康市| 渭南市| 淅川县| 井冈山市| 沂源县| 富阳市| 铁力市| 南开区| 兴业县| 宁城县| 子长县| 上思县| 丰县| 依兰县| 广饶县| 霍城县| 衡东县| 瑞安市| 商洛市| 井冈山市| 阿拉尔市| 孟津县| 大关县| 吴江市| 枣阳市| 舟曲县| 农安县| 濉溪县| 新泰市|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