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經濟學大師共同思考
- 楊慶育
- 1328字
- 2020-01-10 15:43:12
一、為什么說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國王”
經濟發展歷史證明了企業家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8世紀,亞當·斯密作為歷史上第一位增長經濟學家,在其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指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取決于勞動人口比例的增長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二者主要取決于資本積累?!?a href="#zhu1" id="zw1">[1]到20世紀80年代,經濟學家將技術進步因素引入生產函數,資本、勞動和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三大要素。進入21世紀,人類又將資源列為形成經濟增長的第四大要素。但這些經濟增長要素的研究,并未回答經濟增長的原因。
熊彼特在1911年提出:“是企業家把各種經濟增長的要素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并通過不斷創新優化其配置,從而帶來經濟的增長?!?a href="#zhu2" id="zw2">[2]事實是這樣的嗎?讓我們從創造財富的歷史中去尋找答案。1841年美國西部鐵路發生的撞車事故,促成了專門從事經營管理的經理階層的誕生,與之前的管理者不一樣,資本并非經理地位的基礎,經理需要的是專業知識、才能和創新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僅僅用了20多年時間,就重新塑造了一個經濟帝國;希特勒的戰爭瘋狂使幾千萬人喪生,第三帝國徹底崩潰,但僅相隔一代人,德國作為一個超級經濟大國重新出現在歐洲。兩國的經濟奇跡與企業家有關系嗎?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致力于比較、學習、吸收世界各國的先進制度,進行經濟政治改革,推進工業化進程。與此同時,著重開發人才資源。除了提升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外,還通過改革創造了有利于企業家產生和生產的環境,培養了一批具有奮斗精神和創新才能的企業家。德國在產業化進程中,形成了幾百萬熟練的勞動力和大批企業家,構成強大生產能力的主體,其創造性和智慧的充分發揮,推動經濟快速增長。而美國的興起有多種因素,主要得益于其豐富的資源礦藏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但這些因素要發揮作用,必須通過一種內部機制。不然的話,難以解釋世界上許多國家擁有相同的外部條件和機會,卻沒有創造奇跡?!薄叭毡九c聯邦德國的共同特征是:它們都經歷過一個很長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時期。在這個發展時期中,積累了一種特殊的社會財富,就是企業家,形成以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機制。”[3]美國同樣如此,自南北戰爭后,成長起一批沒有傳統束縛,富有冒險、開拓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他們在第二次技術革命挑戰中,抓住新技術機遇,創造出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采用新的企業管理制度,為美國經濟起飛做出了貢獻。這些經濟強國的崛起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在工業化時代,豐富的企業家人才可以轉化和代替資本、資源、技術優勢。
但從近代考察,中國由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鋼鐵廠較之美國卡內基鋼鐵公司僅晚了36年,但發展結果卻大相徑庭。原因何在?張之洞不是企業家,他盲目選址購買機器,同樣的生產要素在官員手中卻成了混亂的組合,形成不了有效的生產力。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進行了工業化,但它們重視生產要素,忽視對企業家的培養,而非企業家沒有配置具體資源的能力,就不可能提高資本形成率,更談不上提高資本投入邊際效益了。正反兩方面的案例說明,企業家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注釋
[1]張維迎,盛斌.企業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7.
[2]張維迎,盛斌.企業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30.
[3]張維迎,盛斌.企業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