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人權法律及其普及狀況

一、大眾關于憲法保護人權的認識

現代憲法的三原則是人權、民主和法治,憲法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對人權最有力和根本性的保障來自憲法。憲法作為人民權利保證書,是政府的構成基礎。憲法的產生就是人權法律化的結果。雖然各國對人權的理解存在差異,但把保障人權作為憲法的基本內容和憲政的最終目的及根本任務,在各民主國家都是一致的。2004年,中國開始從立法層面全面構建人權保護制度,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被正式載入憲法修正案,第一次把“人權”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人權”入憲為人權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和更廣泛的實現提供了新的堅實基礎和有利契機。是否充分了解并理解現行憲法、法律關于人權保護的規定,關系著能否擁有清晰而深刻的人權觀念與權利意識,影響著民眾對待人權的態度、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因此,我們在調查中設置了“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一題,考察大眾關于人權憲法保障的認知狀況。

如圖2—2所示,對于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相關規定的認知情況,有58.8 %的民眾持肯定態度,有6.9 %的人持否定態度;有34.3 %的人表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其實,在憲法中,除去載明“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之外,還有諸多具體人權保障的規定,比如: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權、勞動權等。得出這一結論的最大可能性是,大眾在抽象“人權”概念和具體的權利之間不能正確地關聯,影響了他們對該問題的判斷。

picture

圖2—2 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32。

二、大眾關于憲法保護人權認知的影響因素

以性別為變量進行考察,男女在“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上的回答存在明顯的差異。59.8 %的男性知道我國憲法有人權保障的規定,女性中選“有”的比例為57.7 % ,比男性低2.1個百分點;在“沒有”這一選項上,男性所占的比例為7.6 % ,女性為5.9 % ,女性比男性低1.7個百分點;同時,分別有32.7 %和36.3 %的男性和女性選擇了“不知道”,即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我國憲法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見表2—11)。卡方檢驗顯示,不同性別對是否知道我國憲法有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顯著的差異(x2=30.468,df=2,p<0.01)。


                           表2—11              性別與“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1;A32。

從年齡的角度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極為顯著的差異(x2=81.746,df=10,p<0.01)。在“有”這一選項上,選擇最多的是19~29歲之間的群體,所占比例為61.7 % ,60歲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最少,為50.2 % ;在認為我國憲法沒有人權保障這一項上,30~39歲之間的人所占的比例最高,40~49歲的群體占比最低,二者相差2個百分點;在“不知道”這一項上,60歲以上群體的選擇比例最高,占43.6 % ,其他年齡段群體的選擇比例都在四成以下,選擇最少的是19~29歲之間的人,所占比例為31 %(見表2—12)。


                           表2—12                   年齡與“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2;A32。

以民族為變量進行分析,漢族和少數民族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顯著的差異(x2=17.860,df=2,p<0.01)。漢族受訪者中有59 %的人選擇了憲法中有人權保障的規定,比少數民族高出3.5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中有9.6 %的認為憲法中沒有人權保障的規定,比漢族高出3個百分點;在“不知道”這一項上,二者的選擇差距較小,分別為34.4 %和33.9 %(見表2—13)。


                           表2—13                   民族與“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3;A32。

以政治面貌為變量進行考察,不同政治面貌的群體對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x2=656.486,df=6,p<0.01)。在“有”這一選項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的群體依次是中共黨員、共青團員、民主黨派成員和群眾,中共黨員和群眾所占比例之間相差25.3個百分點;在我國憲法沒有人權保障這一項上,民主黨派成員所占的比例最高,為11.8 % ,比選擇最少的共青團員高5.4個百分點;在“不知道”這一選項上,選擇最多和最少的分別是群眾和中共黨員,二者之間相差25.8個百分點(見表2—14)。


                           表2—14             政治面貌與“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4;A32。

從受教育水平看,卡方檢驗顯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x2=928.331,df=10,p<0.01)。在“有”這一選項上,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主體的選擇比例在增加(博士除外),占比最高和最低的分別是碩士和小學及以下的受教育群體,二者之間相差近50個百分點;在“沒有”這一項上,選擇最多和最少的分別是學歷為小學及以下和本科或大專的受教育者,兩者相差4.4個百分點;對于“不知道”這一選項,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主體的選擇比例在降低(博士除外),選擇最多和最少的分別是學歷為小學及以下和碩士的受教育者,二者相差43.8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在認為憲法有人權保障和不知道憲法有人權保障這兩項上,受訪者的選擇都與學歷的高低之間呈現出一定的關聯,但學歷最高的博士并未在“有”這一項中占比最高,也未在“不知道”中占比最低(見表2—15)。


                           表2—15           受教育水平與“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5;A32。

以個人年收入為變量進行考察,不同收入群體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x2=115.710,df=10,p<0.01)。在認可我國憲法有人權保障相關規定這一選項上,選擇最多的是收入為8萬元以上的人,占65.7 % ,選擇最少的是收入在5 000元到1萬元區間的人,所占比例為52.6 % ;在“沒有”這一選項上,各收入群體所占比例都在10 %以下,比例最高的是收入為2 000~5 000元區間的人,為8.9 % ;在不知道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這一選項上,收入為8萬元以上的群體所占比例為26.3 % ,在所有受訪者中所占比例最低,其他群體的人數都在三成以上,選擇最多的是收入在1萬~3萬元區間的人,接近四成(見表2—16)。


                           表2—16                個人年收入與“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6;A32。

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看,有無宗教信仰者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差異。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中有59.3 %的人選擇了我國憲法有人權保障的規定,比有宗教信仰的人高3.4個百分點;在“沒有”和“不知道”這兩項上,有宗教信仰的群體比沒有宗教信仰的群體的選擇比例分別高2.1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見表2—17)。卡方檢驗也顯示,有無宗教信仰者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顯著的差異(x2=15.965,df=2,p<0.01)。


                           表2—17                 宗教信仰與“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7;A32。

以戶籍為變量進行考察,不同戶籍者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x2=231.322,df=2,p<0.01)。在承認我國憲法有人權保障規定這一選項上,農村和城鎮戶籍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2.6 %和64.3 % ,二者相差11.7個百分點;對于“沒有”這一選項,不同戶籍群體的選擇較接近,僅相差0.3個百分點;40.9 %的農村戶籍受訪者不知道我國憲法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比城鎮戶籍的人高出12.1個百分點(見表2—18)。


                          表2—18                戶籍與“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8;A32。

以職業為變量進行考察,卡方檢驗顯示,不同職業的受訪者對于我國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選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x2=646.727,df=16,p<0.01)。公職人員在認為我國憲法有人權保障規定這一選項上所占的比例最高,為73.2 % ,比選擇占比最低的務農人員高出31.8個百分點;務農人員除在國家憲法有人權保障規定這一項上所占的比例最低之外,在“沒有”和“不知道”這兩項上所占的比例均為最高,分別為10.2 %和48.4 % ;公職人員和學生在國家憲法沒有人權保障規定這一項上所占的比例最低,均為5.6 % ;同時,在“不知道”這一項上選擇最少的是國家公職人員,為21.1 % ,比占比最高的務農人員低27.3個百分點(見表2—19)。


                           表2—19                   職業與“知不知道我國憲法中是否有人權保障的規定”交叉分析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9;A32。

三、大眾對國際人權公約的了解情況

2011年9月8日,中國人權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京召開“2011年《人權藍皮書》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第一本人權藍皮書《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報告N O.1 (2011)》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根據藍皮書最新的統計,中國已參加27項國際人權條約。其中,中國已經加入并正式批準的國際人權公約包括: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關于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 《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 《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 《就業政策公約》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等。距今較近加入的國際人權公約,是2009年12月26日加入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于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

我們就大眾對于國際人權公約的了解程度展開了調查。本次調查中選取考察的國際人權公約包括: (1)聯合國人權體系中的“國際人權兩公約”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2)其他核心人權公約中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 (3)有關就業的《就業政策公約》; (4)有關男女薪酬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 (5)二戰結束后中國加入的《關于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

通過調查,民眾對這幾項國際人權公約的了解情況如下:

在設置的選擇中,將近一半的被調查者(共7 171人,即占總人數的49.9 % )對國際人權公約完全不知道。在調查的過程中,大部分被調查對象對這一題的正確答案都沒有把握。大眾對“國際人權兩公約”,即《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了解度較高,而對其他人權公約并不熟悉。整體而言,國際人權公約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不太樂觀(見表2—20)。


                           表2—20                                  您知道中國加入了哪些國際人權公約

picture

                    續前表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34。

對于6項考察的國際人權公約,我們不論公約的權利內容,只對大眾了解國際人權公約的數量進行頻次統計。數據顯示,在6項考察的國際人權公約中,不了解的人占了近50 % ,了解1項的人占兩成左右,知道2項的人有一成左右,了解3項及以上的人均在10 %以下(見表2—21)。顯然,兩個列表反映出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是一致的。


                            表2—21                                中國加入的國際人權公約,您了解多少項

picture

                          資料來源: “中國大眾人權觀念調查研究”數據庫,卷A34。

總體而言,國內公眾對這些國際人權公約的了解還很有限,在“您知道中國加入了哪些國際人權公約”這一多選題中,有49.9 %的人選擇了“我都不知道”。民眾了解的國際公約中,除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占比例超過30 %以外,對其他選項的選擇率都低于30 % 。

四、小結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至此,法治和人權在憲法層面實現了正式融合,人權保障被提升到憲法的高度,開啟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新局面。同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將人權的普遍性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不斷開拓中國特色人權道路的同時,始終注重踐行國際人權公約的相關內容,注重促進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致力于推動世界人權的發展。我們以憲法中的人權保障以及中國加入的部分國際人權公約為題,對大眾的了解情況進行了考察,調查結果顯示,在人權憲法保障層面,約六成左右的民眾知道我國憲法中有人權保障的相關規定;國際人權公約方面,約五成的受訪者表示對列出的國際人權公約都不了解,在了解的國際人權公約中,以《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為主。

同時,我們通過數據,著重分析了大眾對憲法有無人權保障規定的了解程度在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等因素上的表現。結果顯示,這些因素對大眾的選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首先,在認可我國憲法有人權保障規定這一項的選擇上,男性多于女性,漢族多于少數民族,城鎮戶籍的人多于農村戶籍的人,無宗教信仰者多于有宗教信仰者,中共黨員多于其他政治面貌群體。其次,針對憲法沒有人權保障規定這一選項,從選擇頻率看,男性比女性多,少數民族比漢族多,有宗教信仰者比無宗教信仰者多,城鎮戶籍人口比農村戶籍人口多,民主黨派成員比其他政治面貌群體多。再次,不了解我國憲法是否有人權保障規定的比例在三成以上,具體選擇上,女性多于男性,漢族多于少數民族,有宗教信仰者多于無宗教信仰者,農村戶籍人口多于城鎮戶籍人口,群眾多于其他政治面貌群體。又次,受教育水平對大眾的選擇存在明顯的影響,表現在除博士之外的受教育者中,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選擇憲法有人權保障規定的人數比例在提高,選擇“不知道”的比例在降低。最后,職業對受訪者選擇的突出影響表現在公職人員和務農務工人員的選擇差異極大。

保障人權是憲法的重要價值使命,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人權保障問題,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并規定在每年的憲法日要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面對四成左右的受訪者認為我國憲法中沒有人權保障規定或者對此不清楚的現實,未來要加大法治宣傳力度,使全社會從憲法意識的層面加強對人權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要加大對國際人權公約相關內容的宣傳力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大冶市| 易门县| 岗巴县| 土默特左旗| 织金县| 太保市| 星子县| 扶绥县| 千阳县| 探索| 乳源| 策勒县| 封开县| 偃师市| 松阳县| 铁岭市| 沿河| 太原市| 武定县| 叶城县| 蓬溪县| 育儿| 伊金霍洛旗| 丽水市| 阳城县| 鹰潭市| 安丘市| 广水市| 邢台县| 长寿区| 镇沅| 廉江市| 河间市| 长宁区| 东至县| 封开县| 仁寿县| 龙江县| 汝南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