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陸地再次初現(First Landfall),令人激動的“新大陸”便在望了!我的心理應是哼著德沃夏克的,3/O提示我們留意后面要駛入的密西西比河,兩岸還能見到卡特里娜颶風當年肆虐留下的斷柱殘堤。
真的到了密西西比河口、看清了岸上的景物時,新大陸似的嘈雜感竟真切地襲來。雖然并沒有真的繁華區的噪聲入耳。但隨著岸線的推進,這種如紀錄片中的嘈雜感竟真的無法忽視。
駛過河口區域,河道的走勢明晰了起來。馬克吐溫曾做過船工的河流,兩岸是一派美利堅的人間煙火。密西西比河河道的管護一定是很好的,我在這條河邊看到了最多的河道助航信號設施,可以和教科書上的一一對應。岸邊果然可以看到破爛的碼頭的木結構,這大概就是3/O提到的卡特里娜的痕跡。越深入內陸,河岸邊人工的痕跡就越明顯、河道中的繁忙程度也越高。河的左岸赫然見到兩艘體量巨大、外表平滑、周身漆成灰色的艦艇并泊在一起,我想應該是軍用船只,加之先前低空掠過的戰斗機,這個軍事強國的實力是可以窺豹一斑的了!
船沿河道扭行了幾個小時,遠處出現了密集的鋼架橋和現代城市的輪廓——新奧爾良在望。河道繞城而過的部分比較寬闊,船只也交匯與此。最顯眼的,是河道中的一艘明輪船,這種蒸汽機時代的河道船型,現在應該是為了旅游觀光之用吧……卻提示了我這個地方“南北戰爭”前的奴隸種植園淵源。景物在眼前的移動,還是渾然的初到新大陸的激動,唯一就是缺少一尊自由女神像了!
船通過新奧爾良最大的兩座鋼架橋時,駕駛室的頂部幾乎是擦著橋底過去的,似乎一伸手,就能握到橋架上當地維修工的手。但船舶并未減速,我們驚心動魄的感覺還沒消退,鋼架橋就已經落在船后面了。駛離新奧爾良城區一段距離后,拖輪輔助的河道靠泊作業便開始了。因為河道有流速,這樣的作業和靜水中的港口靠泊不大一樣。我船的主機不能停轉、還要提前拋下錨,依靠錨的拉力、船舶自身的推進力和拖輪的頂推力共同作用完成。所有的引航員應該都是經驗豐富的,這復雜的過程在他舉重若輕的智慧下干凈利落地完成了。船在由三個簡易混凝土三腿平臺構成的單泊位碼頭上系泊穩固后,一些列的裝貨和入境手續便開始進行了。因為這艘船從未到過美國的港口,所以檢查的事項是全套的。其中消防滅火演習,是大家在進入美國之前就演練了幾次的,這回果然也是派上了用場的。內容和我們自己演練的差不多——模擬廚房失火。我作為探火員,背起壓縮空氣罐、戴上全呼吸面罩、穿上銀亮的隔熱服,后腰掛上安全繩便和另一名探火員(偉立)搖搖晃晃地沿著樓道走向廚房。進了廚房,一個美國人在那里,見我們來了,便用手在空中揮舞。我和偉立面面相覷,因為自行演練中沒有這個情節。那人揮了幾下手,便示意我們回去了。我倆有些忐忑,心想估計是沒做出什么應有動作,消防演習要是過不去就麻煩了……卸下全副武裝的我倆有些不知所措,但消防演習的檢查看來是已經結束了。過了一陣子,美方人員紛紛下船,對講機里傳來了消防演習通過的消息,我倆才算松了口氣。劉力說:“這美國的檢查說嚴,我看也就是那么回事,這演習的什么玩意兒啊……不也過了!”我和偉立相視而笑……后來跟3/O(即船舶消防負責人)講了那個美國人向我們揮手的事情,才明白他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他所在的位置起火了。而我們兩個探火員見到他也就是發現著火點了,職責任務也就已經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