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唐詩三百首》里的人生感悟之李商隱篇
- 煙酒小店的經營日常
- 元珠峰下一只蟲
- 1989字
- 2020-03-23 08:45:45
說起李商隱,不得不提兩個人
令狐楚:
他十六歲時便遇到了一個貴人——朝中重臣令狐楚。公元829年冬,令狐楚因賞識李商隱的才華,聘請他到節度使幕府做巡官。《舊唐書》記載:“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可見他對李商隱相當喜愛和器重。
不僅如此,令狐楚還在公務之余,對李商隱悉心栽培。據《李商隱詩傳》記載,“李商隱原習古文,不善今文,令狐楚則親授其寫今文的要領,李商隱儼然以師事之。”
令狐楚不僅對他傾囊以授,還曾兩次資助他進京參加考試,成為了他名副其實的靠山。而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绹的幫助和舉薦下,公元837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李商隱便成功考中進士。
不得不說,比起唐朝的很多才子,李商隱少走了太多彎路。對于自己的伯樂兼恩師,李商隱也一直心存感激。他曾在《謝書》一詩中寫道:“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
王晏媄:真愛亦無價?
進士及第不久,李商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另一個最重要的人,那便是他未來的妻子——王晏媄。
當時,涇源節度使王茂元請新科進士們吃飯,或許也有挑選東床快婿之意。那年李商隱25歲,風華正茂,英姿勃發,而王茂元的小女王晏媄,也是出落的亭亭玉立。兩人初見,互生情愫。李商隱第二天便寫下一首無題詩——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盡管有人指責李商隱有巴結權貴、尋找新靠山之意,但至少從上面這首詩中,我們讀出的是心動,是真情。
王茂元對這個年輕人也是十分欣賞,公元838年,他便把自己的愛女嫁給了李商隱。
新婚之后,李商隱滿懷信心參加朝廷的選官考試,且自認為發揮極佳,主考官也對其答卷激賞不已,可意外發生了,有高官以一句“此人不堪”,大筆一揮把他的名字劃掉了。
無辜落選的李商隱十分憤怒,寫下那首自剖心志的名詩《安定城樓》(節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然而,詩雖然寫得解氣,但現實卻絲毫未能改變。
總之,從李商隱娶了“李黨”的女兒后,整個“牛黨”派系都對他展開打擊報復,從仕途到生活,處處予以刁難。
而后不久,“李黨”也開始對他群起而攻之。為什么呢?因為李商隱確實沒什么立場。在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當上宰相后,李商隱曾幾次上門求情,還在重陽節去令狐家拜謁,結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李商隱便在悲痛之中留下一首追思恩師的詩,“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令狐绹看到詩句后,不由想起父親生前倆人的情誼,于是動了惻隱之心,補授他為太學博士。
可這一系列舉動在“李黨”看來,就是典型的“腳踏兩只船”,于是也開始譴責和排擠他。
自此之后,李商隱一直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艱難生存,輾轉各地幕府中漂泊謀生,幾乎從沒進入過核心政治圈。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史書對他也幾乎滿是差評,如說他虛偽淺薄、忘恩負義、品行低劣等等。
不過在民間,李商隱的遭遇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越劇《雙飛翼》中有段唱詞,恐怕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不屑黨爭陷黨爭,愿守正道難正道。想挽狂瀾力不能,榮辱名利皆鐐銬。恨不能,恨不能,恨義山無能破禁牢,唯余悲愴空自嘲。”
千年后的今天,我們無法猜測李商隱在步入這場婚姻時的狀態——對于可能到來的麻煩和災難,他究竟是不懂、不屑、還是不怕。我們只知道,為了堅守這份感情,李商隱葬送了自己的前途,還背上了全世界的罵名。
史書記載,王晏媄30歲左右就因病去世了,他們只相伴了短短十余年。得知妻子病重,李商隱火速趕往家中,卻終究沒能見到妻子最后一面。
他滿含悲痛和歉疚地寫下——?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
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識。
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李商隱都沉浸在這種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愛妻去世后,李商隱應西川節度使的邀請,到西南邊地擔任參軍。來到巴蜀之地,李商隱依然時時懷念著亡妻——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名叫《夜雨寄北》,卻是一首再也寄不出去的詩。
公元857年,四十五歲的李商隱最后一次回到長安。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了。他獨自登上長安城南的樂游原,寫下那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他已自覺老了。留下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無題詩后,他便悄然告別了這個世界——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是一首朦朧到無解的詩。因為有人讀出了悼念,有人讀出了自憐,有人讀出了樂觀,有人讀出了哀嘆。像是跟亡妻對白,又像是自言自語。
就像是李商隱的一生,無題,亦無解。他被誤解被排擠,卻不曾有一句辯白;他被牽絆被連累,卻不曾有一句悔恨。你搞不懂他是無知還是無畏,是糊涂還是心大。
只知他,寫盡無題詩,最是有情人。千百年后,又有多少所謂的文人墨客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