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七夕之夜
- 煙酒小店的經(jīng)營日常
- 元珠峰下一只蟲
- 777字
- 2022-08-06 09:47:11
很多很多年前的夏夜晚風。家門口,池塘邊,長條麻石上,總有一群小屁孩圍在阿婆的身邊,或蹲,或站,或坐著,有個把機靈點的還會幫忙扯線穿針。
阿婆她,出身沒落的地主人家,會講古。蛤蟆神,白馬寺,張?zhí)鞄?,龍女,陳世美,還有牛郎和織女。講到興致處,還會唱一段黃梅戲。
現(xiàn)在想來,阿婆年歲其實并不是很大,只是生育早,個子小顯得慈祥。在那個英雄母親年代,多子多孫太操勞,缺醫(yī)少藥還吃不飽顯得老。
今天是七夕節(jié),無來由的突然想起了她。唉,一陣心酸涌上心間。但那份記憶,那個多年前的七夕夜晚,聽她講古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其實吧,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故事就那么幾個,但孩子們是百聽不厭,特別是講到興趣處她還會阿虎臉,逗小孩,嚇唬人,最開心。
那天晚上,她又講起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一位叔叔端著碗飯也湊過來聽。不知道怎么的,那個一扁擔打不出一個悶屁的叔叔那晚特別話多,總是打岔。
“牛郎怎么能殺了老牛呢?耕牛是個寶,生產(chǎn)少不了,生產(chǎn)隊里沒耕牛啊,急得個雙腳跳?!?
“難怪王母娘娘會發(fā)火,變條河,男子人要多放牛兒多作田,娘子人要多生娃兒多織布,癩蛤蟆吃不到天鵝肉,革命衛(wèi)生除四害,蒼蠅,蟑螂跟老鼠,特別是麻雀討人嫌,四兩重的的麻雀要吃十斤谷”
“六月六,不殺雞就恰肉,七月七,米歸倉,犁耙藏,糯米餃子七月半?!薄?
叔叔的打岔,就像豬八戒在五莊觀的插科打諢,引來的是笑聲一遍又一遍。阿婆也不生氣,頂多就是罵句:就曉得恰飯,明朝去后背山扯付刀敷藥貼你嘴。
是啊,阿婆是村里的郎中,接生婆。我們這一輩還有上一輩的孩子們個個都是她接生的。威望很大,他家天井麻石上曬的那些草藥我們從來不敢去搗亂,因為,村里人有個蛇咬刀傷,被樹根刺穿了腳板是常有的事。要是不聽話,回家會挨打。
時間不經(jīng)過,轉(zhuǎn)眼間,同輩人里面都有升級做奶奶的好幾個。時不時在耳邊響起那首歌: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