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心理研究
- 申繼亮
- 556字
- 2019-12-06 20:10:56
新弱勢群體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城鄉人口流動的限制被打破,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世界上迄今規模最大的人口轉移,即“民工潮”(migration of rural labor)。然而,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局限,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無法享受與城鎮人口相同的福利待遇,子女受教育問題也面臨著諸多限制與困難。因此,很多農民工在進城的同時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農村,并托付他人代為照看,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農村形成了一類新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left behind children)。權威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人口已超過6000萬人(全國婦聯,2013)。
留守兒童,是指雙親或單親長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農村老家接受教育與撫養的18周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兒童;2006年新華社的一則報道顯示,中國約有1.2億農民常年于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2013年中國婦聯發布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6000萬。雖然這些數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足以令人震驚,中國的留守兒童人數已超過歐洲一個中等國家的兒童總人口數量,且其數量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同時令人震驚的還有頻頻見諸報端的留守兒童事件,例如遭遇侵害、自殺、反社會事件,以及被監護事故等等。如何保障留守兒童的正常發展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的社會熱點問題,良好保障措施的形成,則需要從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生存狀況和心理發展情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