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6年的走訪:質性研究的被試選取、訪談與編碼

2006年3月份,課題組開始在河南省農村開展實地調查,主要采用無結構個別訪談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并配合了問卷調查。

從河南省××縣××鄉鎮選取了20名留守兒童,年齡在11~16周歲之間,包括10名小學生和10名中學生,男生10名,女生10名。其中,雙親外出的兒童14名,單親外出的兒童6名。雙親外出留守兒童包含了隔代監護、親戚朋友監護、自我和兄弟姐妹監護三種監護類型。單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包含了父親監護和母親監護兩種類型。包含多種監護類型的目的,不是為了在各種監護類型之間進行細致的比較,而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獲取最全面的信息。在被試的選取上,首先由各班主任對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人際交往以及行為舉止等方面進行綜合排序;其次,研究者依據排序選擇各班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前三名和后三名;最后,在選出的所有留守兒童中,隨機選取各種監護類型的留守兒童,平衡男女比例。在取樣上考慮留守兒童的發展狀況和性別,有助于我們更為全面地了解留守兒童實際的生活適應狀況,避免偏頗。

在留守兒童選取的基礎上,本研究還訪談了其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和同學(非留守兒童),包括10名老師和16名同學。選取的10名老師中,男老師4名,女老師6名;初中老師4名,小學老師6名。同學的選取標準是:首先由各班主任根據被訪談留守兒童的情況,選出與這些留守兒童平時比較熟悉的3名女生和3名男生,最后,由研究者從各班中隨機選取1名女生和1名男生進行訪談。本研究中,有16名同學參與了訪談研究,男女各半。

(一)訪談提綱

基于已有的留守兒童研究以及國內外關于弱勢群體的研究文獻,經過研究小組的討論,形成了初步的訪談提綱。訪談提綱只是對留守兒童生活適應的一種預期規劃,以保證訪談過程的正常進行。訪談對象包括:留守兒童、班主任和留守兒童的同班同學(非留守兒童)。在實施正式訪談之前,每位訪談者首先進行一次預訪談。根據預訪談的反饋和小組討論,進一步完善訪談提綱以及追問內容。具體來說,對于留守兒童的正式訪談提綱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1)請自我介紹一下,說一說你的性格、愛好和生活等,讓我了解一下你的大概情況。

(2)我們的生活有方方面面,有些方面我們比較看重,有些方面呢,是無所謂的。你認為現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為什么?

(3)你現在快成為大人了,這個時候,每個人腦子里都會考慮一些問題。那么,你平時想的最多的是什么?還有什么?

(4)你將來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5)在你現在的生活中,身邊有哪些大人?你認為這些人在你生活中很重要嗎?請按照重要性排序。

(6)與以前父母在家相比,父母出去以后,你的生活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

(7)自從父母出去打工以后,你覺得和父母的關系還像以前一樣嗎?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8)你剛才說和×××生活在一起,你覺得他(她)們與父母在家一樣嗎?為什么?他(她)們在你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9)自從你父母出去打工以后,你覺得周圍的人(包括你的親人、鄰居、老師和同學等)是如何看待或對待你的?

(10)在你現在的生活中,有沒有因為你的父母出去打工而引發的不愉快經歷?都有哪些?在遇到這些情況時,你都是怎么做的?

(11)你更喜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為什么?

(12)你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你覺得這些朋友在你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13)你覺得老師對你怎么樣?老師在你生活中有什么樣的作用?

(14)你喜歡學習嗎?為什么?

對于班主任的訪談提綱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針對留守兒童群體,第二部分針對自己班里的具體學生。具體問題如下。

(1)一提到父母不在家的孩子,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2)與一般兒童相比,您覺得這些父母不在家的兒童總體上有哪些特點(或不同)?您覺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特點?

(3)您平時都是怎樣教育這些孩子的?學校一般怎么對待這些孩子呢?

(4)您認為應該怎樣幫助這些孩子呢?

(5)針對具體兒童:a.您能談談對這個孩子的看法嗎?b.您認為這個孩子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應該怎樣幫助他(她)?

與班主任的訪談提綱相同,對留守兒童同班同學的訪談也包括上述兩部分,具體如下。

(1)當一提到父母出去打工的同學時,首先會想到什么?

(2)能說說你對這些父母不在家的同學的看法嗎?你覺得他們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他們又有什么缺點呢?

(3)針對具體兒童:你和你們班上的某位同學熟悉嗎?能說說你對他(她)的看法嗎?他(她)身上都有哪些優點?哪些不足?

無論對于留守兒童、班主任還是留守兒童的同班同學,訪談者要根據訪談實際的進展情況,在整個訪談過程中靈活提出上述問題,保證訪談過程的流暢自然。同時,訪談者會運用追問或探測等技巧,來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如果被試在交談中說出了另外有價值的信息,訪談者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追問,以獲取額外信息。在訪談過程中,對于相關問題的探測,主要采取讓兒童描述這一問題、解釋這一問題和說明對自己的影響等措施。

(二)訪談的實施

訪談者由發展心理學專業的2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碩士研究生擔任。在訪談之前,首先進行培訓,以保證訪談標準的一致性和訪談的成功實施。整個訪談過程在當地學校進行,并確保每次訪談環境的安靜。1名訪談者一次訪談1名被試,用錄音筆記錄整個訪談過程。最后,由訪談者對自己的訪談錄音進行逐字轉錄,形成電子文檔。

(三)編碼與分析

對于所有的轉錄文件,我們進行了嚴格編碼和質性內容分析。主要運用Nvivo質性數據分析軟件幫助分析。

在正式編碼之前,研究小組的5名成員(2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碩士研究生)首先閱讀了所有轉錄文件。根據本研究關注的問題和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在“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況”這一問題上,最終形成了分析的6個主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

(2)留守兒童的個性特點;

(3)留守兒童的情緒特點;

(4)留守兒童的社會行為;

(5)留守兒童的不愉快經歷;

(6)留守兒童關注的事情及未來理想。

在“留守兒童的發展資源”這一問題上,最終形成了4個主題。

(1)家庭資源;

(2)學校資源;

(3)鄰里關系;

(4)留守兒童對各種資源的利用。

確定主題后,研究者進一步對每個主題下的原始數據進行閱讀,概括并提取每個主題下的核心概念。這一程序的目的是為了以清晰和簡捷的方式捕捉每個被試所說言語的本質(Hill,et al.,1997)。編碼完成之后,每個主題下面包含不同的一級編碼和二級編碼。根據Hill等人的觀點,如果一個碼在所有的被試中都有體現,這個碼就被稱為“普遍的”(general);如果一個碼在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被試中都有體現,就被稱為“有代表性的”(typical);如果在不到一半但是多于兩個的被試中有所體現,就被稱為“偶爾的或有時的”(occasional)。

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的數據分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建構意義的過程。無論這4個主題的最終確定還是每個主題下核心概念的形成,都是經過研究者對轉錄文件的反復閱讀和多次斟酌形成的,力求較為準確地表達被試的真實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呼和浩特市| 西平县| 靖西县| 略阳县| 大厂| 静宁县| 镇远县| 万盛区| 曲阜市| 邢台县| 社会| 普定县| 清徐县| 沧州市| 清镇市| 分宜县| 盐山县| 封丘县| 临城县| 清新县| 鲜城| 巴林左旗| 沙坪坝区| 台江县| 乌海市| 双鸭山市| 东阿县| 多伦县| 蓬莱市| 宜兰县| 锦州市| 石台县| 麻城市| 巴塘县| 印江| 黄大仙区| 大连市| 吉首市| 东莞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