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機遇

在留守兒童的生活中,他們的內外監護人都會負有一定的監護責任。雖然他們能夠為留守兒童提供一些社會支持,但是,面對父母親情的相對缺失,與父母都在家的農村兒童相比,留守兒童必然面臨著較多的壓力事件,以及由于留守帶來的種種日常煩惱。這些事件和煩惱,給他們的心理健康現狀造成了一些影響。

目前,關于“留守”給兒童帶來的消極影響常常被各類媒體報道。一些留守兒童報告說,當父母不在身邊,自己受到委屈時“不止一次想要自殺”。另一些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后,性格變得內向孤僻。學校里的教師也報告說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現象較為嚴重。同時,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也很容易受到傷害。例如,一些媒體報道了初中留守兒童的懷孕現象。一些心理學、社會學研究者從量化的角度考查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

黃艷蘋等(2007)在江西省對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生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整體焦慮感、學習焦慮、人際焦慮、過敏傾向、沖動傾向、恐怖傾向和身體癥狀等心理健康指標上的得分都與非留守兒童有顯著性差異。并且,由單親監護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隔代監護和同輩監護等類型的留守兒童。郝振等(2007)對7個省市的10所中小學進行的抽樣調查研究也發現,留守時間為半年以上的留守兒童,其自尊水平、內控性、情緒控制和社會適應水平都顯著小于非留守兒童。而留守時間為3個月的留守兒童,在上述心理健康指標方面與非留守兒童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研究者提示,留守兒童開始感受到“留守”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的時刻應該是在父母外出打工半年后左右。還有的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自尊和歧視知覺都顯著高于非留守兒童。

可見,“留守”雖然能夠為一些兒童的發展帶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生活狀態對于大部分心理尚未發展成熟、知識和經驗還不豐富的兒童來說,很可能會是潛在的威脅。“留守”作為一種暫時的生活狀態,能夠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面。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問題,實質上是關于環境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對環境如何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結果等問題的探討。因此,理解“留守”或父母親情的相對缺失這一環境對兒童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認識所謂的“留守兒童問題”或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

總體而言,已有的關于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狀況的實證調查為數不多。這些研究成果大多來自直覺性的經驗總結和簡單的群體比較。因此,我們有必要從留守兒童面臨著的壓力、留守兒童擁有的資源,以及在這兩方面的影響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現狀進行較為系統的描述。帶著這樣的問題,結合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兩種思路,我們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研究。本次調查以農村青少年為調查對象,主要試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與留守有關的壓力事件?

(2)面對這些壓力,留守兒童自身有哪些應對的資源?

(3)在這些壓力和資源的影響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

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的基礎上,我們嘗試提出一些反思和教育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奉贤区| 五指山市| 区。| 昌都县| 通江县| 高州市| 宁德市| 乌拉特后旗| 珲春市| 鄂州市| 高邮市| 巴马| 永安市| 滁州市| 南华县| 焉耆| 阳高县| 英吉沙县| 徐闻县| 玛曲县| 唐山市| 淅川县| 平利县| 乌拉特前旗| 贵州省| 水富县| 秀山| 江华| 博爱县| 丹棱县| 通海县| 华池县| 延长县| 宾川县| 乃东县| 大埔县| 许昌县| 瓦房店市| 吉安县|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