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過程

重建道路交通事故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事故重建人員需要了解事故的各方面證據材料,包括事故現場痕跡、散落物、事故車輛、道路條件、駕駛人與乘員、天氣條件、駕駛人操縱狀況時的心理及交通管理法律法規等諸多方面的事項,涉及因素非常多。因此,道路交通事故重建過程都是在一定的證據條件下完成的,要重建出與事故發生時各方面要素的變化完全一致的事故過程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對于事故處理和事故預防工作,這也是沒有必要的。

1.3.1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條件

進行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脫離客觀和可靠的證據材料而進行的事故重建工作只能是對事故過程的猜測,是沒有說服力和意義的。一般地,要重建一起事故過程還需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這些條件通常都是經過現場勘查能夠獲得的。例如,肇事車輛肇事前后的狀態、運動方向、運動距離及最終停止位置等;肇事車輛碰撞類型、損壞部位及程度等;路面痕跡、道路狀況、裝載情況;受害人損傷情況、駕駛人操作情況等。這些信息資料的客觀性、完整性和真實性都將影響交通事故重建的成效。

0

【基本信息】

一般地,事故重建人員對事故信息掌握得越全面、對事故過程的認識越深刻,重建的速度就會越快,重建的質量也會越好。重建道路交通事故需要掌握以下基本信息。

(1)事故車輛信息:車輛幾何參數(圖1.1)、車輛的質量參數、裝載情況、安全裝備工作情況、安全帶使用情況、安全氣囊工作情況、制動協調時間、車體痕跡、車輛變形,以及輪胎、制動、轉向、燈光、視野等信息。圖1.1中,字母a、b、c、d、e、f、g代表車輛沿水平方向的外廓尺寸,數字1、2、3、4、5、6、7、8表示車輛指示部位至水平地面的高度。

0

圖1.1 車輛幾何參數

(2)事故現場信息:事故現場輪胎地面痕跡、刮擦痕跡、散落物、車頭方向、車輛儀表讀數及傷者位置等。

(3)道路條件信息:道路的幾何尺寸參數、附著系數、坡度、彎道半徑、超高、路面狀況、天氣情況、沖突點、碰撞點等。

(4)交通管理信息: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護欄、隔離帶等道路安全設施與管理設施。

(5)乘員信息:駕駛人與乘員在事故中的反應,碰撞前后駕駛人與乘員所處的位置、受傷部位、傷情檢查報告等。

(6)檢驗鑒定信息:道路、駕駛人、車輛的某些技術狀況與性能等。

(7)證人陳述:事故當事人、乘員及目擊證人對事故過程的描述等。

(8)監控信息:道路及周邊電子警察等監控設施記錄的事故過程信息。

(9)車載電子信息:事故車輛安裝的各種電子裝置記錄的車輛運行狀態的數據信息,通常包括車輛安裝的發動機及底盤控制單元、車載藍牙、車載導航、車載WiFi及多媒體系統等工作時記錄的信息,以及車輛在工作時存儲于云端的信息。

1.3.2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并非通過對已搜集的事故信息進行想象,從而推測事故發生的過程,而是對現場信息搜集水平不高的交通事故做出本質上的解釋,這是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事故重建的具體過程隨著重建目的、重建內容、重建要求、重建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事故重建有一些確定的規則與程序。

1. 明確重建結果所要解決的問題

對于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人員來說,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明確通過事故重建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一個確定的交通事故案件,由于需要重建的任務不同,需要的證據材料、重建的方法、所需要消耗的時間,甚至是重建的精度與所需要的費用都可能不同。因此,重建工作一開始,務必明確目標和任務。

2. 審查證據材料

在明確重建任務之后,就必須明確完成該項工作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材料才能實現,并把那些與任務或需要研究的問題無關的材料放在一邊,經過仔細研究與審查確定哪些證據材料與重建任務是密切相關的,哪些是存有疑問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哪些又是與重建任務不相關的證據材料(圖1.2)。例如,當重建任務是需要明確事故車輛哪一方違反路權規定時,那些乘員損傷的證據材料就不需要考慮。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材料分析研究的數量,提高工作的效率。

0

圖1.2 證據材料的分類

3. 根據任務需要搜集其他所需材料

證據材料審查之后,已有的材料可能是不充分的,要重建事故過程還需要補充一些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數據。例如,事故發生路段路面的附著系數,往往事故卷宗材料里面是缺失的,需要重建人員查閱手冊、借助以往辦案的經驗,或實地現場試驗以獲得數據。如果需要補充的材料可以獲得,則重建過程就可以繼續執行;否則,重建工作可能需要終止。

4. 繪制碰撞后車輛運動態勢圖

多數情況下,繪制一張碰撞后車輛運動態勢圖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如果問題是需要明確車輛碰撞時的位置及車頭方向,則繪制碰撞后車輛運動態勢圖通常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并非所有的重建工作都需要繪制碰撞后車輛運動態勢圖,如對于汽車尾燈是開還是關的重建問題。圖1.3所示為某起事故的碰撞后車輛運動態勢圖。

0

【車輛運動態勢圖】

0

圖1.3 某起事故的碰撞后車輛運動態勢圖

5. 檢查之前的工作成效

隨著重建工作的深入,問題逐漸清晰,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人員的頭腦中就會形成事故過程的初步結果。此時,需要回過頭來對以前的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審查與整理,需要比對各個痕跡是否能夠相互吻合。例如,輪胎地面痕跡與輪胎的磨損,汽車碰撞后兩臺車碰撞的部位、變形的大小與方向是否能夠對應起來。由此來理解車輛碰撞過程中的運動速度、行駛方向與作用力大小,理解碰撞前后汽車的運行軌跡。如果痕跡能夠相互印證,則說明重建結果是可信的,可以通過輪胎拖印、側滑印等進行必要的計算,對重建的相關結果進行量化。

6. 對理論或假設進行驗證

如果通過檢查之前的工作成效后,事故過程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就需要運用動力學理論對碰撞前車輛的位置、行駛速度、加速度和行駛方向等進行檢驗和驗證。重建人員經常會相信證人和現場勘查的證據,但這些第一手材料有時也會存在問題,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

7. 審查重建報告的結果是否令人滿意

碰撞的結果可能與重建報告得出的結論相符。重建報告中的其他結果,如碰撞時接觸部位的高度,有時對于重建任務來說并非重要事項,但是這些結果也必須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否則,會降低重建結論的可信度。例如,在需要對車輛停止位置進行確認的事故重建中,盡管車體表面的刮擦痕跡對于停止位置的尋找來說并非重要因素,但是重建結果也必須對該刮擦痕跡的形成做出充分的解釋,因為在重建過程中人們不可以忽略這些明顯的痕跡。

8. 檢驗得出的結論

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出幾乎相同的結論(圖1.4),并且它們能夠相互印證,則可以提高重建結果的可信度。不同的人,運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重建的結果不同,則基本能夠說明重建結果是不可信的。這也是事故重建初學人員經常遇到的問題。

0

圖1.4 用不同方法重建事故

9. 用圖表和表格對結論進行說明和解釋

用示意圖解釋事故過程中車輛運動的序列事件和車輛的運行姿態,用曲線和圖表顯示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相關運動參數的變化,如圖1.5所示,可以直觀、方便地展示事故過程的諸多信息。特別是隨著事故重建技術和計算機圖形技術的發展,一些專門的工具軟件可以幫助人們生成二維或三維的重建結果,更加形象、直觀、全面地展示交通事故的重建結果。盡管這些工作對于完成任務來講并不是絕對必要的,但這種方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并逐漸成為事故重建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0

圖1.5 用圖表對重建結果進行解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台江县| 霞浦县| 新郑市| 石家庄市| 巫山县| 鄂温| 儋州市| 石渠县| 札达县| 乌兰察布市| 车致| 盘山县| 和龙市| 深圳市| 贺州市| 龙川县| 都兰县| 图木舒克市| 永吉县| 鄢陵县| 安陆市| 大丰市| 陈巴尔虎旗| 万安县| 封丘县| 上栗县| 建瓯市| 威信县| 中山市| 磐安县| 辉县市| 新昌县| 称多县| 武夷山市| 涞源县| 乐业县| 颍上县| 通州区| 扬中市|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