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生的節氣
  • 季紅真
  • 1761字
  • 2019-11-29 16:27:38

捕魚和狩獵一樣,大概是人類最早的生產方式,創造出最古老的文明。在中國至少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陶器上都有魚形的紋飾。道家信仰中的太極圖,是以黑白相交的兩條變形魚來概括對于宇宙的基本看法。西南少數民族的銅鼓銘文中,也有不少魚的圖案。特別有意思的是,斷發文身的人競渡的場面。他們駕的龍舟很小,而魚卻很大,在散點透視的平面構圖中,船仿佛是在魚群中穿行。而且,就是在生態環保的意識普及全球的今天,越來越嚴格的禁止使打獵幾乎成為犯罪行為,而基本退出人類的生產范圍,捕魚的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盡管工具和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仍然是人類重要的活動內容。可以說捕魚是人類貫穿古今的一項重要生產方式,和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無論中外,各種各樣的文學藝術多取材于捕魚。已故的中國名作家汪曾祺,在《故鄉人》中,有一篇即是《打魚的》,詳細地記載了故鄉捕魚的方法。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更是經典的敘述,因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名揚全球。那個獨自架著一只小船在海里捕魚的老人,緊緊抓牢繩索,與風暴和鯊魚搏斗,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雖然最終得到的只是一條魚骨,但生存的頑強卻寄托了現代人對于生命價值的獨特理解。據說故事是海明威聽來的,但關于捕魚的大量細節卻好像出自行家里手。始知人可以獨自駕船在海里捕魚,我也是得自海明威的著作。

在中國古代,捕魚的知識非常豐富,保留在大量的古漢語詞匯中。比如捕魚的工具,最通常是用網,《詩經·新臺》有“漁網之設,鴻則離之”。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記得幼年的時候,院子里的小伙伴兒經常玩兒的一個游戲就是模仿用網打魚的情景。兩個大一點的孩子高舉著搭起來的手,象征著漁網。一群小孩子后面的拉著前一個人的衣服后擺,轉著圈魚貫著從“漁網”下鉆過去。所有的人齊聲唱著一首歌謠:“一網不撈魚,兩網去趕集,三網撈一條小尾巴魚。”“小尾巴”一詞可以任意地無窮反復,全憑“漁網”的好惡。歌謠完結的時候,兩個大孩子的手臂落下來,被扣住的那個孩子就是落網的魚。游戲重新開始,雖然簡單卻有不盡的樂趣。由此也可以看出,用網打魚的活動反映在民間文化的形態中。不僅如此,中國古代對于漁網有著詳細的分類,大的漁網稱“罛”,小的漁網叫“罜?”,用竹竿支架的漁網為“罾”,捕捉小魚的細眼網名“罭”,兼能捕鳥的網是“罨”,“罟”則是所有網的總稱。由用網捕魚的基本方法推及其他,所有捕魚的方法幾乎都有相關的語義聯想。古代的網大概是用麻或絲的繩編織的,但是一些用竹子做的漁具也用相同的偏旁,比如“罩”最原始的語義是捕魚的竹籠。不僅如此,其他的捕魚方法也都冠以同一個字頭。比如,“罧”是積柴在水中取魚,先將柴草放入水底,然后敲擊船幫,魚因恐懼而鉆進水下的柴草中,然后撈取柴草得到藏在里面的魚。這種捕魚的方法大概已經失傳,我走過很多地方也沒有遇到過。又比如“0001-1”,《辭海》里說明是古代夾魚的工具,但是如何夾則沒有說明。“0001-1”是“罱”的本字,夾魚大約和罱河泥的方法相近。錢載《罱泥》詩:“兩竹分手握,力與河底爭。……罱如蜆殼閉……”,幸運時便能夾到魚。“罶”的注釋更簡略,只說是古代的漁具,材料和方法都無記載。現代捕魚的詞匯則更繁雜,多數是以不同的動詞和“魚”組成動賓詞組,比如釣魚、淘魚、摸魚、攔魚、撈魚,等等。這些動詞不專門用于捕魚,因此也沒有古代相關字的同一偏旁。而且獲得魚的方法除了捕之外,還包括人工養殖。捕魚的智慧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帶有貶義色彩,“漁”又指涉所有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所謂“坐收漁人之利”。

在脫離了漁網捕魚之后,在所有的捕魚方式中,釣魚的方式最古老也最普遍。城市里的工薪階層,雙休日的時候,到人工挖掘的魚塘去釣養殖的魚,是休閑的重要方式。與其說這是一種生產方式,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調節。釣魚的這一特殊意義,也是從古延續至今,在古代漁、樵并列代表歸隱的主要方式,是傳統士大夫階級推崇的至高文化境界。無論是神話中的姜太公,還是歷史人物嚴子陵,都是以在山野垂釣的方式遠離政治紛爭,避禍于亂世,獲得精神的獨立與逍遙。從柳宗元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到清代王士禎的“一人獨釣一江秋”,都寄托了遺世獨立的精神與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以一個“漁”字而能概括所有捕魚的方式,也只有漢語才有這樣豐富的簡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肃北| 陇南市| 通辽市| 大同市| 得荣县| 佛山市| 闵行区| 肇源县| 汤原县| 泰安市| 泗水县| 井陉县| 淮阳县| 上饶市| 社会| 丹棱县| 南召县| 晋州市| 公主岭市| 北碚区| 清苑县| 驻马店市| 绵阳市| 红桥区| 合肥市| 文山县| 宜兴市| 胶南市| 莱西市| 双鸭山市| 东阿县| 新河县| 鹿泉市| 台东县| 吉木萨尔县| 边坝县| 思茅市| 蕉岭县| 灌阳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