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生如旅,常在路上。

路漫漫其修遠,偉大的人物自然會上下求索,而對于普通人來說,更多的是艱難的跋涉和無奈的等待。有道可行,大約是文明之始的主要特征,無論哪一個種族和哪一種文化都是如此。路是和歷史相纏繞的總體象征,一個是空間的,一個是時間的。它又和人類的精神互為象征,古代國家政權穩固的前提是道路的暢通,意味著統治意志的順利傳達。而人類種種精神的活動,也多以道路為最基本的喻體。在中國尤其明顯,所謂“廣開言路”,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包括“政通人和”的理想,都發源于道路的引申意義,一直發展為世界人生的哲學思辨。無論是儒家的政治倫理之道,還是道家的宇宙生命之道,語義的聯想都是以道路為象喻的基點擴散開去,形成一整套價值體系。就是一些最為形而下的技藝,也貫之以“道”,比如“生財有道”等。一直到新文學的拓荒者們,都以道路來比喻文化的革新。魯迅的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最典型的語用例子。出于這樣的原因,導致了漢語很多形容詞的多義,比如形容詩文的艱澀不順口,經常用的詞是“佶屈聱牙”。近日閑讀曹操的《苦寒行》,內有“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始知“詰屈”即崎嶇,可見最原始的語義是指道路的崎嶇,隨著語言文化的發展變化,這個意思幾乎被人們忘記了。

交通的發達,無論體現在什么樣的工具上,都離不開道路。關于它的分類也就形成了一整套的相關語詞:陸路、水路、空中航路,等等。陸路又分兩大類,就是鐵路和公路。公路又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最先進的自然是高速公路。其他如山路、村路和棧道等,不勝枚舉。在我的故鄉浙南山地水陸相接處,最原始的交通設施叫碇步,是把方石一步一塊地安放在溪水中,供行人往來。據交通部門統計,全縣有一千多處碇步。而在干旱的北方,這種設施由于少而簡陋,連一個專有的名詞也沒有,通常是以“過河的石頭”,一言以蔽之。最有意思的是在中國文字影響下的日語中,有一個特別的字,以“山”為偏旁,右邊是“上”與“下”兩個字疊在一起,乍一看以為是一個“卡”字,意思是指山路的盡頭,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于道路的分類比中國人還要細致。隨著科技的發展,由“路”發源的詞語范圍進一步擴大,所有與信息相關的技術都有這一中心詞,比如電話線路、信息高速公路,等等。

人類的陸路交通大致經歷了由步行到畜力再到機械,最后發展為飛行器的過程。車由畜力而蒸汽,再到電氣和磁力,使人的旅行方式不斷地由慢到快,由簡陋到舒適。服務于旅行的“三產”,自古就很配套。于是有了各種各樣的車站,有了專門為行者設置的客店,還有了專門服務于商業活動的貨棧,而兵站更是國防的重要設施。“站”以人靜止的動作“立”而區別于“行走”,也有了停的意思,轉而用作名詞,可見語言功能的靈活。它既形象地表達了時間與空間的一個停頓,又意味著行路主體一種放松的狀態。“文革”中批判吃老本思想的形象說法,是“船到碼頭車到站”。“文革”后精英知識分子對于民族落后現狀的焦慮,集中在車站等待的旅客形象中。知青文學中的名篇,有以車站開始的故事。近年興起的小品和電視劇,多以車站為特定空間,只是正劇和悲劇轉變成了喜劇。

最古老的車站大約是驛站,字面已經標注出是以畜力為主的交通方式。中國的驛站專門服務于官方的郵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故鄉高郵,就是因為秦代的驛站設在高臺上得名。為了便于往來的官員休息,驛站設有食宿的機構,由此而與政治史發生深刻的聯系,馬嵬坡由于與楊貴妃之死的歷史之謎連接,而成為最著名的驛站,盛唐在那里終結,像巨大的驚嘆號永載史冊。國外的驛站,則一開始就是官民同處。郵遞政府與民間信件的馬車,也捎帶著過往的旅客。普希金的短篇名著《驛站長》,是一個經典的感傷敘事。在美國的西部片中,槍手們活動的場景多是偏僻小鎮的驛站,淑女們的歷險與得救經常發生在馬車上,有時還會有戴瓜皮帽梳小辮的神秘中國俠客,在沉默中突然扔出一把小刀,解救困厄中的男女主人公。歐洲的騎士片中,穿緊身褲和寬松絲綢襯衫的年輕帥哥們,經常揮舞著長劍,瀟灑地在馬車和驛站中殺進殺出,勇敢機智地保護萍水相逢的小姐。從金庸的小說到近些年的港臺武俠片,客棧都是頻繁出現的場景,張曼玉和林青霞聯袂主演的《新龍門客棧》就是最成功的一部。只是這些客棧已經不再具有官方的色彩,產權屬于個體戶,就像大車店是北方遺留至今的民間客棧,主要服務于畜力交通;但由于往來客人的流動,使它們都具有混亂帶來的神秘性。

近代交通的發達是以機械車輛代替畜力車輛為標志,對于車站的分類通常是在“站”字前面加上具體的交通工具名詞。比如,火車站、汽車站、電車站。八十年代的北京,最早的出租車也有專門的車站。而早期現代城市長春,稱呼有軌電車為磨電,車站也就自然稱為磨電站。汽車站又分出長途汽車站,它區別于市內只有一個路牌的汽車站,最顯著的標志是要有一棟建筑和一個較大的停車場。建筑中通常分為售票區與候車區,此外小賣部也是很普遍的。對于一個現代人來說,坐汽車和火車旅行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對一個多世紀以前的中國人來說,則是不可想象的奇特經歷。最早留洋的學子,詳細記載過坐火車的新鮮感覺。而洋務運動中的改革派倡議修鐵路,首先面臨的是從民間到士大夫階層的頑強抵制。曾到過長江中游的一座小城,那里至今不通火車。京廣鐵路原設計要從這里通過,當時的鄉紳聯絡了在京的所有本鄉大臣上書朝廷,言修鐵路會破壞風水,朝廷只好修改原來的圖紙。對于經濟發展意識普及的當代中國人來說,修路是基本前提,就連普通的農民也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由此帶來的全民性變化是,人的流動性加強了,旅行的幾率增加了,人所擁有的時間與空間形式也大大地改變了。

車站對于越來越多的人來說,已經是一個無法規避的場所,也是一個最典型的公共空間。它的象征意義,或者說文化符碼的價值也日益顯豁。現代文明統治下的人類,對于交通工具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而現代的交通設施也改變著人類的日常生活,許多的傳奇都與各種車站有關。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在火車站邂逅了渥倫斯基,由戀愛而婚變至情斷而自舍。對于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素不以為然的托翁,原是要寫一個墮落的女人,最后卻深深地同情自己的主人公,讓她以臥軌的方式自舍。故事以車站始而以車站終,這其中隱喻的文化意義似乎沒有被很好地揭示。而且托翁晚年離家出走,逝于一個小車站的候車室里,這多少是一種宿命。張愛玲也是一個現代文明的懷疑者,她筆下的電車軌道,像游動的鰻魚一樣伸縮行止,鈴鐺則像一串小點連成的虛線,偶然的封鎖把切割好的情感空間打破,路人的真情在一瞬間釋放出來,又隨著封鎖的結束而很快地結束。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說集名為《邂逅集》,就是因為多數作品取材于行旅中不期然而遇的人物與故事。其中也包含著漂泊人生中命運無常的哲學感悟,包含著對人與世界關系偶然性的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都匀市| 濮阳市| 广安市| 固始县| 九台市| 宁阳县| 噶尔县| 休宁县| 凤凰县| 神池县| 会理县| 高平市| 龙海市| 辉县市| 城口县| 湟源县| 天镇县| 安丘市| 红河县| 楚雄市| 六枝特区| 凤翔县| 天全县| 盐源县| 丹江口市| 新宁县| 新余市| 黎川县| 当阳市| 汤阴县| 繁昌县| 齐齐哈尔市| 海城市| 泾川县| 潼南县| 苏尼特右旗| 浮山县| 永善县| 曲阜市|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