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問題的提出

現代漢語普通話是一個非勻質的復雜的系統,就某些表達而言,如被動句、雙及物結構,有多種共存的表達形式。這些表達形式往往比任何一種方言都要多。

普通話中被動標記有“被”“叫”“讓”“給”四個。揚州方言被動標記有“給”“被”,南京話被動標記有“給”“叫”,天津、濟南、保定、太原有“叫”“讓”“給”,連云港有“讓”“給”,北京、西安有“被”“叫”“讓” [1],滄州、長治有“被”“叫”“讓”“給”,唐山、臨河有“讓”“叫”,張家口、哈密有“讓”“被”。 [2]

普通話中雙及物結構有雙賓語句(送他一本書)、介賓補語結構(送一本書給他)、復合式雙賓結構(送給他一本書)、介賓狀中結構(給他送一本書)四種。南京話、蘇州話有雙賓語句和介賓補語結構 [3]。以甘肅為中心的甘、寧、青三省的多數方言,陜西關中一帶的中原官話僅用介賓狀語結構,以陜西關中方言為核心的官話點兼用雙賓語結構和介賓狀語結構。太原話多用復合式雙賓結構。江西的安義,湖北的陽新、通山,安徽的宿松,贛南的瑞金,閩西的上杭,湖南的安仁、婁底、湘鄉、韶山等地方言僅用介賓補語結構。 [4]

對于普通話被動句、雙及物結構表達形式多于方言的表達形式這一問題,晚清民國時期的一些官話材料提供了研究材料。從清末民初的材料來看,實際上存在南北官話的對立,今天的普通話是南北官話融合的結果(當然我們并不否定方言對普通話的影響)。南北官話的這種對立,在《官話類編》的編排中體現的最為明顯,“/”前面的是南京官話,后面的是北京官話。例如 [5]

(1)王天云的腿(給/教)狗咬破了。(《官話類編》第102課)

(2)從多日找他,也找不著,今天恰巧(給/叫)我碰見了。(同上)

例(1)和例(2)被動句中南京官話用被動標記“給”,北京官話用被動標記“教”“叫”。尤其是“給”字被動句受到學界極大的關注,“給”字被動句來源問題直到現在仍沒有達成共識,不同觀點針鋒相對。從南北官話的對立與融合的角度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釋。

明清的官話、民國時期的國語和普通話是一脈相承的關系,要弄清楚普通話的詞匯、語法來源,就有必要了解官話、國語的詞匯、語法基礎。這樣,了解普通話的前身官話以及早期的國語之間的演變,南京官話向北京官話的轉變,南北官話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本書基于大規模語料庫,借助本土文獻和域外文獻,系統比較晚清南北官話,考察南北官話在語法方面存在的差異,找出晚清南北官話的區別特征,再將考察的范圍延伸至現當代漢語,考察南北官話區別特征在現當代漢語中的發展變化情況,從南北官話的歷史層次觀照現代漢語普通話的來源,可能對一些語言現象的解釋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金门县| 武鸣县| 合水县| 绥宁县| 东兰县| 扶风县| 民和| 兴海县| 华亭县| 德庆县| 安徽省| 棋牌| 兴城市| 阳泉市| 安塞县| 安龙县| 溆浦县| 毕节市| 锡林郭勒盟| 大宁县| 中江县| 庄河市| 浮梁县| 印江| 海丰县| 崇信县| 太保市| 洛宁县| 介休市| 蓬溪县| 玉山县| 宜昌市| 灵璧县| 平远县| 定安县| 府谷县| 博客| 墨江| 英德市|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