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語料說明

由于本書研究目的是考察南北官話在語法上存在的差異,我們在語料的選擇上主要是以晚清民初的材料作為重點,必要的時候可以上溯至清代前期、中期,甚至明代。為了考察南北官話區別特征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留存情況,還選取一些現當代漢語的語料。

本書所采用的語料主要來自郭銳教授主持的“清末民初北京話系統研究”課題組的材料,劉云博士提供了大量word文本轉寫材料和許多唐話材料,還有一部分是自己搜集的。凡是轉寫的語料,我們都采用南開大學郭昭軍博士的檢索軟件(Search)進行檢索統計。這些材料我們大致分為本土文獻和域外材料兩種。

1.5.1 本土文獻

本土文獻主要有明清時期白話小說,如《金瓶梅詞話》(隆慶至萬歷年間)、《醒世姻緣傳》(明末清初)、《十二樓》(1651-1661)、《儒林外史》(1749)、《紅樓夢》(1750)、《綠野仙蹤》(1753-1762)、《清文指要》(1830)、《兒女英雄傳》(1840)、《紅樓夢影》(1861)、《蜃樓志》(1804)、《花月痕》(1888)、《永慶升平》(1892)、《孽海花》(1903)、《老殘游記》(1903)、《官場現形記》(1906)等。

清末民初京味兒小說作品,主要參考劉云(2013)《早期北京話的新材料》所介紹的材料。這些作品主要見于《愛國白話報》《順天時報》《益世報》《白話國強報》《北京白話報》等。

蔡友梅:《小額》(1908)、1919-1921年間的《苦哥哥》《一壺醋》《五人義》《方圓頭》《姑作婆》《理學周》《麻花劉》《庫緞眼》《劉軍門》《苦鴛鴦》《張二奎》《鐵王三》《花甲姻緣》《鬼吹燈》《趙三黑》《張文斌》《小蝎子》《曹二更》《回頭岸》《酒之害》《鬼社會》《二家敗》《人人樂》《驢肉紅》《鄭禿子》《膠皮王》《連環套》《大櫻桃》《益世余譚》《小姑毒》《義友記》《忠孝全》《賽劉海》《郭孝婦》《王遁世》《董新心》《貞魂義魄》等。

冷佛:《春阿氏》(1911)、《金鏹水》(1913)、《小紅樓》(1913)等。

穆儒丐:《北京》(1924)等。

劍膽:《花鞋成老》(1918)以及寫于1916-1919年的《錯中錯》《七妻之議員》《衢州案》等。

現當代的語料主要有老舍、王朔、劉一達、劉一之的作品,劇本《我愛我家》《編輯部的故事》,電影《建國大業》,以及訪談材料《80年代訪談錄》《鏘鏘三人行》。此外,還有北京大學北京話調查語料和北京語言大學北京話調查語料。

1.5.2 域外文獻

域外材料有西方、日本、朝鮮和琉球國(曾存在于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的,其中日本的材料比較多一些。最能夠反映南北官話差異的材料是《官話類編》(1892)、《官話指南》(1893)和《支那語學校講義錄》(1901-1902),我們這里對這幾部教材單獨介紹。

(一)狄考文及《官話類編》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的傳教士。受美國長老會的派遣,于1863年來到中國,1864年1月到達登州(今山東蓬萊),一直致力于在中國傳教和建立學堂,直到1908年于青島逝世。狄考文創辦了登州文會館,先后編寫了《代數備旨》《要理問答》《筆算數學》等教科書。1870年在上海美華書館工作期間,對官話產生了興趣,萌生了編寫一部漢語課本的想法。

《官話類編》(A Course of Mandarin Lessons)是19世紀在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狄考文編寫的供外國人學習漢語官話的教科書,是20世紀來華傳教士學習漢語的必備之書,據說瑞典漢學家高本漢(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1978)也是通過自學《官話類編》過了漢語言關。該教材從1867年準備,到1892年第一版問世,狄考文花費了25年的時間。1898年第二版,有英文注釋和漢語注釋。《官話類編》自問世以來一直是來華傳教士學習漢語的必備教科書。初版分正卷和附卷,正卷由200篇課文組成,只有中文,沒有任何注釋。目前我們見到的版本是修訂版(1900)和簡化版(1913),由上海美華書館(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出版。1900年版本在初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英文翻譯和英文注釋。

全書由序言、課文、附錄三部分組成。《官話類編·凡例》中指出該教材的編排目的是“此書之作,原為西人學官話而作也,所謂官話者非言盡為官場中話,乃言通行之話”,“非為人之學文而作,乃為學話而作也”,“所編之話語,亦非效法書中之句法,特以工雅為貴,乃模仿口中句法,以自然為貴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要編寫一部實用的口語教材。

正文共有二百課,每課設一個語法點,分若干散句講解。前七課都是單句,從第八課開始出現了簡短的一問一答式的對話。課文的取材上,除了日常生活和儒家經典外,還選用一些明清時期的著作。鄒立文在《官話類編·序》中明確指出:

至若課中散語,非盡自編,更博覽《圣諭廣訓》《好逑傳》《西游記》《水滸》《自邇致》等書,擇其言語之佳者,按題分列,且語中所論,則甚周遍,凡農工商賈、官場日用,無不俱備。

1900年版本在初版的基礎上增加了句子和對應的英文翻譯,以及詞語的英文注釋。正文在編排體例上,漢語課文居于上方左側,采用豎行編排,對應的英文翻譯居于上方右側,采用橫行排列。課文的下方為詞語發音及英文注釋,采用橫行編排。其中漢語課文中,如果遇到南北官話詞語或句式有不同之處,采用并行的兩行或三行小字豎行并行排列。《官話類編·序》中也做了說明,例如:

且此書之成,并非一人之力,曾經分發北京、濟南、南京、九江、漢口等處,批過數次,又曾親往各地,協同諸位名士,詳加批閱,終則合此諸批,一一審定,要必以通行者為是。兼有不通行者,則并列之,其列法,北京在右南京在左,如有三行并列,即山東居其中也。是故用此書者,非但可得通行之益,即不通行者,亦可確知南北終有何不同也。即所翻之英文,以及所講所注者,亦經南北有名之西士批閱,務求與漢語適合,字義恰對,并為南北酌定字音,使各方知其共有幾音,而各音系何聲氣。復按字音字部,將書中所用之字與話,各作一指要錄,令學者便于觀查。

第三部分附錄包括詞和短語的附表、索引以及附錄文章。附錄文章是13篇長文,分別為《盤問西事》《備造樓房》《家務常言》《媒人說媒》《追逃賬目》《構訟小品》《風水》《買賣講價》《生童考試》《親眷相稱》《太甲悔過》《武王誓師》《孟子》。

有關《官話類編》的編排體例見下圖:

圖1-1-1《官話類編》封面及編排體例圖

《官話類編》反映南北官話差異例釋:

(5)(那還問/趕自是),他女人有一千多銀子的(私房/體己),還不夠他的(花消/嚼過)嗎?(《官話類編》第173課)

(6)我且問你,他不恭敬你,你還恭敬他(咧/來/來著)沒有?(《官話類編》第138課)

(7)就打著他見信立時起行,這時候也(不得/來不)到,地已經旱透了,你看澆上兩瓢水,(隨跟之/隨趕著)就吃掉/滲喇。(《官話類編》第162課)

(8)那年李大人上京引見,不能見景生情,(給/教)皇上見了怪,以后他的官運就不見旺了,可見做大官的,也(要/得)上人見喜哪。(《官話類編》第122課)

(9)嗐,我們年紀相仿的人,就剩下他(和/跟)我了,別人都不在喇。(《官話類編》第93課)

《官話類編》中一些語句除了標示南北官話不同的用詞之外,還提供了英文注釋,這部分英文注釋有利于我們了解南北官話的地域分布狀況。例如:

(10)五個(師母/師娘)。(《官話類編》第1課)

【注】:The Wife of an educated man is called 師娘 in the North, and in the South 師母.In Nanking 師娘 is also used, but is consid-ered a little less respectful than 師母,being applied to the wives of tradesmen and shop-keepers.

(11)我的腿(教/叫)狗咬了。(《官話類編》第53課)

【注】:教 is the older, and 叫 the more modern form.In the North,叫 is the generally used colloquial form.It is only occasionally used in the South.Peking teachers generally use 叫.In purely Chinese Mandarin books the two charaters seem to be used indiscriminately.

(12)沒有錢不要緊,我賒(借與/給)你。(《官話類編》第25課)

【注】:與,to, the Wen-Li equivalent for 給 as a sign of the dative.Colloquially it is not so used in the North, but is used to someextent in the South,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of HanKow(漢口).

(13)你(替/給)我衲鞋底,我(替/給)你?褂子。(同上)

【注】:In the South,替,把 and 與 largely supersede 給,which is, however, the regular and recognized Mandarin form.

(14)我的大襖不能借(把/給)他。(同上)

【注】:把,to take, is much used along the Yangtse for 給,when 給means to, but never when it means for.This use of 把 is not properly Mandarin, but is allied to the Southern coast dialects.

(15)你不答應(要/待)怎么樣呢?(《官話類編》第113課)我們得救,雖不倚靠律法,卻仍舊(要/得)按律法辦事。(《官話類編》第97課)

【注】:In a general way it may be said that 待 is used in Central and 得 in Southern Mandarin.待 is used occasionally in the North, but is always followed by 要。

(16)他們還(沒有/沒)吃(夜飯/晚飯)。(《官話類編》第3課)

【注】:In speaking, the 有 is very often omitted after 沒,especially in the North.When writing, however, teachers will generally insist on using it;especially is this so in the South.As often in Chinese, the practice belies the theory.When 有 is omitted, the 沒 is generally read mei, which is presumably a contraction for 沒有;albeit in the North mei is frequently heard with 有 following.

(17)(您/您納)的少爺,不是在戶部有差使嗎?(《官話類編》第84課)

【注】:你納 or 您納,you, this form is exclusively Pekingese, and is explained as a contraction for 你老人家。

(二)《官話指南》

《官話指南》是日本最早的北京官話教材之一,是一部高級會話課本,由日本駐北京公使館翻譯吳啟太、鄭永邦在中國漢語教師黃裕壽、金國璞的指導下合編的,初版是明治十四年(1881),被譽為“支那語”時代的經典之作。王澧華(2006a)對《官話指南》的取材和編排做過介紹。卷首是兩篇序文,前一篇是駐北京公使館筆頭秘書官田邊太一寫的序文,后一篇是黃裕壽、金國璞二人合寫的序文,之后是編者作的凡例。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卷是“應對須知”,是關于詢問姓名、年齡、工作以及看望病人、旅行等方面的對話,共有四十五小節;第二卷是“官商吐屬”,是關于拜新年、做生意、狩獵、勸朋友戒毒等方面的對話,共四十章;第三卷是“使令通話”,是關于吩咐仆人或其他人工作或做事等話語,共二十章;第四卷是“官話問答”,是關于大臣出訪時接受酒席招待使用的話語,以及外國領事到中國政府機關調和商船沖突使用的話語,共二十章。

《官話指南》除了1881年版本之外,還有1893年九江印書局改寫本,1900年由美國長老會教團出版部出版的上海美華書館(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重印本;1900年英國領事官豪普肯斯(Hopkins)翻譯的英文本,由上海凱力和沃爾士有限公司(Kelly&Walsh Limited)出版;明治三十六年(1903)經金國璞改訂由文求堂出版了一冊四六判的西式裝訂本《官話指南(改訂版)》,這一版本刪除了“應對須知”,在第一卷中增加了“應酬瑣談”20章;明治三十八年(1905)吳泰壽翻譯的《官話指南總譯》等。《官話指南》不斷地被改訂出版,自明治十五年(1882)以來,到昭和二十年(1945)“支那語”時代結束,該書成了日本人學習中國語不可缺少的必讀書。截至昭和二十年(1945)11月,修訂版已出到了第45版。(六角恒廣,1994/2000)

1893年九江印書局活字版《官話指南》是1881年版本的改寫本。在編排體例上九江版《官話指南》與《官話類編》大致相同,也是采用豎排,用小字分列記錄了當時南北官話在詞匯、語法上的差異,其中右行為北京官話,左行為改寫本添加的內容,為南京官話。九江版《官話指南》與《官話類編》所不同的是沒有與原文相對應的英文翻譯和英文注釋。九江版《官話指南》見下圖:

圖1-1-2《官話指南》(1893)封面及編排體例圖

《官話指南》反映南北官話差異例釋:

(18)a.如此我便可以去,卻/可是那個/誰是會首呢?

b.我們這么商量的,大家輪流著當會首。(《官話指南·官話問答》第17章)

(19)等科房稅銀算清,告訴我說,我再和貴鄰親要出來,和/給稅務司送去,不過要/得把/給底下當差的些微/些個飯錢就是了。(《官話指南·官話問答》第13章)

(20)你可以和伙伴兒們借一頂帽子一雙靴子就是了/得了么。你就快去收拾/拾掇去罷,莫竟挨/別磨稜子了。(《官話指南·使令通話》第18章)

(21)那個四川人就說:“比如/著比我現在借把/給你一百兩銀子,你把/給他做/作盤費回去,你一個月之后還我,寫一張借帖把我/寫給我一張借約,我也不要利錢,你愿不愿意?”(《官話指南·官商吐屬》第31章)

(22)我可以由/起上海替/給你買戒/忌煙藥來,每/見天你就照/按那個方子吃藥,慢慢兒的,自然就把煙斷了。(《官話指南·官商吐屬》第25章)

(三)《支那語學校講義錄》

除了《官話類編》和九江版《官話指南》之外,我們還在六角恒廣《中國語教本類集成》第八卷中發現了《支那語學校講義錄》。《支那語學校講義錄》是由編輯兼發行人前田清哉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5月第1號發行,發行所為善鄰書院,具體發行到幾號不詳,六角恒廣收藏到第7號,即明治三十五年(1902)2月。據六角恒廣推測,可能后來大概出到了12號、13號。這個講義是供校外生用的。第1號的內容,一開始是初學者須知,主要是發音說明。接著是會話門,分為問答、敘事、論辯、翻譯、雜記五部分。然后分為文件門、讀音門、聲音門、語法門、雜錄門、質疑門。從第2號到第7號,均是以會話為中心,其中從第4號開始連載小說《兒女英雄傳》(六角恒廣,1994/2000)。該講義的語言以北京官話為主,但也專列了“南北官話對照”“三體翻譯”部分,從這部分內容也可以看到南北官話的一些差異。例如:

南北官話及臺灣語對照會話(對照會話部分有北京、南京、臺灣、日本語,我們這里刪略日本語),見《支那語學校講義錄》(第7號)第285-291頁。例如:

(23)幾點鐘開船——幾時開船——何時要開船——何時出帆(日本)

(24)打算多喒到那兒啊——打算幾時到那里——你諒約什么時候到

(25)害怕是天要鬧起來——莫不風暴來,怕得很——我驚遇著歹天

(26)別懸心——不要記掛——不免煩惱

(27)艙房定規了沒有——艙位定了嗎——官艙有定著未

(28)差不多有二十個人——約莫有二十個人——差不多有二十人

南北官話合璧——北語、南語、日本語(刪略)。例如:

(29)今兒幾兒了——今朝是幾時了

(30)您在那(哪)兒用功——你在那(哪)里用功

(31)吃過晌飯沒有——吃過中飯沒有

(32)我早起已經和他說過了——我早起已經問他說過了

(33)我打算到城外頭去——我打算到城外去

(四)西人編撰的其他教材

我們所找到的西人編撰的有成篇漢字的語料不是很多,主要是《語言自邇集》(1867、1886)、《尋津錄》(1859)、《問答篇》(1860)、《登瀛篇》(1860)、《官話類編》(1892、1898)、《華語官話語法》(1703、2000、2003)、《通用漢語之法》(1815)、《西儒耳目資》(1626)等。

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的《語言自邇集》有初版1867、第二版1886、第三版1903,我們主要采用張衛東(2002)中譯本,必要時再與原版本進行核對。《語言自邇集》是一部權威性的北京話課本,系統地記錄了19世紀中期的北京話音系,作為教材,語音、漢字、詞匯、閱讀并重,1500多條注釋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全書共8章,其中散語、問答和談論最為重要,形式上采用一問一答的會話方式。《語言自邇集》是研究北京官話很有價值的文獻,有關《語言自邇集》的情況,王澧華(2006b)、張美蘭(2011a)、陳曉(2014)、宋桔(2015)都做過詳細的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西儒耳目資》是法籍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在中國學者王徵等人的協助下寫成的,1626年在杭州出版,堪稱西人撰寫的最早的一部分析漢語語音的韻書。全書共分《譯引首譜》《列音韻譜》《列邊正譜》三編。據曾曉渝(1991、2014a)研究,具有南京官話的性質。

《葡漢辭典》(Dicionário Português-Chinês)是由羅明堅和利瑪竇(Michele Ruggieri&Matteo Ricci)編纂的最早的雙語詞典,形成于1584到1588年之間,直到1935年才被意大利漢學家德利賢(Pasquale D’Elia)在耶穌會檔案館發現。該詞典收葡語詞匯約6000余條,與之對應的漢語字詞只有5460多條,有540多條葡語詞匯未填漢語對應詞,為研究晚明語言學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據楊福綿(1995)研究,根據這本詞典可以判定明朝時中國官話是以南京話為基礎的。

《通用漢言之法》(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是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于1811年完成、1815年刊行的現存最早的一部英語系漢語教材,書中例句用中英文列出,所記錄的語言受到了南京話以及南部方言的影響。張美蘭(2011a)認為這部書有廣東話的語音和用法,不是最理想的官話資料。

此外,還有英國艾約瑟(Joseph Edkins)的《官話口語語法》(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Colloquial Language Commonly Called the Mandarin Dialect,1864)、法國傳教士馬若瑟(Joseph Marie de Prémare)的《漢語札記》(Notitia Linguae Sinicae,1728)、法國漢學家雷慕沙(Abel Rérmusat)的《漢文啟蒙》(Eléments de la Grammaire Chinoise,1822)、法國漢學家儒蓮(Stanislas Julien)的《漢文指南》(Syntaxe nouvelle de la Lange Chinoise,1869)(共兩冊),《漢語手冊》(Handbuch nordchinesischen Umgangssprache,1891)、《官話手冊》(A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漢語通釋》(Lehrgang der nordchinesischen Umgangssprache,1912)。

(五)日本漢語教科書

六角恒廣(1994/2000)在《日本中國語教學書志》中介紹了156種漢語教科書,附錄中還列出1437種漢語教科書、工具書目錄。這里有關日本漢語教科書的材料主要來自《中國語學資料叢刊》《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叢刊》以及《中國語教本類集成》三部叢書。

波多野太郎(1986)編寫的《中國語學資料叢刊》(20冊):

主要包括《支那語教科書北京風土編》《北京紀聞》《官話北京事情》《京華事略》《華言問答》《改定官話指南》《亞細亞言語集》《北京官話今古奇觀》《北京風俗問答》《中國話》《華語萃編》《北京官話話條子》《官話續急就篇》《最新官話談論篇》《北京官話搜奇新編》《燕京雜語》《北京笑話會話》等。

張美蘭主編(2011)《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叢刊》(共26冊):

主要包括《漢語跬步》《北京官話伊索普喻言》《參訂漢語問答篇日語解》《英清會話獨案內》《生財大道》《總譯亞細亞言語集:支那語官話部》《北京官話談論新篇》《北京官話士商叢談便覽》《清語教科書》《官話急救篇》《北京官話支那語學捷徑》《官話篇》《日華會話荃要》《官話應酬新篇》等。

六角恒廣(1991-1998)編著的《中國語教本類集成》(共10集,外加補集,共40卷):

主要包括《支那語助辭用法》《支那語語法》《北京官話文法》《華語文法提要》《支那語學校講義錄》《農業用日常華語》《日滿鐵道會話》《(北京官話)清國民俗土產問答》《華語教程》《日清會話語言類集》《日華會話荃要》《(北京官話)實用日清會話》《(北京官話)支那語獨修》等。其中補集(5卷)都是日本江戶時代唐話,有《唐話纂要》《唐話便覽》。第一集中唐話教材有《唐話纂》《鬧里鬧》《小孩兒》《養兒子》《譯家必備》《唐通事心得》《唐話辭書類集》。

(六)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

朝鮮時代(1392-1910)指朝鮮半島上最后一個王朝“李朝”,其時間跨度大致是明清兩代。我們使用的材料有《華言啟蒙諺解》《學清》 [30]《你呢貴姓》《騎著一匹》《中國語自通》《關話略抄》《中華正音》《花云傳》《官話問答》《官話問答便蒙》等。

此外,還有汪維輝編(2005)《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叢刊》(全四冊)、汪維輝編(2011)《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叢刊續編》(全兩冊)。

(七)琉球官話課本

琉球國即日本沖繩縣,位于日本九州島與中國臺灣之間,明清時期曾是中國的藩屬國,接受過中國的冊封,并常年向中國朝貢,雙方關系保持了五百年之久。琉球國曾向中國派遣學生學習漢語和文化,這樣就出現了琉球官話課本。琉球官話系列課本公認的有四種 [31]:《白姓官話》(1750)、《學官話》(1797)、《官話問答便語》(1703年或1705年)、《廣應官話》(1797年至1820年)。這四種教材都藏于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瀨戶口律子(1994)《琉球官話課本研究》一書中附有前三種教材。我們除了這四種琉球官話課本,還收集到《人中畫》 [32]《條款官話》 [33]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扎囊县| 舟曲县| 遵化市| 宕昌县| 赣榆县| 丰镇市| 吴堡县| 沐川县| 襄樊市| 贵溪市| 右玉县| 凤山县| 无锡市| 兴义市| 凤阳县| 宾川县| 阜宁县| 惠水县| 清远市| 满城县| 商城县| 精河县| 进贤县| 察雅县| 长宁区| 普格县| 油尖旺区| 沅江市| 尼勒克县| 江西省| 孙吴县| 明溪县| 万年县| 安国市| 申扎县| 涟源市| 佛冈县| 德兴市| 武城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