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
- 何傳啟
- 2317字
- 2019-11-29 11:33:56
前言
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必然包含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現代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結構現代化,是中國未來30年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是我們完成的第17部年度報告。它聚焦產業結構,瞄準知識經濟,系統分析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趨勢和原理,理性探討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國情和戰略。它建議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要秉承“抓質量、上水平、調結構”的基本原則,以提高產業質量為引領,以提高產業水平為抓手,以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為落腳點,全面完成向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兩次轉型,高質量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化經濟強國,全面建成制造強國、服務經濟強國、知識經濟強國和世界經濟強國,逐步達到產業水平、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的世界先進水平,使我國早日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知識經濟發達國家。
實現現代化是我們的國家目標,現代化研究是世界交叉科學的前沿課題。2001年既是新世紀的紀元,也是中國“第三步戰略”的起點。2001年開始出版的《中國現代化報告》(簡稱《報告》)是一份年度性系列報告。前16部《報告》的主題分別是:現代化科學、現代化理論、現代化與評價、知識經濟與現代化、世界現代化、國際現代化、地區現代化、城市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和健康現代化,分別涉及現代化原理、分層次、分領域和分部門現代化研究等。
2000年以來,《報告》研究先后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得到課題組顧問們的關懷和指導,受到國際同行和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特此感謝!
首先,《報告》的研究工作得到中國科學前輩們的關懷和指導。中國科學院前院長周光召院士題詞: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奮斗。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院士題詞:研究現代化規律,創新現代化理論,促進現代化建設。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為《報告》作序。中國工程院前院長宋健院士親筆指導:你們近幾年出版的《現代化報告》,非常好,對各界極有參考價值,很有思想性。科技部前部長徐冠華院士為《報告》作序:系統和科學地研究現代化,全面揭示現代化的客觀規律,是中國科學家的一個歷史責任。北京大學前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前主任陳佳洱院士為《報告》作序:中國現代化研究既是關系國家目標和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研究,又是跨學科、跨領域和跨部門的綜合研究,值得社會各界給予關注和支持。
其次,《報告》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肯定,并在俄羅斯等國得到實際應用。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榮譽教授圖亞江(E.Tiryakian)說:《報告》覆蓋的領域很廣,而且毫無疑問,它代表了這些領域的世界先進水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社會學理事會理事長、意大利米蘭大學馬蒂內利教授(A.Martinelli)說:《報告》采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是促進現代化研究的有效方法。德國學者認為《現代化科學》英文版是“一個原創性貢獻”。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在俄羅斯等國得到應用。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拉賓教授(N.Lapin)發現,2010年俄羅斯有19個地區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有64個地區處于第一次現代化。
其三,《報告》的社會影響逐步擴大,被列入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2001年以來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和《中國科學報》等280多家中國媒體對《報告》進行報道或評論;美國、英國、德國、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媒體進行了多次報道。2008年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說:《中國現代化報告》的影響力很大,對政府長遠政策的制定、對社會精英的思考模式、對社會輿論的理論引導、對民意的啟發,都具有無法低估的作用。2011年《科學時報》頭版報道:現代化科學是民族復興基礎。《中國現代化報告》兩次入選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三次獲得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出版獎。
本《報告》與以往《報告》一樣,世界現代化評價注意了如下幾個方面:①有限目標,②評價方法的科學性,③評價指標的合理性,④評價數據的權威性和一致性,⑤評價結果的相對性和客觀性。影響現代化的因素很多,評價結果更多反映一種發展趨勢。
本《報告》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的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未來研究會現代化研究分會給予了許多的幫助。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的全體同仁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北京大學出版社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編輯出版工作。特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特別感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汪克強研究員的指導。特別感謝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理事會的大力支持。理事會成員包括:理事長汪克強,前理事長郭傳杰,前理事長方新,理事于維棟、任玉嶺、李泊溪、楊宜勇、劉洪海、鄒力行、董正華、薛瀾、李一軍、武夷山、劉春杰、劉細文、何傳啟。
本《報告》是集體合作的成果。課題組進行了多次研討。各部分執筆人如下。
何傳啟:前言、綜述、第三章第四節、第五章。劉雷:第一章、附錄一(局部)。李力:第二章第一節、附錄一(局部)。李揚:第二章第二節。靳京:第二章第三節。葉青:第二章第四節、第四章、附錄一(局部)。趙西君:第三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張鳳:第五章(參與)、附錄二、附錄三。岳啟明:產業結構歷史數據的錄入。
本《報告》包含400多張圖表和數據,在處理過程中難免出現遺漏和錯誤;有些統計指標有多個版本,有些觀點只是一家之言。敬請讀者不吝賜教,我們將虛心學習和不斷改進。
本《報告》突出了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定量分析,但關于它的定性分析有所不足。制造業包含許多部門,其結構現代化需要專題研究。這些是課題組今后的研究課題。
何傳啟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