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依《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發起人為2人以上200人以下,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此定義揭示了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下列特征:
(1)公司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出資以股份為單位計算,股利分配、表決權行使,均以股份為標準。所以,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最重要的特征。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稱來源,也主要是基于這一特征。《公司法》第125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本劃分為股份,每一股的金額相等。公司的股份采取股票的形式。股票是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
(2)發起人的人數有上下的限定。根據《公司法》第78條的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對于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人數,各國或者地區的公司立法規定不一。從世界范圍看,不少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對發起人的數量都規定了最低額。例如,法國、韓國、英國、比利時等國及我國香港、臺灣地區均規定發起人應為7人以上,德國規定發起人應為5人以上,挪威、瑞典規定發起人應為3人以上,意大利、瑞士、奧地利規定發起人可為1人以上。[271]可見,規定發起人的數量,尤其是規定人數最低限額是世界多數國家公司立法的通例。
《公司法》規定了發起人的人數,但并未限制發起人必須是自然人還是法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所以,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均有資格作為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當然,作為自然人的發起人,必須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不得作為發起人。同時,雖然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可以作為發起人,但發起人必須有半數以上在中國境內有住所,以便于有一定數量的人能夠具體辦理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各種手續,也便于國家對發起人進行監督管理,防止發起人利用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來損害廣大社會公眾的利益。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就中國公民而言,是指公民以其戶籍所在地為居住地或者其經常居住地在中國境內;就外國公民而言,是指其經常居住地在中國境內;就法人而言,是指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在中國境內。因此,發起人是否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要視其經常居住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是否在中國境內。[272]
(3)股東就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負有責任。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都負有限責任,這是相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責任,是以其所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而有限責任公司資本一般不劃分股份,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負責。值得注意的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均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除非公司人格被股東濫用,否則,即使公司的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股東對公司債務不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公司法》第20條)。
(4)公司的股份向社會公開發行。這是股份有限公司區別于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征之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開發行股票的形式來籌集公司的資本,發行一般在交易所以公開出售股票的方式進行。任何人只要愿意支付股金,購買股票,就可以成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并憑借股票到公司去領取股息及紅利。股票也可以自由地在交易所進行出售或自由贈與他人。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利與弊
股份有限公司是市場經濟的典型組織形式。它在商業經營活動中,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
這不僅是由于它可以對外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而且由于它的股份金額一般較少,可以更為廣泛地吸收社會的閑散資金。
由于股份金額較少,大量的股東個人所擁有股份只占公司資本很少一部分,而股東又只以其擁有的股份金額對公司承擔責任,這樣雖然公司本身可能規模很大,但對各個投資者來說卻只承擔很小的風險。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實行公示主義的管理方法,公開向社會募集資金,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購買股票而成為股東,不受身份和個人的其他條件限制。它的股票可以自由轉讓,股東若有急需,或看到公司經營不善,可以隨時將股份轉讓出去,收回出資。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生產和經營的管理活動是由以董事和經理為中心的專門管理機構進行,人數眾多的股東只是作為單純的資本所有者領取股息和紅利。這種管理的專業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股份有限公司的不足之處表現在:(1)設立程序復雜,公司機構龐大。(2)易于少數股東對公司的操作、控制和壟斷的形成。由于公司股份數量很大,股東人數很多,只要掌握一定比例的股份,就能操縱控制整個公司的業務,因此它容易被少數大股東所利用,損害多數小股東的利益。(3)股東對于公司的經營沒有責任感。遇公司經營不善,股東就拋售股票,轉移風險。(4)股票的自由流通,使股票交易所成為金融投機的場所。
鑒于以上優點和弊端,各國公司法一直在進行經常的修改,通過嚴格的法律監督來使之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
- 動產擔保制度精要
- 學生常用法規掌中寶:知識產權法(2014—2015)
- 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困境與出路:法理學視角的理論反思與現實研究
- 你必須知道的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00個熱點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4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家庭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9年版)
- 民法典編纂的歷史之維
- 民法典下的財產繼承:遺囑表達、遺囑訂立、證據采集、遺囑保管、遺囑執行
- 合同法研究(第三卷)(第二版)
- 博物館條例(2015年版)
- 學生常用法規掌中寶:知識產權法(2012—2013)
- 實用版法規專輯:征地、宅基地(2014年版)
- 作為制度根源的財產權:中德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