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一、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既可以向該有限責任公司的其他股東轉讓股權,也可以向該公司之外的人轉讓股權(《公司法》第71條)。

關于股權轉讓的性質,有學者認為,股權是一種兼具人身權與財產權性質的特殊權利形態,是投資者基于股東身份而獲得的針對公司有形和無形財產的概括性權利。因此,股權轉讓在屬性上至少應包括財產權利的轉移和股東身份的讓渡這一雙重意義。[263]

(一)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股權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向公司的其他股東轉讓其全部股權,后果是股東人數減少,并且股東間的出資比例發生變化;向公司的其他股東轉讓其部分股權,后果是股東間的出資比例發生變化。因此,公司的股東之間無論是轉讓全部股權,還是轉讓部分股權,都不會有新的股東產生,其他股東已有的伙伴關系不會受到影響,也就沒有必要對這種轉讓進行限制。

(二)股東向股東之外的人轉讓股權

股東向股東之外的人轉讓股權,會發生新股東進入公司的情況,而新股東與其他股東之間并不一定存在相互信任關系。為了維護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質,《公司法》第71條第2款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30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p>

除此之外,考慮到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特點,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的,如果股東愿意以股東以外的人所出的條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那么,雖然股東以外的人首先提出該購買條件,并且其他股東同意了該購買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也有優先購買權,即其他股東有權首先購買該股權。如果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購買權(《公司法》第71條第3款)。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公司法》第71條第4款)。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20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公司法》第72條)。

股東依法轉讓股權的,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并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中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對公司章程的該規定修改不需再由股東會表決(《公司法》第73條)。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法解釋三》對股權轉讓至少規定了如下三方面的法律責任:(1)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而轉讓股權的法律責任。該規定第18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受讓人對此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公司請求該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受讓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債權人依照本規定13條第2款向該股東提起訴訟,同時請求前述受讓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受讓人根據前款規定承擔責任后,向該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2)名義股東將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等轉讓的法律責任。第25條規定,名義股東將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出資人以其對于股權享有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處理。名義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實際出資人損失,實際出資人請求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3)股權轉讓后尚未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的法律責任。第27條規定,股權轉讓后尚未向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原股東將仍登記于其名義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受讓股東以其對于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處理。原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受讓股東損失,受讓股東請求原股東承擔賠償責任、對于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有過錯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受讓股東對于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也有過錯的,可以適當減輕上述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的責任。

二、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

有限責任公司是兼有資合性和人合性的公司,它不僅依靠股東的出資來保證公司的設立和運營,同時,也需要依靠股東的共同努力來經營管理公司。因此,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后,其股東不得隨意退出公司。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有限責任公司的大股東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權,長期不向股東分配利潤,并通過其他方式嚴重損害中小股東的權益。針對這種情況,《公司法》規定了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具體內容如下:

(一)股東退出公司的法定條件

《公司法》第74條第1款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1)公司連續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5年連續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2)公司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3)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264]有學者將此條稱為“反對股東股權收購請求權”,并認為反對股東股權收購請求權是多數決定規則的矯正措施,它與多數決定規則相配合,共同達成提高公司決策效率和實現社會公平的目標。[265]

(二)股東退出公司的法定程序

《公司法》第74條第2款規定,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60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通過之日起9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后,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公司法》第75條)。

【相關案例】6-5 股權轉讓之條件[266]

2012年5月,興平家裝有限公司(簡稱“興平公司”)與甲、乙、丙、丁四個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大昌建材加工有限公司(簡稱“大昌公司”)。在大昌公司籌建階段,興平公司董事長馬瑋被指定為設立負責人,全面負責設立事務,馬瑋又委托甲協助處理公司設立事務。

2012年5月25日,甲以設立中公司的名義與戊簽訂房屋租賃合同,以戊的房屋作為大昌公司將來的登記住所。

2012年6月5日,大昌公司登記成立,馬瑋為公司董事長,甲任公司總經理。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興平公司以一棟廠房出資;甲的出資是一套設備(未經評估驗資,甲申報其價值為150萬元)與現金100萬元。

2013年2月,在馬瑋知情的情況下,甲偽造丙、丁的簽名,將丙、丁的全部股權轉讓至乙的名下,并辦理了登記變更手續。乙隨后于2013年5月,在馬瑋、甲均無異議的情況下,將登記在其名下的全部股權作價300萬元,轉讓給不知情的吳耕,也辦理了登記變更等手續。

現查明:第一,興平公司所出資的廠房,其所有權原屬于馬瑋父親;2011年5月,馬瑋在其父去世后,以偽造遺囑的方式取得所有權,并于同年8月,以該廠房投資設立興平公司,馬瑋占股80%。而馬父遺產的真正繼承人,是馬瑋的弟弟馬袆。第二,甲的100萬元現金出資,系由其朋友滿鉞代墊,且在2012年6月10日,甲將該100萬元自公司賬戶轉到自己賬戶,隨即按約還給滿鉞。第三,甲出資的設備,在2012年6月初,時值130萬元;在2013年1月,時值80萬元。

【相關案例】6-6 非貨幣出資之限制[267]

甲公司與乙供銷社共同投資設立丙公司。甲公司以現金出資。乙供銷社以其機動車、房產及其占用的土地使用權(非出讓土地,也無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后乙供銷社將上述資產評估列成《出資資產匯總表》交丙公司簽字確認,并將資產交給丙公司占有、使用。但機動車和房產一直未過戶到丙公司名下。土地使用權則由丙公司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政府申請補辦出讓手續,簽定出讓合同,支付出讓金,取得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對乙供銷社的出資是否實際到位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乙供銷社用于出資的機動車和房產雖未過戶到丙公司名下,但丙公司已簽字確認,并已實際占有、使用和管理;土地使用權雖是丙公司成立后通過補辦出讓手續取得的,但該土地的來源是乙供銷社原使用的土地,因此,應認定乙供銷社的出資已經實際到位。第二種意見認為,《公司法》規定,以非貨幣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繳納出資后,必須經法定的驗資機構驗資并出具證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第19條規定,股東以非貨幣出資,未辦理轉移過戶手續的,“屬于虛假出資行為”。乙供銷社的出資既未辦理轉移過戶手續,又未經法定的驗資機構驗資。尤其是土地使用權出資,盡管該土地是乙供銷社原使用的,但乙供銷社既無出讓土地使用權,也無劃撥使用權,無權以該土地使用權出資。丙公司以自己的名義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認定乙供銷社的出資。因此,應認定乙供銷社的出資沒有實際到位。

前沿問題

◆關于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的立法設計問題

關于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的立法設計問題,學術界比較有代表的觀點主要有三種,這三種學說具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即均是以公司法的規范分類為路徑展開的。

第一種觀點以艾森伯格教授為代表。其按照公司法的規范對象不同,將公司法規范分為結構性規則、分配性規則和信義性規則等三類。其中結構性規則主要調整公司內部機關的權力分配及其運作程序,并形成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分配性規則主要規范公司之剩余價值分配問題;信義性規則主要規范董事及控制股東對公司及其他股東所負之信義義務。[268]

第二種觀點以戈登教授為代表。他指出,公司法中不可以被“排除”的強制性規范有四種類型:程序性規則、權力性規則、經濟結構變更規則和誠信義務規則。他還分別就這四種規則給出了不可以被“排除”適用的理由。[269]

第三種觀點以我國公司法學者為代表。由于“受到德國法強制性規范與任意性規范區分的影響”,我國學者習慣于將公司法規范分為強制性規范、賦權性規范和補充性規范,后面兩類同屬于任意性規范,可以被公司通過章程予以“排除”。[270]

【思考題】

1.試述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程序。

2.試述認定發起人的標準及法律根據。

3.試述股東出資的法律規定。

4.試述國有獨資公司的概念、特征及其主要法律規定。

5.試述一人有限公司的概念、特征及主要法律規定。

6.試述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司法考試真題】

6-1 張某與潘某欲共同設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關于公司的設立,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2015年)

A.張某、潘某簽訂公司設立書面協議可代替制定公司章程

B.公司的注冊資本可約定為50元人民幣

C.公司可以張某姓名作為公司名稱

D.張某、潘某二人可約定以潘某住所作為公司住所

6-2 榮吉有限公司是一家商貿公司,劉壯任董事長,馬姝任公司總經理。關于馬姝所擔任的總經理職位,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5年)

A.擔任公司總經理須經劉壯的聘任

B.享有以公司名義對外簽訂合同的法定代理權

C.有權制定公司的勞動紀律制度

D.有權聘任公司的財務經理

6-3 錢某為益揚有限公司的董事,趙某為公司的職工代表監事。公司為錢某、趙某支出的下列哪些費用須經公司股東會批準?(2015年)

A.錢某的年薪

B.錢某的董事責任保險費

C.趙某的差旅費

D.趙某的社會保險費

6-4 甲與乙為一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甲為董事長。2014年4月,一次出差途中遭遇車禍,甲與乙同時遇難。關于甲、乙股東資格的繼承,下列哪一表述是錯誤的?(2014年)

A.在公司章程未特別規定時,甲、乙的繼承人均可主張股東資格繼承

B.在公司章程未特別規定時,甲的繼承人可以主張繼承股東資格與董事長職位

C.公司章程可以規定甲、乙的繼承人繼承股東資格的條件

D.公司章程可以規定甲、乙的繼承人不得繼承股東資格

6-5 嚴某為鑫佳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關于公司對嚴某簽發出資證明書,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4年)

A.在嚴某認繳公司章程所規定的出資后,公司即須簽發出資證明書

B.若嚴某遺失出資證明書,其股東資格并不因此喪失

C.出資證明書須載明嚴某以及其他股東的姓名、各自所繳納的出資額

D.出資證明書在法律性質上屬于有價證券

6-6 2014年5月,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資設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甲的下列哪一行為不屬于抽逃出資行為?(2014年)

A.將出資款項轉入公司賬戶驗資后又轉出去

B.虛構債權債務關系將其出資轉出去

C.利用關聯交易將其出資轉出去

D.制作虛假財務會計報表虛增利潤進行分配

6-7 2014年5月,甲乙丙丁四人擬設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關于該公司的注冊資本與出資,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2014年)

A.公司注冊資本可以登記為1元人民幣

B.公司章程應載明其注冊資本

C.公司營業執照不必載明其注冊資本

D.公司章程可以要求股東出資須經驗資機構驗資

6-8 關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名冊制度,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2014年)

A.公司負有置備股東名冊的法定義務

B.股東名冊須提交于公司登記機關

C.股東可依據股東名冊的記載,向公司主張行使股東權利

D.就股東事項,股東名冊記載與公司登記之間不一致時,以公司登記為準

6-9 新余有限公司共有股東4人,股東劉某為公司執行董事。在公司章程無特別規定的情形下,劉某可以行使下列哪一職權?(2013年)

A.決定公司的投資計劃

B.否決其他股東對外轉讓股權行為的效力

C.決定聘任公司經理

D.決定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

6-10 香根餐飲有限公司有股東甲、乙、丙三人,分別持股51%、14%與35%。經營數年后,公司又開設一家分店,由丙任其負責人。后因公司業績不佳,甲召集股東會,決議將公司的分店轉讓。對該決議,丙不同意。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2013年)

A.丙可以該決議程序違法為由,主張撤銷

B.丙可以該決議損害其利益為由,提起解散公司之訴

C.丙可以要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D.公司可以丙不履行股東義務為由,以股東會決議解除其股東資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师宗县| 嵊州市| 天津市| 南皮县| 宁晋县| 若羌县| 墨脱县| 文昌市| 安福县| 常州市| 神木县| 项城市| 淳安县| 永善县| 虹口区| 澜沧| 马山县| 齐齐哈尔市| 赞皇县| 新野县| 竹溪县| 白玉县| 镇赉县| 建湖县| 大安市| 三门县| 大悟县| 宁陵县| 遂平县| 富平县| 买车| 左权县| 万山特区| 桦川县| 永吉县| 崇礼县| 勃利县| 耿马| 崇信县|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