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2015年,中國面臨較為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環境,新興市場國家資本流動波動加大,國內經濟增長速度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收支總體上保持基本平衡。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延續不平衡且緩慢的復蘇態勢,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運行繼續分化。美國經濟逐步復蘇,市場逐步消化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的預期;歐元區經濟出現局部復蘇跡象,歐洲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下行風險;日本經濟增長率重新為正,日本央行量化寬松和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刺激了日本的對外貿易發展;新興市場國家總體增長勢頭減弱,部分國家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同時又面臨資本外流的壓力,制約了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空間。復雜的全球經濟、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交織,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2015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降,美元指數震蕩走強,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走弱,總體上發達國家金融市場表現優于新興市場國家。

從國內環境看,中國經濟增長與市場預期較為一致,主要經濟環比指標保持穩定。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平穩增長,新增就業人口基本穩定,社會融資成本有所下降,然而國外需求疲弱導致出口增速放緩,工業生產增速回調,依靠傳統的政府投資拉動型增長方式空間有限。2015年中國央行繼續運用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充足,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尤其是國民經濟重點領域。但是,結構性產能過剩、企業成本增加、債務水平上升、金融領域風險暴露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較大的下行壓力。

在金融宏觀調控方面,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承啟“十三五”規劃的籌劃之年,在從“十二五”過渡到“十三五”的關鍵時期里,金融宏觀調控不斷創新思路,不斷深化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方式,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金融宏觀調控從注重“定向、精準調控”進一步深化為注重“貨幣政策的結構性供給”。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金融市場波動有所加劇,金融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和促改革。2015年央行實施了5次降準降息,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力度超過預期。目前存貸款利率管制基本放開,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在寬松基調和改革提速雙驅動下,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貨幣信貸增長較快,企業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2015年金融風險有所上升,尤其是2015年6月底股市持續大跌,以及8月匯改之后匯率波動加大,金融宏觀調控著力加大了對系統性風險的防范。

從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來看:2015年經濟增速趨穩,經濟結構調整成果顯著,消費穩定且較快增長,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拉動供求兩端經濟穩定增長的兩大引擎;物價漲幅繼續保持較低水平;在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就業總體依然穩定,就業彈性得到較大提升;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服務貿易加速發展。從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來看:貨幣供應量繼續保持快速增加,2015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率較上年末高1.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40.1萬億元,同比增長率較上年末高1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為6.3萬億元,同比增長率較上年末高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總體下行;匯改后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進一步增強。

但2015年我國金融宏觀調控依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通貨緊縮風險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期間風險累積,企業杠桿上升過快,“債務—通縮”風險累積;地方債務快速增長,地方債務風險繼續累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銀行業風險累積;金融市場風險充分暴露,系統性風險加大;房地產高庫存尚未得到實質性緩解。

本報告針對金融宏觀調控以上突出問題提出建議:貨幣政策應更加注重防風險、防緊縮目標,繼續構建“利率走廊”機制;協調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的關系,繼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快信貸資產證券化,增加金融機構化解風險的市場手段;健全地方政府債券融資市場,構建和完善地方債務風險防控體系;精準化去庫存。

在金融機構方面,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種類和功能日益豐富,金融機構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原有各類金融機構的職能進一步明確,各機構的職能深度不斷加強;另一方面,許多新興金融機構、相關新企業、對應新業務的誕生為金融體系輸送了新鮮的血液,也豐富了金融機構的功能。過去我們采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編碼規范》對金融機構進行分類,但該分類規則已經無法科學有序地概括我國現有金融系統的機構情況。因此,本報告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將現有金融機構分為支付融資類金融機構、資本市場類金融機構和新金融業態三大類。其中,支付融資類金融機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融資租賃企業、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資本市場功能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期貨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新金融業態主要包括互聯網金融企業、供應鏈金融企業和綠色金融機構等。

在2015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外部需求疲弱態勢持續,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加快,潛在增長率趨于下降,風險隱患增多等諸多不利條件下,我國各類金融機構和諸多具有金融服務功能的企業保持了穩中求進、銳意變革的作風,以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了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動了創新驅動型發展,有效化解了各種風險和挑戰,為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有力的貢獻。

總的來說,2015年支付融資類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機構實力不斷增強,充分發揮了在金融機構全局體系中穩健如石的基礎作用。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繼續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發揮重要作用;商業銀行發展增速放緩,總體資產質量穩定可控,流動性充裕,存款保險條例出臺,民營銀行準入進入常態化;受到四大自貿區設立的影響,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和業務均同比大幅增長,成為行業亮點;典當行行業監管和規范措施不斷加強,有利于進一步規范典當行發展;小額貸款公司首次被確立了正式金融機構的身份和地位,其融資渠道和發展方式也得到了擴充;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政策的鼎力支持,各種制度創新啟動,農村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得到不斷完善;保險公司整體實力增強,創新持續深化,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提速。

2015年資本市場類金融機構表現出較強的活力,在市場資源配置和資金有序導向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各類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規模均保持穩定增長。其中證券公司收入大幅增長;基金公司行業活躍度提升,基金數量不斷上升;信托業資產規模增速雖然有一定放緩,但產品創新和行業轉型均取得不小進展;期貨公司風險控制能力優化,盈利能力顯著提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建設不斷加強,投資領域日趨寬闊。

2015年新金融業態在種類和規模上保持快速發展,各種新興金融業態不僅迅速聚集人氣和資金,而且進一步強化了自身在金融體系中的作用。各種新業態的放開,從數年前僅僅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有益嘗試,到現今成為金融機構體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發展速度令人瞠目。其中,互聯網銀行運行平穩,互聯網消費金融創新步伐加快,農村互聯網金融填補了大量農村金融服務的空白;貿易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和財務公司紛紛涉足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發展出現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的新趨勢;綠色金融發展步伐加快,綠色金融體系初具雛形。

然而,我國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支付融資類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繼續發揮基石作用,但面臨信貸資產質量下滑、利潤增長放緩和機構轉型進程緩慢等問題,尤其是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不良資產率上升的態勢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資本市場金融機構活力進一步提升,但應對金融市場波動的能力還有待加強,需要進一步改進監管體制,更好地應對突發金融風險;新金融業態機構和企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存在產品不成熟、風險控制不到位和監管不足等問題,具體來看,依舊沒能有效突破綠色金融產品單一、互聯網金融平臺違約風險加劇和互聯網金融數據尚未發揮作用的行業瓶頸。

一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較快,利潤增長持續放緩;二是商業銀行在參與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領域存在諸多障礙;三是綠色金融主體發展不足,產品創新匱乏;四是財富管理公司有效供給不足,缺乏第三方獨立性;五是專業再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保險機構市場競爭力需要完善;六是P2P等互聯網借貸平臺頻繁出現兌付問題,互聯網借貸行業發展出現困境。對此我們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一是積極采用多種方法處置不良資產,防范經營風險上升;二是加強與風險投資機構合作,促進商業銀行向創業投資及股權投資方向轉型;三是促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四是提高財富管理公司綜合發展能力,強化第三方機構獨立性;五是大力培育專業再保險公司,提高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競爭力;六是全面促進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規范化及升級發展。

在金融市場方面,2015年既是金融市場中各項制度市場化改革不斷推出的一年,同時也是多種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的一年。總體來看,金融市場中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市場制度逐步完善,金融市場對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但各子市場及不同子市場之間存在的矛盾或問題也日益顯現。貨幣市場交易活躍,市場利率維持低位。股票成交量大幅增長,股票市場指數震蕩較大,新三板市場發展迅猛,基礎性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債券發行規模顯著擴大,收益率曲線下移。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明顯增強,外匯市場波幅擴大,外匯掉期和遠期交易增長較快。保險市場保持快速發展,保險資金運用結構繼續優化,投資收益大幅提高,保險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互聯網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市場格局更加合理,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黃金供需基本保持平穩、黃金市場價格震蕩下行、黃金交易規模大幅增長、黃金市場制度性建設逐步推進。期貨交易規模大幅增長、期權市場平穩運行、利率衍生品交易活躍度明顯上升。

但2015年我國金融市場也暴露了一些突出問題。社會融資存在結構性不平衡,股票市場中資金流向存在結構性不均,股票市場場內外配資杠桿嚴重失調,股市和債市存在“蹺蹺板效應”,保險市場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衍生產品市場發展還需提速。針對這些問題,本報告提出如下建議: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完善和規范場內外配資杠桿;促進股市和債市的協調發展;提高保險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推進衍生產品市場發展。

在金融國際化方面,2015年我國金融國際化發展呈現了兩個方面的新特征,即國際收支由雙順差轉為“經常賬戶順差與資本與金融賬戶逆差”,匯率走勢由升值趨勢轉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我國金融國際化發展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經常賬戶繼續維持順差,順差3306億美元,順差規模較上年有所擴大。資本與金融賬戶出現大額逆差,逆差4853億美元,是我國近年來首次出現資本與金融賬戶如此大規模的逆差,引發全球的廣泛關注。資本賬戶開放繼續推進,“滬港通”運行平穩,“深港通”近期有望推出,資本賬戶開放達到新水平。外匯市場交易額創新高,2015累計成交17.76萬億美元。其中即期和衍生品分別成交8.26萬億美元和9.5萬億美元,并且交易主體主要為金融機構。匯率雙向波動特征明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而人民幣對美元全年貶值6.1%。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繼續深化,人民幣被IMF納入SDR貨幣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區域金融合作方面,亞投行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這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代表著中國在區域金融合作方面由配合者逐步轉變為主導者。同時,G20峰會中中國也持續推進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改革。通過合作與對話方式,與全球主要經濟體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磋商與對話,代表發展中國家提出自己的主張。

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在2015年面臨較大阻力。一方面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正在尋求和孕育新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美國經濟逐步復蘇,進入加息周期,這些因素都對人民幣國際化造成了阻礙。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完善匯率中間價報價形成機制,匯率形成機制中市場作用進一步加強,然而央行減少干預后人民幣匯率便發生了大幅貶值,8月1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2%,“8.11匯改”后匯率波動加劇增加匯率預期管理難度。并且在岸人民幣匯率受到了香港離岸人民幣匯率的影響,進而制約和干擾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2015年12月,我國外匯儲備存量為3.33萬億美元,較2014年6月3.99萬億美元的最大外匯儲備規模減少了6 628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的大幅下降引發經濟學界的討論擔憂,從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負擔轉向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是否充足。

為應對2015年金融國際化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本報告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建議。一是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我國應從深化市場改革、加快產業升級、加快金融改革、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依托亞投行鼓勵各國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等多個方面,著眼于長遠和全局持續不斷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二是堅持完善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并加強外匯市場建設。堅持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大方向,強化市場預期管理,培育外匯市場的微觀參與主體。三是全面評估人民幣加入SDR后我國面臨的收益與風險,尤其是評估加入SDR后我國面臨的新風險。加入SDR意味著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進程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有可能干擾和打亂我國既有金融改革和開放的安排。四是密切監控資金跨境流動并完善外匯儲備的管理。金融的國際化發展必須守住不發生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底線,在我國有管理的匯率制度下,有必要監測短期資本的跨境流動,防止我國外匯儲備的大幅波動,減少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

在金融監管方面,2015年我國金融監管改革積極有序推進,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基礎建設不斷夯實,金融監管工作成效凸顯。銀行監管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果,全面落實風險防控責任,全面深化銀行業改革開放;全面推進銀行業法治建設,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為實體經濟穩增長、調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證券監管持續推進監管轉型,踐行稽查執法新思路;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了促進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和私募基金健康發展;穩步提升資本市場開放水平。保險監管不斷完善風險防范體系;推進保險關鍵領域的改革與創新;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強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保險監管基礎建設。涉外金融監管深化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積極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總體來看,2015年我國金融監管成效斐然,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增強了抗風險能力。

但金融監管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在銀行監管方面,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監管問題日益突出;地方政府向商業銀行高額舉債,違約問題不斷凸顯;不良貸款及不良貸款率雙升,銀行監管體系有待完善和發展;網絡銀行初步發展,監管風險不斷顯現。在證券監管方面,風險預警機制缺失;配套監管機制不足;法制建設須進一步完善;投資者權益保護亟待加強。在保險監管方面,保險監管策略的前瞻性不足;保險監管執法效能有待提高;多重監管目標難以同時兼顧;宏觀審慎監管存在信息缺口。在涉外金融監管方面,外匯監管效率下降;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電子支付服務監管不完善;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中外匯監管存在矛盾;跨境資金監測存在漏洞;個人外匯管理不能適應新的用匯形勢。此外,2015年金融監管還面臨一些新問題,包括金融分業監管體制加大監管協調難度;金融監管效應不斷遞減;金融監管滯后于金融體制改革等。

因此,本報告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繼續加強和改善金融監管的建議。在銀行監管方面,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銀行和政府合作,打造有序融資平臺;加強對銀行不良貸款監測,加強前瞻性管理,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強網絡銀行風險監管,創造安全穩定金融環境。在證券監管方面,加強風險監管,促進股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制度設計;推進資本市場法制化,加大執法力度;健全中小投資者保護機制;強化現有市場交易管理及跨市場聯動交易管理。在保險監管方面,提高保險監管前瞻性;提高保險監管治理有效性;明確保險監管目標;探索宏觀審慎監管大數據方法的應用。在涉外金融監管方面,構建原則性外匯管理模式;完善我國跨境電子支付服務監管;完善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制度;重構跨境資金監測體系。此外,針對金融監管出現的新問題,應構建現代化金融監管框架;著手提升監管效率;全面加強監管隊伍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宝清县| 应用必备| 渭源县| 大关县| 维西| 台中县| 德庆县| 云浮市| 滁州市| 香河县| 岳西县| 连江县| 手游| 榆树市| 宽城| 巩义市| 特克斯县| 弋阳县| 英吉沙县| 莱阳市| 西峡县| 蓝田县| 抚顺县| 慈溪市| 姜堰市| 昌图县| 萝北县| 综艺| 崇仁县| 湘乡市| 山西省| 琼结县| 申扎县| 龙泉市| 留坝县| 华池县| 民丰县| 杭州市| 雷州市|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