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研究
- 邱紹雄
- 1087字
- 2019-12-11 16:09:57
第一章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與中國當代社會的市場化轉型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市場化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經濟生活的基本狀態和運行方式。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源于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同時也表現了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是綜合性的社會變遷,不僅表現為經濟體制的轉軌、社會結構的轉型、文化模式的轉換,還必然表現為社會心理的嬗變。以1978年的改革開放為起點,中國開始了當代社會轉型的進程。從農業的、鄉村的、封閉半封閉的傳統型社會,向工業的、城鎮的、開放的現代型社會的轉型,這是社會結構的轉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這是經濟體制的轉軌。社會結構轉型和經濟結構轉軌同時并進、相互推動。這種社會轉型不是社會根本制度的轉型,更不是國家政權的更替,而是一種結構型轉型,也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進行根本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時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以革除積淀在某些制度、體制中的弊端,使經濟社會結構更趨合理,使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充滿活力。這種社會轉型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市場化轉型。
當代中國走向市場經濟,是一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空前偉大的變革。這場變革極大地震蕩、改變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和精神世界,并剔腐礪新地重新構建民族的人文精神。從非市場化到市場化,從農業社會到商業社會,在這場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市場成了魔杖,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代中國人的生活狀態,更改變了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市場意識逐漸成為中國當代社會的主要話語,積累財富成為當代中國人的共同追求,市場化成為當今時代的表征并引領了文化層面的深刻變革。它不僅引起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而且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的更新與轉型。
在中國當代社會和文化轉型過程中,探索社會結構、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具體的演變軌跡及其內部的互動關系,宏觀地勾畫出當代中國文化轉型的基本軌跡,科學地、充分理性地把握當代文化轉型的大趨勢,對建設中國社會主義新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考察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中國股民作為階層整體崛起并日趨明星化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當代中國的建立與運行相伴相隨的。伴隨市場經濟的興起和商業社會的來臨,股市題材小說憑借自己表現范圍的天然優勢,熱情彰顯自身的“時代的感覺和氣度”以及文化反思的特性,真實刻畫現代股民的精神面貌和個性風采,并且從對市場社會市情商態的勾勒中,多角度破譯民族市場精神、財富倫理的嬗變密碼,深刻演繹市場社會的欲望景觀與現代性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