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商務數據庫技術(第3版)
- 潘郁
- 1039字
- 2019-12-11 15:42:23
3.3 電子商務數據庫應用系統的結構
計算機的應用結構經歷了集中式結構、文件服務器系統結構和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發展到現在的瀏覽器/服務器結構。
在集中式結構中,所有的資源(數據)和處理(程序)都在一臺稱為主機的計算機上完成,用戶輸入的信息通過客戶機終端傳到主機上。這種結構可以實現集中管理,安全性好,但是由于應用程序和數據庫都存放在主機上,所以無法真正劃分應用程序的邏輯,開發和維護都非常困難,且不在同一地點上的數據無法共享,系統龐大復雜,無法展開計算機間的協作。
在文件服務器系統結構中,應用程序在客戶工作站上運行,而不是在服務器上運行,文件服務器只提供資源(數據)的集中管理和訪問途徑。這種結構配置靈活,在一個局域網內可以方便地增減客戶端工作站。但是,由于文件服務器只提供文件服務,所有的應用處理都在客戶端完成,因此,就要求客戶端的個人計算機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以便執行需要的任何程序。這可能需要客戶端的計算機經常升級,否則無法改進應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提高應用程序的特性。因此,便產生了客戶機/服務器結構。
客戶機/服務器(以下簡稱C/S)結構是以網絡環境為基礎,將計算應用有機分布在多臺計算機中的結構。其中一個或多個計算機提供服務,稱為服務器(Servers),其他的計算機負責接受服務,稱為客戶機(Clients)。C/S結構把系統的任務進行了劃分,它把用戶界面和數據處理操作分開在前端(客戶端)和后端(服務器端),其中服務器負責數據的存儲、檢索與維護,而客戶機負責提供GUI接口,承擔諸如處理與顯示檢索所得的數據、解釋和發送用戶的請求等任務。客戶機提出數據服務請求,由服務器把按照請求處理后的數據傳送給客戶。因此,在網絡中傳輸的數據僅僅是客戶需要的那部分數據,而不是全部數據。這個特點使得C/S結構的工作速度主要取決于進行大量數據操作的服務器,而不是前端的硬件設備;同時大大降低了對網絡傳輸速度的要求,使系統性能有了較大的提高。C/S結構增加了數據庫系統的數據共享能力,服務器上存放著大量的數據,用戶只需要在客戶機用標準的SQL語言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就可以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各種信息。
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的瀏覽器/服務器(以下簡稱B/S)結構從本質上來說與C/S結構都是用同一種請求和響應方式來執行應用的。但傳統的C/S結構在客戶端集中了大量的應用軟件,而B/S結構是一種基于Hyperlink(超鏈接)、HTML、Java的三層或多層C/S結構,客戶端僅需要單一的瀏覽器軟件,是一種全新的體系結構。它解決了跨平臺問題,通過瀏覽器可以訪問幾個應用平臺,形成一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的結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