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商務數據庫技術(第3版)
- 潘郁
- 1258字
- 2019-12-11 15:42:18
2.1.2 數據庫系統的發展過程
數據庫系統的發展始終是以數據模型的發展為主線的,所以按照數據模型的發展情況,數據庫系統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代數據庫系統即層次數據庫系統和網狀數據庫系統。第一代數據庫系統主要支持層次模型和網狀模型,其主要特點是:支持三級抽象模式的體系結構;用存取路徑(指針)來表示數據之間的聯系;數據定義語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DDL)和數據操作語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DML)相對獨立;數據庫語言采用過程性(導航式)語言。
第一代數據庫系統的發展過程如下。
(1)196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Bachman等人開發成功世界上第一個DBMS——IDS(Integrated Data Store)系統,奠定了網狀數據庫系統的基礎。
(2)1969年,美國IBM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個商品化DBMS產品——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系統,這是一個層次數據庫系統。
(3)1969—1970年,美國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組織下屬的DBTG(DataBase Task Group)對數據庫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研討,提出了DBTG報告,建立了以網狀模型為基礎的數據庫系統概念。
第二代數據庫系統即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Relationship DataBase Management, RD-BMS)。第二代數據庫系統主要支持關系模型,這種模型有嚴格的理論基礎,概念簡單、清晰,易于用戶理解和使用。因此,關系模型一經提出便迅速發展,成為實用性最強的產品。該系統的主要特點是:概念單一化,數據及其數據間的聯系都用關系來表示;以關系代數為理論基礎;數據獨立性強;數據庫語言采用說明性語言,大大簡化了用戶的編程難度。
第二代數據庫系統的發展過程如下。
(1)1970年,美國IBM公司San Jose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員E.F.Codd提出了關系模型,開創了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研究,奠定了關系模型的理論基礎。E.F.Codd因此在1981年獲得了ACM圖靈獎。
(2)1974年,美國IBM公司San Jose研究實驗室研制成功System R,并在IBM System/370機器上運行,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功能強大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后該研究實驗室又陸續推出了SQL/DS和DB2等商用化產品。
(3)1980年以后,RDBMS的產品迅速推出,如Oracle、Informix、Sybase、dBASE、Fox-BASE、FoxPro等。
(4)1990年以后,RDBMS產品的版本不斷更新,功能更強大,支持分布式數據庫和客戶機/服務器數據庫以及客戶機/瀏覽器/服務器數據庫等,同時實現了開放式網絡環境下異構數據庫的互聯操作,以及在整個企業/行業范圍內的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聯機事務處理)應用支持。
第三代數據庫系統即新一代數據庫系統——面向對象的數據庫系統(Object-Oriented Database, OODB)。第三代數據庫系統是基于擴展的關系模型或面向對象模型,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代數據庫系統。第三代數據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支持包括數據、對象和知識的管理;在保持和繼承第二代數據庫系統的技術基礎上引入新技術(如面向對象技術);對其他的系統開放,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連接性、可擴充性和可互操作性。
第三代數據庫系統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Servio公司的Gemstone、Object Design公司的Objectstone、Objectivity公司的Objectivity/DB、Versant Object Technology公司的Versant、Intellitic International(法國)公司的Matisse、Itasca Systems公司的Itasca、O2 Technology(法國)公司的O2等,它們都支持嚴格面向對象模型。與此同時,面臨新的應用領域的挑戰,許多商品化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也對支持的數據模型進行了擴充,發展成了對象-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ORDB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