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七、生態文明發展類型分析結論

1.各省份所屬類型有較大調整,調整遵循一定規則

2015年,各省份的生態文明發展類型變化較大,呈現“前縮中擴”的態勢,即領跑型減少,中間型增多。與2014年相比,71%的省份的類型都發生了變動,保持在原有類型中的只有山西、海南、青海、貴州、重慶、吉林、安徽、湖北和陜西。其中中間型由原來的12個省份增加到15個,中間型隊伍進一步擴大。另外,領跑型、追趕型、前滯型和后滯型等其他四種類型也有較大變動,領跑型和前滯型分別由原來的五個和七個變為兩個和五個(表2-14)。顯示出生態文明的發展雖然與原有基礎有一定關系,基礎水平的高低并非制約發展快慢的決定因素。同時,中間型和后滯型的增加也顯示出生態文明建設瓶頸期到來,生態文明建設難度持續增大。

表2-14 2014—2015年生態文明進展類型的變動情況

雖然2015年出現較大的類型的調整,但是這種變化依然遵循一定的規則。根據“速度的變化快于基礎水平的調整”的前提判斷,大致上只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①領跑型與前滯型間的相互轉換,即領跑型變為前滯型或前滯型變成領跑型;②追趕型與后滯型間的相互轉換;③中間型與其他類型的相互轉換。領跑型與后滯型,追趕型與前滯型在上下兩個年度間轉換的可能性不大。本年度的類型變化正好滿足以上原則,如2015年屬于領跑型的四川和云南兩省是從2014年的前滯型加入這個行列的,2015年屬于追趕型的河北、內蒙古、山西、上海和天津等省份或者從2014年中間型(河北、內蒙古)和后滯型(上海、天津)進入,或者保持原來的類型不變(山西)。

2.各類型二級領域的表現基本保持穩定

雖然,各省份生態文明發展類型發生顯著變化,但其生態文明發展類型的二級領域特點基本保持穩定。具體而言,與全國平均速度相比,追趕型和前滯型的二級指標的發展速度保持不變,領跑型的二級領域狀況也基本不變。2014年后滯型省份生態保護進展速度較快,但2015年生態保護領域卻落后于全國平均速度,后滯型各領域已經全面落后于全國整體情況。2014年,中間型省份的資源節約和排放優化速度顯著高于均速,生態保護和環境改善低于均速。2015年,該類型生態保護的速度提升,排放優化維度發展狀況則相對滯后。后滯型生態活力進一步退后,中間型省份的生態狀況向好發展(表2-15)??紤]到生態活力是生態文明的基礎,這種狀況很可能預示著類型間生態文明建設根本差距正在加大,后滯型省份的生態文明發展態勢堪憂。

表2-15 2014年和2015年生態文明發展各類型的二級領域狀況比較

說明:黑體文字表示的相對于2014年發生了變化的領域。

3.領跑型省份優勢通過節能減排建設

領跑型省份主要靠節能和減排確立領先地位。今年,領跑型省份的優勢主要依靠節能和減排兩個手段實現。資源儲量主要通過排放效應對環境產生影響,節約能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確能極大減輕廢物排放,領跑型省份從這個角度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確能在短時間內做出明顯的效果,這種做法抓住了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要矛盾,即粗放排放導致環境承載力劇減。另一方面,縮小的環境容量提供不了排放效應所需的環境下限。

當然,領跑型省份也存在生態活力提升乏力的問題。節能減排是手段,最終目的是維持良好的生態文明循環和利用機制。因此,領跑型省份除了繼續利用兩種手段解決主要矛盾之外,還需要夯實生態活力基礎,進而解決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矛盾。

4.警惕追趕型省份“單條腿”走路,突破資源節約瓶頸

雖然整體上追趕型省份有不俗的表現,但除個別省份外,該類型省份資源節約維度有明顯短板。節能和減排是生態問題建設的兩大手段,目前追趕型省份優化排放方面進展不俗,但節能方面實在欠缺。資源的不合理使用會影響和拖累可持續發展,會增大排放效益,即使暫時沒對排放產生影響,粗放型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的累積性作用會造成大規模廢物、廢氣的排放。因此,追趕型省份應該突破資源合理使用的瓶頸,及時規避“單條腿”走路的風險,完善節能和減排兩大手段,最終營造良好的生態系統。

5.前滯型和后滯型省份全面落后

前滯型和后滯型省份的發展速度出現各領域的全面落后,進步空間較大。相對來說,環境改善是前滯型省份的突出問題,優化排放是后滯型省份的核心問題。前滯型省份中,北京、廣東、廣西、海南和江西,或是因為環境較差、污染較重很難改變,或是由于自身容量較大,出現天花板效應。后滯型省份里,河南、寧夏、山西和新疆,有的是工業礦業的排放污染,有的是地理位置所致的水資源短缺、沙塵等環境污染,突破了環境承載力。原因雖然不同,但造成的結果類似。除了個別省份外,在對這兩類省份的生態文明建設提速建設中,首先還是要狠抓節能減排,做到減量增效,在此基礎上再擴大環境容量,夯實生態基礎,最終達到各方面協調發展。

6.中間型省份可以通過減排增大環境容量

中間型包含的省份較多,情況也比較復雜。其中黑龍江、湖南、青海、西藏和福建屬于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且發展速度居中的亞類型。除西藏之外,該類型省份發展遇到的問題主要是環境改善相對滯后,環境容量提升遇到阻力。甘肅、湖北、陜西、安徽和江蘇屬于生態文明基礎較差且發展速度居中的亞類型,其典型問題是生態基礎建設進展較慢,生態活力增長乏力。重慶和貴州屬于生態文明建設基礎居中且發展速度較快的亞類型,兩地的生態保護狀況正在退步。吉林和遼寧是基礎水平居中、發展速度較慢的亞類型,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速度都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資源節約和優化排放遠落后于全國均速,如無明顯進步,2016年很可能變成后滯型省份。浙江則是唯一的基礎水平和發展速度都居中的省份,其生態保護和環境改善仍需進一步著力。

雖然中間型省份生態文明發展的問題表現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降低排放效應仍然是中間型等多數省份必須采取的措施,因為于民眾而言,大氣和水體污染物的減排效果最為明顯,同時污染物減排可以緩解環境進一步惡化,進而提升環境承載力。過多、過量的污染物已隨處可見的今天,民眾最為迫切的需要就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當然,某些省份的優化排放效應相對全國存在一定優勢,但其環境容量和生態保護提升遇到一定阻力。這可能是該地區過去的排放和污染相對過量,但環境承載力的恢復和生態活力的重建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即使最近幾年大力減排但仍然效果不彰。總體來說,現階段中間型省份的任務重點還是通過優化排放效應和循環合理利用資源的手段來提升環境容量,讓一些省份盡快加入領跑型和追趕型的行列。還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中間型省份的進步率只有3.11%,而2014年的進步率為5.38%,可能表明中間型省份的發展速度正在放緩,需要警惕和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的瓶頸期的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塘沽区| 昂仁县| 文山县| 安陆市| 海晏县| 城步| 万州区| 富宁县| 余庆县| 洛隆县| 融水| 宜昌市| 衢州市| 河津市| 鄂尔多斯市| 鹤壁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安丘市| 仲巴县| 惠安县| 长岭县| 夏河县| 泰顺县| 叙永县| 贺兰县| 京山县| 子长县| 新巴尔虎右旗| 特克斯县| 瓦房店市| 黑水县| 开鲁县| 应用必备| 静海县| 阿荣旗| 馆陶县| 龙江县| 卓资县| 呼图壁县|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