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常見病穴位按摩完全圖解
- 趙慶新
- 2241字
- 2021-03-26 18:39:39
007 腹痛
腹痛是一種常見的病癥,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臟器官的病變,而表現為腹部的疼痛。
專家診斷
◆ 癥狀簡介
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急性腹痛的特點是發病突然,發展迅速,由于大部分患者需盡快手術治療,所以被稱為“急腹癥”。
急性腹痛是多種疾病的共同癥狀,由于病因不同,腹痛的部位、性質及體征等均具有不同的特點。在診斷和鑒別診斷上,要透過腹痛的現象看清疾病的實質。因此要問清病史,仔細檢查,再結合必要的化驗檢查,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早期的正確診斷。
(一)問清病史:
1.腹痛部位:首先要明確腹痛初始和現在的部位。要求病人用手指頭指出腹痛最劇烈的部位和范圍。一般說來,腹痛的固定部位,大多是病變的部位。比如:上腹部疼痛多為胃的疾患;右上腹部疼痛多為肝和膽道的疾患;右下腹部疼痛多為回盲部的疾患(如闌尾炎、腸結核等);左下腹部疼痛多為結腸的疾患(如菌痢等);臍周圍疼痛多為小腸的疾患(如腸梗阻、蛔蟲痛等)。如先有局部疼痛而后向全腹發展,多為闌尾、胃、腸、膽囊穿孔而并發彌漫性腹膜炎。
2.腹痛時間:突然發生的腹痛,常見有胃潰瘍穿孔、腸梗阻、膽道蛔蟲病等;逐漸加劇的腹痛,常見的則為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等。
3.腹痛性質:陣發性腹痛多見于梗阻;持續性腹痛多見于炎癥以及內出血;持續性腹痛伴陣發性加劇者,則為炎癥伴有梗阻,如急性膽囊炎、膽石癥、絞窄性腸梗阻等。絞痛則多為梗阻;鈍痛和脹痛多見于炎癥;放射痛為腹內臟器病變之一,如急性膽囊炎放射到右側肩胛部,腎絞痛放射到大腿內側和外生殖器。在肺炎、胸膜炎時也可有放射痛到達腹部。
要注意腹痛性質的改變,如若突然減輕甚至不痛或陣發性絞痛變為持續性疼痛,則病變有壞死、穿孔可能,如急性闌尾炎、胃潰瘍病穿孔等。
4.消化道癥狀:先有腹痛而后有惡心、嘔吐,多為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嘔吐發生在腹痛之前,常為急性胃腸炎。陣發性腹痛后發生腹瀉多見于急性腸炎。腹痛后無大便、不放屁,則多為腸梗阻。
5.飲食:潰瘍病穿孔常發生于飽食之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常發生在多食油膩食物之后。
6.寒熱:先有發冷、發熱而后有腹痛者,多見于內科疾病,如急性胃腸炎、肺炎等。先有腹痛而后有發冷、發熱、黃疸者則為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腸梗阻等,發病初期均無發熱現象。急性闌尾炎早期體溫不高。
(二)細致體檢:
1.視診:腹部呼吸運動受限制,多見于彌漫性腹膜炎。腹部膨隆則為腹腔內有積氣、積液。有腸蠕動波出現,可能為腸梗阻。
2.聽診:腸梗阻時,腸鳴音亢進,并可聽到氣過水聲或金屬音。腹膜炎時,腸鳴音可減退或消失。
3.觸診:根據不同部位出現的壓痛、肌緊張、反跳痛、腫塊等,結合腹內臟器的解剖位置,說明相應臟器有病變。
4.叩診:移動性濁音出現表示腹腔內有積液(血、水);肝濁音縮小或消失,表明有胃、腸穿孔。
(三)化驗與X射線檢查:
檢驗血、尿、糞,進行X射線透視、造影或攝片,雖是良好的輔助診斷方法,但只能作為診斷時的參考,而決不能單憑這類資料作為最后診斷的依據。


◆ 中西療法
嚴密觀察病患的全身情況如體溫、脈搏、血壓等和局部體征的變化如腹痛、壓痛、肌緊張的程度和范圍等。要早期預防和治療休克。采取禁食、輸液、半臥位、抗感染等基本治療措施。止痛可用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或針刺足三里、陽陵泉、太沖、合谷等穴;但必須禁用嗎啡類藥物。對腹脹病員應放胃管,用注射器不斷抽出胃腸內的氣體和液體。
經一定時期的嚴密觀察而病情仍未好轉,或反而加劇者,應及時考慮送醫院作剖腹探查。
經穴療法
◆ 特效穴位 大橫穴 歸來穴
大橫穴:正坐或仰臥。用兩手中指的指尖垂直下壓穴位,此時吸氣、縮腹效果更好,揉按穴位,有脹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鐘。
歸來穴:仰臥或正坐,舉起雙手,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垂直按下腹部兩側穴位處,中指稍微用力,由內向外揉按,有微微的刺痛和脹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鐘。
◆ 追加穴位 府舍穴 陰陵泉穴 魚際穴
府舍穴:正坐或仰臥,右手五指并攏,將拇指放在肚臍處,找到肚臍正下方小指邊緣處,以此為基點,再將右手手指向下,拇指放在此點,則小指邊緣之處即是此穴。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左邊穴位,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攏,其余手指彎曲,用指腹揉按穴位。每天早晚各按壓一次,每次按壓1~3分鐘。
陰陵泉穴:正坐,將一只腳抬起,放在另外一只腳的膝腿上,一只手輕輕握住膝下,大拇指彎曲,用拇指的指尖從下往上用力揉按,會有刺痛和微酸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鐘。
魚際穴:用一只手的手掌輕握著另一只手的手背,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在垂直方向輕輕掐按第一掌骨側中點處,會有痛感及強烈的酸脹感。分別掐按左右兩手的同一穴位,每次1~3分鐘。
特效1:大橫穴
本穴主治大腸疾病,尤其對習慣性便秘、腹脹、腹瀉、小腹寒痛、腸寄生蟲等病癥,有很好的調理功效。其次對于多汗、四肢痙攣、肚腹肥胖等癥,長期按壓此穴也有很好的調理與保健效能。按摩此處,還可治療各種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麻痹等。配伍天樞穴、足三里穴,治療腹痛效果會更顯著。
標準取穴


特效2:歸來穴
主治疝氣、月經不調、不孕、帶下、子宮內膜炎、陽痿、睪丸炎、陰莖病、男女生殖器等病癥。對腹痛、虛弱、畏寒等病癥,常按壓此穴,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配大敦穴治療疝氣;配三陰交、中極穴,治療月經不調。
標準取穴


追加1:府舍穴
屬足太陰脾經穴位,此穴具有潤脾燥,生脾氣的作用。按摩此處,可緩解腹痛、疝氣癥狀,配伍氣海穴,治療腹痛更加有效。
標準取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