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珍惜父母的血汗錢
- 優秀小學生要知道的50個禮儀(小學生愛讀本)
- 學習型中國·讀書工程教研中心主編
- 1000字
- 2019-11-13 17:06:17
從前,有一個富裕人家的孩子,名叫小淘。一天,他在吃飯時浪費了許多米。剩下的米飯全被倒在了水槽里,這下可使那些被丟在水槽里的米粒們生氣了,他們一齊說:“這孩子這么浪費糧食,我們應該好好教育教育他。”說完,他們便叫上前幾次被丟棄的米粒們,一起商量對策。商量好后,他們便開始行動了。
有一天,小淘來到教室里,發現自己桌子上全是米粒,便大聲喊道:“是哪個混蛋把米粒放到我桌上的?”這時,米粒們氣憤地說:“你不但不愛惜糧食,還講臟話。今天,我們非教訓教訓你不可。”于是,他們就一哄而上,邊說邊打。小淘連忙叫道:“你們別打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米粒們異口同聲地說:“那你得答應我們兩個條件,第一,你以后要愛惜糧食,不講臟話。第二,畫一幅關于愛惜糧食的畫兒,貼在淘米池上。”小淘立刻答應了,而且全做到了。小米粒們都蹺起了大拇指。
從此,這種事情再也沒發生過,同學們都能自覺愛惜糧食了。
在我們國家,還有許多失業家庭的生活尚待改善,許多受災地區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許多孩子沒有飯吃,沒有學上,沒有鞋子穿,沒有衣服保暖。因此,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絕不能丟。何況,爸爸媽媽每天那么辛苦地工作,他們用血汗換來了我們優越的生活,難道我們可以隨便揮霍嗎?當然不能,從現在開始,從珍惜一粒米開始,從節約一滴水開始,從節省一分錢開始,做一個文明、優秀的好孩子。如果能夠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就意味著你有可以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也意味著你懂得珍惜父母來之不易的金錢,更意味著你是個懂得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好孩子。
記一記
憫農二首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做一做
★珍惜糧食。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很嚴重,這從每天從學校推出的一車車的剩飯剩菜上就看得出。我們要堅決改掉這個壞習慣。
★不要攀比,不額外增加父母的負擔。學生不要攀比穿什么衣服,用什么高檔文具,住什么好房子,而應該比學習、比品德。
★不要沉迷于網絡游戲,因為這樣既會影響你的學習又會花費你的許多零花錢。
★不要盲目地“禮尚往來”。同學、朋友之間可以贈送一些小禮物,但表達心意即可,不必動輒上百元。因為父母的錢也來之不易,而且禮物的貴重并不代表友誼的深厚。
★不亂花錢。爸爸媽媽總是盡量滿足我們的各種需要,他們這樣做無非是希望我們能在一個優裕的生活環境中快樂地學習、成長。但是這不是構成我們奢侈浪費的理由,不能亂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