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處好鄰里關系
- 優秀小學生要知道的50個禮儀(小學生愛讀本)
- 學習型中國·讀書工程教研中心主編
- 1159字
- 2019-11-13 17:06:17
在一個居民樓里,住著好幾戶人家,他們共用著樓道、廁所和廚房,因此打掃這些地方的衛生成了大家分內的事。明明的媽媽就是其中的一員,她經常主動地打掃樓道、廚房、廁所的衛生,為此還特意買了刷子、紙簍等工具。
有一天,明明又看見媽媽在打掃這些地方,就對她說:“媽媽,您真傻。自己掏錢買刷子、紙簍,讓大家公用,還經常倒紙簍、掃樓道。這些別人都沒干,您為什么那么積極呢?”媽媽微笑著對兒子說:“為大家服務是應該的!”聽了媽媽的話,明明沒說什么,但在心里卻依然認為媽媽這種“應該”太不值得了。
一天晚上,明明在家里寫作業,寫著寫著鋼筆沒有墨水了。他在家里找了一會兒,發現墨水已經用完了。此時天色已晚,商店早就關門了,怎么辦呢?作業還沒寫完呢!明明焦急地望著媽媽,媽媽也感到無可奈何。這時正好住在隔壁的李阿姨來串門,她發現了明明的難處,就摸著他的頭說:“墨水用完了嗎?哦,不要著急,我家有。”說完,她趕忙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就拿來了一瓶新墨水,李阿姨笑著對他們說:“這墨水你們先用著,等我們要用的時候再來拿。”說完,放下那瓶墨水就走了。明明連忙道謝。
這時候媽媽故意對明明說:“這個李阿姨真是太傻了,將自家的墨水送給了別人,她能夠得到什么好處呢?”聽了媽媽的話,明明愣住了,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忙說:“媽媽,這不叫傻,這叫互相幫助。”
媽媽見明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非常高興,又趁機說道:“明明,你說得對,這不叫傻,而是互相幫助。李阿姨身體不是很好,劉叔叔工作忙,每天早出晚歸,非常辛苦;王阿姨家有個一歲的孩子,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孫爺爺年紀大了,兒女都在外邊,沒人照顧。大家住在一塊兒,就好比一家人,應該相互幫助,這樣才能和睦相處啊!你說對不對?”
聽了媽媽的話,明明慚愧地低下了頭,紅著臉說:“媽媽,我錯了。只有互相體諒、互相幫助,才能開開心心地在一起生活。”
結識鄰居不僅僅是講禮貌的一種表現,而且還對自家的安全和幸福有益處。
同時鄰居之間的相互交往還可以讓我們從小懂得怎樣結交人,怎樣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以及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但是,一定要注意禮貌,否則別人會不愿跟你交往的。
記一記
對于鄰居的贊美,民間有很多樸實而真誠的俗語,試著來記一記下面這些俗語吧:
★遠親不如近鄰
★鄰居好,一片寶
★得好鄉鄰勝過親
★家有患難,鄰里相助
做一做
★不要隨便打攪左鄰右舍。早出晚歸時居室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喧嘩;使用音響設備要掌握適度的音量;搬動家具要輕。
★要以禮相待,互相體諒、幫助。
★不要往樓下倒污水和扔臟東西;不要堵塞下水道,那樣會給整棟樓的人家帶來麻煩。
★不在背后議論、猜疑人家,不去打聽鄰居的私事。
★對公用場地,不要隨便吐痰、占用或亂扔東西,而要主動打掃。
★如果家里有事情會影響到鄰居,要事先打個招呼,請求諒解。
★路上碰到鄰居,熱情地打聲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