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機靈的和尚
- 伴隨小學生成長的智慧故事(小學生愛讀本)
- 學習型中國·讀書工程教研中心主編
- 649字
- 2019-11-15 16:13:09
清乾隆年間,杭州的南屏山凈慈寺有個和尚叫詆毀。此人心直口快,喜歡議論天下大事,對朝廷多有不敬之辭。
乾隆皇帝對此早有所聞,巡視江南來到杭州時,便想借機懲治他,于是喬裝打扮成秀才來到了凈慈寺。
乾隆隨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劈開的毛竹片,指著青的一面問詆毀:“老師父,這個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說法,顯然叫“篾青”。詆毀正準備答話,突然,他從乾隆的言談舉止中意識到了什么,腦子里馬上閃出:“篾青”的諧音不就是“滅清”嗎?于是,眼珠一轉,答道:“這叫‘竹皮’。”
乾隆原以為詆毀會答“篾青”,便可以對清朝政府不滿的罪名,立即處罰他,不料被詆毀巧妙地繞過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罷休,隨即將竹片翻過來,指著白的一面問詆毀:“老師父,這個又叫什么呢?”“這個嘛……”詆毀心里想,若回答“篾黃”,則正中乾隆的計策,因“篾黃”與“滅皇”同音。于是詆毀答道:“我們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這一招又以失敗告終,心中不快卻又不好發作,而機智的詆毀和尚則接連躲過了殺身之禍。
智慧小語
乾隆皇帝想用計謀來懲治詆毀和尚,豈料被機智的和尚一次次巧妙地躲過了。到底他們誰是更聰明的人呢?其實,他們都是富有智慧之人,乾隆的提問充滿了智慧,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他的圈套;而和尚的回答更是展示了過人的智慧,要是他不經過思考就回答,肯定會丟了腦袋。
發散思維:
這樣的斗智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日積月累:
乾隆小檔案:清高宗弘歷為清代入關第四帝。他不僅是中國封建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于其祖父康熙,而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