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讀圣賢書 做智慧人
- 增廣賢文(國學大書院)
- (明)佚名
- 628字
- 2019-11-15 15:43:15
原文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譯文
有田地不耕種,糧倉必定空虛;有書籍而不閱讀,子孫必定愚蠢。糧倉空虛,生活就無法保障,子孫愚蠢就會不曉禮義。與您暢談一次,收益勝過讀上十年書。一個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像牛馬穿著衣服。
評析
知識就是財富,這種財富不一定以物質和金錢的形式表現出來,卻比任何物質金錢都寶貴。古人將讀書看成是擺脫愚昧、明白事理的一種途徑。“知書識禮”便是從讀書開始的。不學無術的人是人們永遠鄙夷的對象,沒有良好的教育,愚昧無知,就與穿著衣服的動物沒什么兩樣。人需要有內涵的支撐才能屹立不倒,一個空殼子如何經受得起生活的磨礪?為人父母者,能為后代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文化。因為黃金有價,知識無價。
讀書又分讀有字書和讀無字書,有字書能給人們提供具體和系統知識體系,而無字書卻能吸取別人的經驗、增加人生的閱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講的都是讀無字書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知識淵博、博古通今,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在當今社會,雖然人們讀書的初衷和目的與古人有所不同,但同樣是為了充實自我、適應時代的發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努力讓子女成為一個有知識、有素質的人是每一位家長共同的心愿。只不過,在灌輸知識的同時,家長、老師等更要注意發現孩子的潛質,只有懂得因材施教,才能使其茁壯成長,成為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