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學
- 姚榮輝
- 1000字
- 2019-12-12 17:27:28
第六節 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會計準則是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是各個單位從事會計核算工作應當遵循的規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由財政部制定。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多年會計改革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為順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這套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以及有關應用指南,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自201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之后逐步擴大到幾乎所有的大中型企業。
中國現行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應用指南和解釋組成。
一、基本準則
基本準則主要規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它在整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起著統馭作用,為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基本框架。基本準則主要包括:①財務會計報告目標;②會計核算基本假設;③會計核算基礎;④會計信息質量要求;⑤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⑥財務報告等內容。其中,會計要素的內容主要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確認、計量與報告做出原則規定。
基本準則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的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1)統馭具體準則的制定。基本準則是制定具體準則的基礎,對各具體準則的制定起著統馭作用,可以確保各具體準則的內在一致性。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中,各項具體準則也都是明確按照基本準則的要求進行制定和完善的。
(2)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具體準則尚未規范的新問題提供會計處理依據。在會計實務中,由于經濟業務交易事項的不斷發展、創新,一些新的交易事項在具體準則中尚未規范但又急需處理,這時在處理時應當嚴格遵循基本準則的要求,從而確保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所有會計實務問題的規范作用。
二、具體準則
具體準則根據基本準則的要求,對各項會計核算業務和報告事項做出具體規定。具體準則一般可分為三大類:一是一般業務準則,主要規范各類企業所共有的一般會計核算業務的確認和計量;二是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主要規范特殊行業的特定會計核算業務的確認和計量;三是報告準則,主要規范企業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
三、應用指南
應用指南是具體準則的具體化,它對正確理解和運用具體準則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導。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與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四、解釋
解釋是對具體準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具體準則條款規定不清楚或者尚未規定的問題做出的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