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idWorks產品造型及3D打印實現
- CAD/CAM/CAE技術聯盟編著
- 2744字
- 2019-12-06 16:20:27
1.5 3D打印技術
快速成型技術從產生以來,出現了十幾種不同的方法。本書僅介紹目前工業領域較為常用的工藝方法。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快速成型技術共有如下6類。
1.5.1 FDM打印技術
熔積成型法(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是將絲狀的熱熔性材料加熱融化,同時三維噴頭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根據截面輪廓信息,將材料選擇性地涂敷在工作臺上,快速冷卻后形成一層截面。一層成型完成后,機器工作臺下降一個高度(即分層厚度)再成型下一層,直至形成整個實體造型,打印原理如圖1-4所示。

圖1-4 FDM打印原理
FDM技術的優點如下。
(1)操作環境干凈、安全,材料無毒,可以在辦公室、家庭環境下進行,沒有產生毒氣和化學污染的危險。
(2)無須激光器等貴重元器件,因此價格便宜。
(3)原材料為卷軸絲形式,節省空間,易于搬運和替換。
(4)材料利用率高,可備選材料很多,價格也相對便宜。
FDM技術的缺點如下。
(1)成型后表面粗糙,需后續拋光處理。最高精度只能達到0.1mm。
(2)因為噴頭做機械運動,速度較慢。
(3)需要材料作為支撐結構。
1.5.2 SLS打印技術
選擇性激光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技術采用鋪粉將一層粉末材料平鋪在已成型零件的上表面,并加熱至恰好低于該粉末燒結點的某一溫度,控制系統控制激光束按照該層的截面輪廓在粉層上掃描,使粉末的溫度升到熔化點,進行燒結并與下面已成型的部分實現粘結。一層完成后,工作臺下降一層厚度,鋪料輥在上面鋪上一層均勻密實的粉末,進行新一層截面的燒結,直至完成整個模型,原理如圖1-5所示。

圖1-5 SLS打印原理
SLS技術的優點如下。
(1)可用多種材料。其可用材料包括高分子、金屬、陶瓷、石膏、尼龍等多種粉末材料。特別是金屬粉末材料,是目前3D打印技術中最熱門的發展方向之一。
(2)制造工藝簡單。由于可用材料比較多,該工藝按材料的不同可以直接生產復雜形狀的原型、型腔模三維構建或部件及工具。
(3)高精度。一般能夠達到工件整體范圍內0.05~2.5mm的公差。
(4)無須支撐結構。疊層過程出現的懸空層可直接由未燒結的粉末來支撐。
(5)材料利用率高。由于不需要支撐,無須添加底座,在常見幾種3D打印技術中材料利用率最高,且價格相對便宜。
SLS技術的缺點如下。
(1)表面粗糙。由于原材料是粉狀的,原型建造是由材料粉層經過加熱熔化實現逐層粘結的,因此,原型表面嚴格來講是粉粒狀的,表面質量不高。
(2)燒結過程有異味。SLS工藝中粉層需要激光使其加熱達到熔化狀態,高分子材料或者粉粒在激光燒結時會揮發異味氣體。
(3)無法直接成型高性能的金屬和陶瓷零件,成型大尺寸零件時容易發生翹曲變形。
(4)加工時間長。加工前,要有兩個小時的預熱時間;零件構建后,還需5~10小時冷卻,才能將模型從粉末缸中取出。
(5)由于使用了大功率激光器,除了本身的設備成本,還需要很多輔助保護工藝,整體技術難度大,制造和維護成本非常高,普通用戶無法承受。
1.5.3 SLA打印技術
光固化法(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快速原型制造工藝。在液槽中充滿液態光敏樹脂,其在激光器所發射的紫外激光束照射下會快速固化(SLA與SLS所用的激光不同,SLA用的是紫外激光,而SLS用的是紅外激光)。在成型開始時,可使升降工作臺處于液面以下,剛好一個截面層厚的高度。通過透鏡聚焦后的激光束,按照機器指令將截面輪廓沿液面進行掃描。掃描區域的樹脂快速固化,從而完成一層截面的加工過程,得到一層塑料薄片。然后,工作臺下降一層截面層厚的高度,再固化另一層截面,原理如圖1-6所示。這樣層層疊加構成建構三維實體。

圖1-6 SLA打印原理
SLA技術的優點如下。
(1)發展時間最長,工藝最成熟,應用最廣泛。在全世界安裝的快速成型機中,光固化成型系統約占60%。
(2)成型速度較快,系統工作穩定。
(3)具有高度柔性。
(4)精度很高,可以做到微米級別。
(5)表面質量好,比較光滑:適合做精細零件。
SLA技術的缺點如下。
(1)需要設計支撐結構。支撐結構需要未完全固化時去除,容易破壞成型件。
(2)設備造價高昂,而且使用和維護成本都不低。SLA系統需要對液體進行操作的精密設備,對工作環境要求苛刻。
(3)光敏樹脂有輕微毒性,對環境有污染,對部分人體皮膚會造成過敏反應。
(4)樹脂材料價格貴,成型后強度、剛度、耐熱性都有限,不利于長時間保存。
(5)由于是樹脂材料,溫度過高會熔化,工作溫度不能超過100℃。且固化后較脆,易斷裂,可加工性不好。成型件易吸濕膨脹,抗腐蝕能力不強。
1.5.4 LOM打印技術
紙疊層制造(Lami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LOM)技術是利用分層疊加原理制成原型或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將涂有熱熔膠的紙鋪在工作臺上,先用加熱輥施壓使紙張與工作臺上模型架粘合,然后用激光(或尖刀)在第一層紙上切割出模型平面輪廓,制好第一層后,轉動送紙器,按上述原理加工第二層,直至加工好模型為止。用紙張做的模型還要進行封蠟、油漆、防潮處理等后處理工序。這種制造技術的優點是工作可靠,模型支撐性好,有類似木質外觀,更適合于制造外形結構復雜,內部結構簡單的零件;缺點是前后處理費時費力,且不能制造中空結構件。
LOM工藝的基本原理如圖1-7所示。先將單面涂有熱熔膠的紙片通過加熱輥加熱粘接在一起,位于上方的激光器按照CAD分層模型獲得數據,用激光束將紙切割成所制零件的內外輪廓,然后新的一層紙再疊加在上面,通過熱壓裝置和下面已切割層粘合在一起,激光束再次切割,這樣反復逐層切割—粘合—切割,直到整個零件模型制作完成。此方法只需切割輪廓,特別適合制造實心零件。一旦零件完成,多余的材料必須手動去除,過程可以通過用激光在三維零件周圍切割一些方格形小孔而簡單化。

圖1-7 疊層制造工藝原理圖
LOM技術的優點如下。
(1)無須設計和構建支撐。
(2)激光束只是沿著物體的輪廓掃描,無須填充掃描,成型效率高。
(3)成型件的內應力和翹曲變形小;制造成本低。
LOM技術的缺點如下。
(1)材料利用率低。
(2)表面質量差。
(3)后處理難度大,尤其是中空零件的內部殘余廢料不易去除。
(4)可以選擇的材料種類有限,目前常用的主要是紙。
(5)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
LOM工藝適合制作大中型原型件,翹曲變形小和形狀簡單的實體類零件。通常用于產品設計的概念建模和功能測試零件,且由于制成的零件具有木質屬性,特別適用于直接制作砂型鑄造模。
1.5.5 DLP打印技術
DLP激光成型技術和SLA立體平版印刷技術比較相似,不過它是使用高分辨率的數字光處理器(DLP)投影儀來固化液態光聚合物,逐層的進行光固化,由于每層固化時通過幻燈片似的片狀固化,因此速度比同類型的SLA立體平版印刷技術速度更快。該技術成型精度高,在材料屬性、細節和表面光潔度方面可匹敵注塑成型的耐用塑料部件。
1.5.6 UV打印技術
UV紫外線成型技術和SLA立體平版印刷技術比較相似類似,不同的是它利用UV紫外線照射液態光敏樹脂,一層一層由下而上堆棧成型,成型的過程中沒有噪音產生,在同類技術中成型的精度最高,通常應用于精度要求高的珠寶和手機外殼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