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研究: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報告2017
- 錢小軍
- 2452字
- 2019-12-06 16:26:48
本章參考文獻
[1] 世界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社會[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2] 蔡昉.收入差距縮小的條件——經濟發展理論與中國經驗[J].甘肅社會科學,2007(6):1-6.
[3]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張平,劉霞輝,等.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機制:證據、理論和政策[J].經濟研究,2008(10):13-25.
[4] 馬巖.中國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及對策[J].經濟學動態,2009(7):42-46.
[5] 周學.經濟大循環理論——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內需不足的對策[J].經濟學動態.2010(3):48-57.
[6] 林毅夫.妥善處理三大挑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1-06-17.
[7] 厲以寧.論“中等收入陷阱”[J].經濟學動態,2012(12):4-6.
[8] 劉偉.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于轉變發展方式[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1):4-11.
[9] 孔涇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背景、成因舉證與中國對策[J].改革,2011(10):5-13.
[10] 馬曉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觀照和中國策略[J].改革,2011(11):5-16.
[11] 曾錚.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視角的分析[J].經濟學家,2011(6):48-55.
[12] 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論、經驗與針對性[J].經濟學動態,2011(12):4-9.
[13] 郭正模.“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論解釋與借鑒意義[J].社會科學研究,2012(6):21-24.
[14] 杜傳忠,劉英基.拉美國家“中等收入陷阱”及對中國的警示[J].理論學習,2011(6):50-54.
[15] 郭惠琳.馬來西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政策應對[J].亞太經濟,2012(5):96-100.
[16] 蔡昉.中國經濟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1):13-18.
[17] 鄭秉文.“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國發展道路——基于國際經驗教訓的視角[J].中國人口科學,2011(1):2-15.
[18] 胡鞍鋼.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當代經濟,2010(15):7-8.
[19] 高杰,何平,張銳.“中等收入陷阱”理論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2(3):83-89.
[20] 田春生,孫盼.關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獻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12(6):85-93.
[21] 胡鞍鋼.中國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日報,2010-08-09.
[22] 樊綱.中等收入陷阱迷思[J].中國流通經濟,2014(5):4-10.
[23] 楊承訓,張新寧.科學運用“兩期論”把握階段性特征——兼析“中等收入陷阱”論的非科學性[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2(1):93-104.
[24] 胡鞍鋼.“中等收入陷阱”是否逼近中國[J].理論學習,2010(10):52.
[25] 楊承訓.制度優勢: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之本[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8):58-64.
[26]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組,孫立平.“中等收入陷阱”還是“轉型陷阱”?[J].開放時代,2012(3):125-145.
[27] 邵宇.中等收入陷阱并非必然[J].中國經濟信息,2014(9):19.
[28] 蔡昉,王美艷.中等收入陷阱與收入分配改革:中國面對的收入差距現實與中等收入陷阱風險[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28(3):1-7.
[29] 段學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須警惕“新自由主義”[J].河北貿大學報,2012(6):43-49.
[30] 江時學.“中等收入陷阱”:被“擴容”的概念[J].國際問題研究,2013(2):122-131.
[31] 權衡.“中等收入陷阱”命題與爭論:一個文獻研究的視角[J].學術月刊,2013(11):86-96.
[32] 蔡敏,周端明.“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文獻述評[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2(3):185-198.
[33] P.德爾米特·吉爾,米·卡拉斯.東亞復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4] 張飛,全毅.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比較[J].亞太經濟,2012(1):89-93.
[35] 儀明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1(3):57-60.
[36] 余勇.從巴西經濟發展看“中等收入陷阱”[J].中國對外貿易,2013(3):44-45.
[37] 代法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論、經驗和對策——基于44個國家的跨國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4(2):54-66.
[38] 紀玉山,關麗潔.“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機制及跨越[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2(4):57-62.
[39] 張勇,王慧炯,古明明.通過發展教育規避“中等收入陷阱”——教育與增長、轉型的分析[J].經濟管理,2012(5):174-182.
[40] 袁本濤.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韓國人力資源開發對中國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59-68.
[41] EVANS H, BUCKLAND G. They Made America: From the Steam Engine to the Search Engine: Two Centuries of Innovators[M]. New York: Back Bay Books, 2006.
[42] 拉里·施韋卡特,萊恩·皮爾森·多蒂.美國企業家:三百年傳奇商業史[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3.
[43] 斯坦利·L.恩格爾曼,羅伯特·E.高爾曼.劍橋美國經濟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 參見新華網新聞:習近平:中國肯定要邁過“中等收入陷阱”,2014年11月10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110/c157278-26003863.html.
(2) 參見中國政府網新聞:李克強:到2020年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11月06日.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11/06/c_128402341.htm.
(3) 參見劉鶴.拉美經濟的主要挑戰和經驗教訓.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view/da357ab9c77da-26925c5b0fd.html.
(4) 參見劉偉.“十三五”中國經濟發展前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567b00102w1rx.html.
(5) 參見姚洋.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優勢與挑戰.搜狐財經(2016-06-17).http://business.sohu.com/20160617/n454916981.shtml.
(6) 2015年10月,知名品牌咨詢機構Interbrand發布了2015年全球品牌價值排行榜。在上榜的100家公司中,中國企業只有華為和聯想名列其中,參見http://interbrand.com/best-brands/best-globa-lbrands/2015/ranking/。
(7) 以紡織行業最為典型,由于產能過剩和成本上升,2015年中國紡織行業已經出現大面積倒閉潮。
(8) 在航空航天領域,20世紀初,德國的科學研究遠遠領先世界,德國人馮·卡門到了美國后,美國大學的空氣動力學研究才迅速趕上歐洲的水平。
(9) “兩個百年戰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亦即在2021年的時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的時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0) 參見電動汽車:中國充滿激情的權力游戲.原載英國《金融時報》,作者查爾斯·克洛弗,轉引自FT中文網(2017-10-19).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4718?full=y.
(11) 簡單而言,拉美病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荷蘭病是資源依賴病;日本病和蘇聯病則是指,它們雖然都屬于發達經濟體,但是由于體制機制長期僵化教條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的“發達國家病”。
(12) “五心合一”是指制造中心、創新中心、科學中心、金融中心和全球治理中心同時在一個國家出現的現象。
- 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
- 中國反貧困:人類歷史的偉大壯舉
- 農業倫理學進展(第1輯)
- 歐洲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英文版)
-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外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風險研究=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conomic Risk and China’s OFDI in Infrastructure(英文)
- 近代江南城鎮化水平新探:史料、方法與視角
- 中國新型城鎮化轉型研究:人口、土地與產業三維協調發展的視角
- 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
- 產業組織評論(2014年·第8卷·第2輯)(總第18輯)
- 中國經濟新格局:戰略轉型及全球重組
- 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2021)
- 貨幣信貸與人口周期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轉折點
- 絢麗變革:互聯網改變中國
- 付費:互聯網知識經濟的興起
- 創意旅游:產業創新與規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