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是一切的根源

從平凡到優(yōu)秀很簡單,只有一句話。只要理解了這句話,就能變得優(yōu)秀;不理解這句話,即使學了再多的知識,也沒用,因為人造的知識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迷茫。

“我是一切的根源!”調(diào)查顯示,在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最關鍵要素中, 80%的要素屬于個人自我取向的“態(tài)度”類因素,如積極、努力、信心、決心、恒心、雄心、愛心、意志力等;13%的要素屬于自我修煉的“技巧”類因素,如各種能力;7%屬于運氣、機遇、環(huán)境、時間、天賦、背景等所謂的“客觀”因素。

有一位老者,幾十年一直生活在一個小鎮(zhèn)上。退休后,每天都在進入小鎮(zhèn)必經(jīng)的道路上與人下棋。

有一天,一位年輕人經(jīng)過,看到老者悠閑地與人閑聊,便問道:“老先生,您是不是住在這個鎮(zhèn)子里呀?”老者緩緩抬起頭,看了年輕人一眼,回答說:

“是的,我在這里已經(jīng)住了幾十年了?!蹦贻p人接著問:“那您對這個地方一定很了解了。是這樣,我因為工作的關系,要搬來這里,所以想先了解一下這里的風土人情。”

老者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反問道:“你以前住過的地方的人怎么樣?”

年輕人一擺手,搖搖頭,露出痛苦和鄙視的表情:“別提了!那些人個個都很虛偽,從來都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對你很好,背地里凈給你使絆子,沒有一個人是真心對你好的。在那里生活,你必須事事小心,處處提防?!?/p>

老者默默聽年輕人把話說完,然后說道:“這里的人比你們那里的人還要虛偽!”聽老者這么說,年輕人黯然離去。

幾天后,又有一個年輕人來到小鎮(zhèn),恰巧也是問這位老者:“老先生,您是不是住在這個小鎮(zhèn)上?”

老者緩緩抬起頭,看了年輕人一眼,回答道:“是的,我在這里已經(jīng)住了幾十年了?!?/p>

這個年輕人又問道:“那這里的人怎么樣呀?”

老者默默地望著他,同樣反問道:“你以前住的地方的人如何呀?”

年輕人面露滿意和愉快的神色:“很好呀,大家都很熱心,彼此之間互相關心。誰家有什么事,大家都過來幫忙,相處得非常融洽,就像是一家人一樣?!崩险呶⑿Φ刈⒁曋@個年輕人:“放心吧,我們這里也是如此,每個人的心里都充滿了愛,也都非常熱情,樂于助人,來這里你一定會很快樂?!?/p>

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我是一切的根源”。

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居民,故事中的老者卻對兩位年輕人做了截然不同的形容和描述。因為在第一個年輕人的心中運轉著消極、黑暗的思維模式。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會碰到虛偽、冰冷的面孔;第二位年輕人的心中卻充滿了積極、美好的情緒,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無論他走到天涯海角,都會收獲真誠的目光和溫馨的笑容。

其實,地點和人都沒有變,不同的只是:當事人用何種思維來思考,用何種方式來面對周圍的環(huán)境,所以問題真正的根源在于我們自己。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思維中注入美好的東西,構建美好的思維模式,那么我們的心情將是愉悅的,周圍的人也會是美好的。

成功因為態(tài)度,“我”才是一切的根源!要記住這一值得回味的結論,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分析過去,把握今天,準備未來。

1.我是我認為的我

有什么樣的自我期望,就會選擇什么樣的信念;有什么樣的信念,就會選擇什么樣的態(tài)度;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因此,要想讓結果變得更好,就要先讓行為變得更好;要想讓行為變得更好,就要先讓態(tài)度變得更好;要想讓態(tài)度變得更好,就要先讓信念變得更好;要想讓信念變得更好,就要選擇更好的自我期望。

約翰·庫提斯,世界第一激勵大師。他沒有雙腿,出生的時候天生殘疾,醫(yī)生說他只能活到兩歲。但事實是他一直活到了今天,并且頑強地讀完了中學。

中學畢業(yè)后,他開始找工作。由于身體有殘疾,所以屢屢遭到拒絕。但約翰·庫提斯并不灰心,他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終于,他的堅持、毅力、執(zhí)著感動了一些企業(yè)。有一家企業(yè)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為了做好這份工作,約翰·庫提斯不僅學會了工作的技能,而且學會了開車。

如今,約翰·庫提斯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員工,他已經(jīng)成為世界級的激勵大師。

約翰·庫提斯在一次演講中,大聲說道:“面對困難,面對拒絕,我不能改變世界,我只能反思自己,不斷地正面強化,強化積極的心智!正是心智變了,世界也變了,我的命運也變了。”

在自己的心目中,認為自己是什么,最終就會成為什么。你是你變?yōu)榈哪悖?/p>

2.我是一切的根源

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有個著名的“ABC情緒理論”:人的情緒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對生活情境的評價與解釋的不同。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一切結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有權對該事物做出不同評價與解釋的我們——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生命中的許多經(jīng)驗——那些“因”,是在我們的皮膚之內(nèi),存在于我們的潛意識中。

對事件的反應模式會造就我們今天生命里總的“果”,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在自己的生命里到處都碰到一些和自己對立或者利用自己的人;也有一些人無論到哪里,都能結交到一些知心朋友。而有一些人總覺得自己可憐,有些人總覺得自己不被人所愛,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命苦。

這一切的外在結果,包括人際關系、事業(yè)成敗、親子關系、夫婦情感、情侶戀愛,所有我們?nèi)庋鬯?、生命里所看到的結果,根本原因都在自己身上,這就是“我是一切的根源”。

世上本無移山之術,唯一能移山的方法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生活中有太多的坎坷和不如意,就像是自然界中“大山”一樣,一動不動地屹立在那里。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它們。既然事情無法改變,那就改變我們自己。

佛家談到“萬法唯心造”,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創(chuàng)造世界,每個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我們可能無法掌控風向,但至少可以調(diào)整風帆;我們可能無法左右事情,但至少可以調(diào)整心情。

不要再抱怨,因為我是一切的根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进贤县| 株洲县| 镇原县| 当涂县| 株洲县| 剑阁县| 和硕县| 堆龙德庆县| 岳池县| 古蔺县| 大余县| 望城县| 宜昌市| 固镇县| 叶城县| 眉山市| 巴中市| 南汇区| 鄯善县| 田阳县| 泰宁县| 观塘区| 璧山县| 含山县| 黎平县| 浪卡子县| 方城县| 拉孜县| 土默特左旗| 吉木萨尔县| 泰顺县| 布拖县| 合阳县| 屏东县| 三河市| 滕州市| 荥阳市| 长寿区| 内黄县| 武冈市| 西贡区|